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制神僧传
作者:朱棣
九卷。明成祖朱棣(1360—1424)编著。朱棣是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洪武三年(1370)封为燕王。他“智勇善用兵”,在多次率军征讨蒙古的戎马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政治军事斗争经验。史载他智勇有大略,能推诚任人。靖难之役 (1399—1402) 打败明惠帝朱允炆而蹬上皇帝宝座。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因其谋臣僧道衍(姚广孝)助他夺取皇位有功,故此极力美化佛僧之神奇,鼓吹“君权佛授”。不仅编著《神僧传》,还编有《佛曲》千首。《神僧传》采辑中国历史佛教史传中所载的“神僧”,即神化万变,而超乎其类者的传记而成。收录“神僧”208人,上迄东汉印度来华僧人迦叶摩腾 (略称 “摩腾”),下至元初藏族高僧胆巴(原名叫庆喜称)为止。在排列次序上,并非绝对按僧人所处时代先后,而是根据作者需要而有所串动。如将晋代僧列在齐、周之后,隋代僧人岑阇黎列在唐代之后。《神僧传》虽也记录了所载“神僧”的一些历史资料,但每每多有夸张不实之辞。故此,其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并不大。倒是在中国封建统治者利用佛教为其政治服务,佛教依附并服务于封建政治方面,为后世留下了有籍可查的文献。该书明代出版时,并没有注明出版朝代,其著者也没有署名。现存版本不详。《四库全书》有其书名索引。任继愈主编,上海辞书出版
猜你喜欢的书
鹄湾文草
《鹄湾文草》是明末著名文人谭友夏之《谭友夏合集》中的文集部分,以明崇祯初年沈春泽刻本为底本。《鹄湾文草》是其创建的“竟陵体”的代表作之一,其文体杂书信、序、游记、墓志铭、文传等。“竟陵体”倡导一种“幽深孤峭”风格,文风求新求奇,不同凡响,刻意追求字意深奥,雕琢字句,求新求奇,语言佶屈,形成艰涩隐晦的风格。
俨山续集
诗文集。明陆深(1477—1544)撰。十卷。陆深有《俨山集》已著录。此集为其子楫所编。约五万字。含诗等七卷,序二卷,记、书等一卷。唐锦尝为之序,陆师道为之跋。深素以文章名世,虽当正嘉七子盛行之时,而独以和平典雅为宗,与七子相异。有《四库全书》本(附《俨山集》后)。《盛明百家诗后编》亦收有其诗一卷,题名为《陆文裕公集》。
易牙遗意
二卷。明韩奕撰。韩奕,字公望,号蒙斋,吴县 (今江苏吴县)人,生卒年不详。韩氏幼年端重慎言,博学工诗,好游山玩水,继父业行医隐居,不愿做官。著作除 《易牙遗意》外,还著有 《韩山人集》。《易牙遗意》主要记载食品、菜肴制作。一卷分为酝造、脯鲊、蔬菜三类。二卷分为笼造、炉造、糕饼、汤饼、斋食、果实、诸汤、诸药八类。当时著名文人周履靖校刊后,为当时豪门望族所珍藏。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编者考证:韩氏与王宾、王履齐名,明初称为吴中三高士,不可能精心食品、菜肴的制作,恐怕是好事者伪托。是书仿效古食经体例。周氏《夷门广牍》、胡氏 《格致丛书》、曹氏 《学海类编》所收古书十分之九是伪书,大多数不足为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据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列为存目。现有 《夷门广牍》本。1984年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了邱庞同注释的《易牙遗意》。
地持义记
佛典注疏。作者及原经卷数不详。似为五卷。首残尾存。尾题“《地持义记》卷第四。沙门善意抄写受持流通末代。”是对北凉昙无谶译《菩萨地持经》的疏释。现存残卷自卷七“云何菩萨四无碍慧”疏释至卷八《法方便处菩萨相品第一》末。因卷一佚亡,故科分不清,但释义精辟扼要,研究者或谓作者受真谛译《大乘起信论》影响。据《新编诸宗教藏总录》,隋慧远撰有《地持经义记》十卷,今唯存三卷,已编入日本《卐字续藏》,但与此《义记》不同。历代大藏经未收,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天王水鉴海和尚住金粟语录
清 慧海说,原澄,原上等编。卷一 上堂 卷二 行状 传 卷三 记 尺牍 象赞 杂著 杂偈 佛事
虚堂集
凡六卷。全称林泉老人评唱丹霞淳禅师颂古虚堂集。又作虚堂录。宋代僧丹霞子淳撰,林泉从伦评唱,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四册。系从伦摘取‘丹霞子淳禅师语录’卷下之颂古百则,重新编纂,加入示众、着语、评唱等,以表达其宗乘见解,堪为学人参学悟道之指南。内容包括青原圑级、石头曹溪、药山坐次、船子夹山、天宁夜半、天宁上堂、保寿上堂、三界唯心等公案古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