从容录

作者:行秀
从容录

凡六卷。南宋万松行秀撰。又称万松老人评唱天童和尚颂古从容庵录、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系将天童山宏智正觉禅师所作颂古百则附加示众、着语、评唱而成。从容,为万松行秀晚年所居庵名。本书所以作成,初系行秀之门人耶律楚材,因随从元太祖成吉思汗西征,悲于远离其师,遂屡致书请师评唱天童颂古。行秀乃于燕京报恩寺从容庵撰此书,命侍者离知笔录,元太祖八年(1223),送往西域予楚材,翌年楚材作序。其中各则均分为示众、本则(公案)、颂古(文中附加短评─着语)、评唱等四部分,示众相当于碧岩录之垂示,系说明一则之宗旨;本则为古则公案,叙述先人证悟之因缘;颂古为宏智以偈颂拈提,说明本则之宗旨;着语为将本则、颂古之语句加以解说短评;以评唱部分为本书重点。本书与碧岩录并称禅门二大宝典,碧岩录属临济宗系统,本书则属曹洞宗系统。注疏有默绍之从容录颂解一卷、松云之从容录事略十七卷、鼎三之从容录接觜录二卷、梵丁之从容录笔削一卷等。

行秀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弇州山人四部稿

弇州山人四部稿

诗文集。明王世贞作。世贞号弇州山人,故名。共三百八十一卷。明王世贞撰。明万历年刊刻。《弇州山人四部稿》分部(文体)编次,所谓四部是指赋部、诗部、文部、说部。其中《前稿》一百七十四卷,分列四部。《续稿》二百零七卷,则只有赋部、诗部、文部,而未录说部。本书卷帙之繁浩、篇幅之长大在古代别集中当列前茅。王世贞学识渊博,著述的内容也很丰富。其才气和作品很受当时人推崇。与李攀龙同为“后七子”首领。攀龙殁,独操文柄二十年,声价出攀龙之上。

笑典

笑典

拓胸悦目,莫如子史。微言鄙事,多堪冷齿。温绎之余,聊尔辑此。非矜博文,无希贵纸。厥味膏腴,厥色金紫。秘之不能,公诸君子。铁舟寄庸识。

神仙炼丹点铸三元宝照法

神仙炼丹点铸三元宝照法

神仙炼丹点铸三元宝照法。唐末隐士归耕子撰。官炼丹铸镜之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归耕子序,称受自嵩、少之间八十许老叟。述铸镜、鼎、炉之筑坛、尺寸、火候及宗教仪轨等。称镜、鼎、炉等皆有神效。

船山思问录

船山思问录

船山之学博涉多方,若要对其思想有一个鸟瞰式的把握,《思问录》可作首选。此书分为内外二篇,内篇是对自家基本哲学观点的陈述,外篇则是申说对具体问题的看法。《思问录》是船山学说主要观点的浓缩,可与《张子正蒙注》互相发明。

诸德福田经

诸德福田经

全一卷。略作福田经、诸福田经。西晋法立、法炬合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记述帝释问良田,佛遂说示五净德、七法,谓发心离俗等五净德名为福田,又说建立佛图、僧房等七法为福田。

法集名数经

法集名数经

一卷,赵宋施护译,集佛所说出世间及世间法之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