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论别记

作者:元晓
大乘起信论别记

大乘起信论别记,二卷,新罗元晓撰,编号一八四五,见前目。

猜你喜欢的书

里山异兽谭

里山异兽谭

本书是日本民俗学家、画家早川孝太郎的经典作品,收录了日本三河、横山等地区的老猎人等所讲述山野中出没的野兽的故事,主要以野猪,鹿和狸猫的轶事为主,既有猎人山民的口头故事,比如猎人射杀了体格异常的大野猪的故事、 母鹿被杀死后跟来的小鹿的故事、在村庄发生的可疑事件怀疑是狸猫的恶作剧……又有流传甚广的民间传说,诸如净琉璃姬与鹿、狸猫所变的文釜茶壶等,还有民俗掌故等组成的独特的传统世界,以取自日常生活的鲜活表达加上作者精心的文字加工而形成的民俗学经典作品。

全蜀艺文志

全蜀艺文志

地方诗文总集。六十四卷。明周复浚编纂。周复浚字子吁,昆山(今属江苏)人。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兼副都御史。周氏曾官四川按察副使,以为宋代所编《成都文类》所收未备,故重编蜀中文献,广收博采有关当地之诗文,自汉魏以降,止于明。三至二十四卷为诗,其他为文。包括风谣、楚辞、都邑、城郭、楼阁、宫苑、江山、学校、陵庙、亭馆、寺观、怀古、纪行、时序、题咏、赠送、杂赋、道释、哀挽等类,分类极为不伦。所录并非全部为蜀人作品,其他流寓在蜀如杜甫等人有关蜀地诗作也在采录之列。此编本为《四川总志》艺文之部,故明嘉靖刊本附“总志”以行,前有巡按四川监察御史谢瑜重修《四川总志》序,又有嘉靖二十一年(1542)周复浚后序,后总志散佚不传,而艺文志则独自刊刻行世。嘉靖中有两种刊本,一为大字本,一为嘉靖谭言蔼所刊小字本。另有万历间刊本,题杨慎所编,杨慎序谓此书于嘉靖二十年(1541)受四川巡抚刘东阜(大谟)委托而编纂,仅用二十八日即完成,以详远略近,同时年近大老之作概不收录,有集盛行于世者(如杜甫、苏轼)百取其一。以杨氏所述体例,揆之此书亦大体相合。可知两者本为一书。因杨慎以待罪之身,故嘉靖时刊刻不便署名,至万历刊刻方恢复其编纂资格。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注

简称《说文注》。中国研究《说文》的著作。段玉裁著。段氏首先根据《说文》体例和宋以前群书所引《说文》辞句,以校正其讹脱;再用古书上所用字义,以阐明《说文》说解和一字多义由来。创通条例、联系音韵和训诂,有贡献。后附《六书音均表》5篇。根据《诗经》用韵和谐声,分古韵为6类17部,为古音学重要著作。《说文注》中每篆下所注古韵部,大体以此为据。【末尾附《说文解字注》PDF图文版下载,可以比对阅读】

钝吟杂录

钝吟杂录

笔记。清冯班著。十卷。卷一、二为“家戒”上、下,卷三为“正俗”,卷四为“读古浅说”,卷五为“严氏纠谬”,卷六为“日记”,卷七为“诫子帖”附“社约”,卷八为“遗言”,卷九为“通鉴纲目纠谬”,卷一○为“将死之鸣”。《四库全书总目》谓:“班著述颇多,没后大半散佚,其犹子武,搜求遗稿,仅得九种,裒而成编。‘家诫’多涉历世故之言,……‘正俗’皆论诗法,‘读古浅说’多评诗文,‘日记’多说笔法、字学,……‘严氏纠谬’辨严羽《沧浪诗话》之非,‘诫子帖’多评古帖、论笔法,末附以‘社约’四则,皆读书之法,‘遗言’、‘将死之鸣’,皆与‘家诫’相出入,‘通鉴纲目纠谬’尚未成书,仅标识五条。”又称此书“论事多达物情,论文皆究古法,虽间有偏驳,要以所得为多也”。前有冯武序。有康熙中刊本、《四库全书》抄本,另有嘉庆间刊《借月山房汇钞》本、道光间刊《指海》本、民国间排印《丛书集成初编》本。

太上灵宝净明道元正印经

太上灵宝净明道元正印经

太上灵宝净明道元正印经,此篇盖为宋元净明诸经之一。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经文为四言诀,仅百余字,叙修真养性之要。其中有云:「不执不著,不与不并,视乎无形,听乎无声,心定神慧,是为净明。」

医医小草

医医小草

医论。清宝辉编。一卷,附一卷。辉字玉珊,自号西湖钓叟,荆州(今湖北江陵)人。为扬州名医叶子雨门生。曾游历川、广、闽、浙等地,博览古籍。撰有《易知录》、《医籍选》等。认为金元诸家对寒、温、疫三证的治法各有所偏,故撰此书。成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凡十七篇,约万余言。首为精义汇通,论制方用药之法。次论六经提纲、六气便解、治病法解、说寒、说温、说疫、辨证等,叙述理论与临床医学中审脉、辨证、析因、论治等问题。末附《游艺志略》一卷,系得诸于师友者。以问答体裁论述了《内经》、《难经》中有关营卫、脏腑、三焦、经络及中风等理论与证治,有一定见解,可补前书之不足。有一九三六年铅印《珍本医书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