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净和尚语录

作者:如净
如净和尚语录

凡二卷。又作天童如净禅师语录。南宋曹洞宗僧天童如净(1163~1228)撰,文素、妙宗、唯敬等编。理宗绍定二年(1229)刊行。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收录如净于建康府清凉寺、台州瑞岩寺、临安府净慈寺、明州瑞岩寺与天童景德寺之上堂法语,以及小参、普说、法语、颂古、赞佛祖、自赞、小佛事、偈颂等。如净为曹洞宗颇具代表性之宗师,其法嗣道元系日本曹洞宗之宗祖,故由本语录可了解如净在中、日曹洞宗史上之重要地位。又如净之法嗣义远,将如净和尚语录所未刊之天童上堂法语二十则辑为一卷,称为天童山景德寺如净禅师续语录,又称天童遗落录,亦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

如净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不安之书

不安之书

《不安之书》(又名《惶然录》)是费尔南多·佩索阿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在华语市场上失落已久的经典之作。它是曾经长期散佚的作品,多为“仿日记”片断体,由众多研究专家搜集整理而成。本书是最完整的中文译本,也将打开一扇我们窥见他浩淼哲学宇宙的大门。佩索阿在散文和诗歌中几乎不使用本名,而是通过“异名者”的身份进行写作。在其他的作品中,这些“异名者”甚至有自己的传记、个性、政治观点和文学追求。佩索阿穿梭在数十位“异名者”之间,不断变换随笔的立场,其中以会计身份出场的“贝尔纳多·索阿雷斯”与他本人最为接近,也在最大程度上呈现了他对生活、对命运、对世界的深刻认知,以及一个濒于崩溃的灵魂的自我启示。

泻疫新论

泻疫新论

温疫著作。2卷。日本高岛久贯(子通)撰于日庆应三年(1867年)。本书所言“泻疫”,其症初起即现便泻洞泻,剧者吐泻交作,邪势猛烈,传变甚速。其主论多本吴又可《温疫论》,而取其长,舍其短,参以平生经验。作者认为泻疫入里之势尤急,而达于表者甚稀,是以清解逐秽为主。上卷列泻疫之由来、辨证、治则、禁忌、预防、下卷分列药法、刺法、熏法、验案。此书收入《皇汉医学丛书》。

医学三字经

医学三字经

综合性中医入门书。陈修园撰。先曾托名叶天士撰,于嘉庆九年(1804)改署本名。有清嘉庆刻本及多种清刻本、石印本、排印本、影印本。注释本有方药中编《医学三字经浅说》、北京中医学院编《医学三字经白话解》。陈修园(1753—1823),名念祖,清代福建长乐(今长乐县)人。以医术闻名,著有《医学从众录》、《医学实在易》、《时方歌括》、《伤寒论浅注》、《金匮要略浅注》等中医普及性著作。全书以三言歌诀写成,附以注释。卷一~二医学源流及内科、妇科、儿科常见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卷三~四记述临床常用诸方,分析其疗效、方剂配伍;此外,并附录脏腑图说及四诊运用。全书通俗易懂,便于记忆,为医学门径书中流传较广的一书。

经学通论

经学通论

即《五经通论》。清皮锡瑞撰。五卷。包括《易经通论》、《书经通论》、《诗经通论》、《三礼通论》、 《春秋通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湖南思贤书局刊行。是作者晚年在湖南讲授经学的课本。认为“经为孔 子所定,孔子以前不得有经”。“孔子为万世师表之尊, 正以其有万世不易之经,经之大义微言亦甚易明”。“以 为尊孔必先明经”。对五经的流传、内容要义、历代考订 注疏之得失、学者治经之门径等问题作了扼要阐述。版 本另有《师优堂丛书》本、《皮氏经学丛书》本。收入《万有文库》及《国学基本丛书》。1954年中华书局据《国学 基本丛书》本校正重版。

因缘心论释

因缘心论释

佛典注疏。古印度龙树著,译者不详。一卷。敦煌遗书藏本。是龙树对自撰《因缘心论颂》的疏释。释文逐句解释《因缘心论颂》的偈颂,重点解释了既然“无我”,则“谁从此世至于他世”这一佛学史上始终争论不休的问题。龙树认为:“无有极微等法从于此世,移至他世。虽从于空法,遂生于空法。从无我、我所、烦恼、业、五种空因,还生空、无我、我所、七种苦果之法。”并举了师徒传经、镜、灯、印、火精、种、梅、声等八个例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进而论证所谓轮回,实际是“从于虚妄分别习气而生”。从而在印度佛教的这一重大问题上别树一帜。本书中国历代经录未著录,历代大藏经亦未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三十二卷。北丽83号题记谓“大唐中和五年(885)三月十八日”,可视为《因缘心论颂》、《因缘心论释》译出时间之下限。

清珠集

清珠集

清珠集,一卷,清治兆辑并序,赵成夏序,德真序,淨信跋,翁三沙跋,附结社文、发愿文、募缘疏、戒忏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