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岐方会和尚语录
作者:杨岐方会杨岐方会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道德真经集注释文
一卷。宋彭耜撰。前人研究《老子》者,有的只重注释不重音读。彭耜认为应该仔细研究老氏之学的一句一读,据其于卷首序所述,“安有辞义之未通,而理道之顿悟?惟览者互考焉。”由此可知,其观点明确,即重视句读。该书依《政和御注》解老氏音义异文。他将在《老子》中所校、所注音、所释的字句,都分章录出,集李畋《老子音解》、林东《音释》二家注释,补陆德明释文之未备。自序称“其经之正文,则专据《政和御注》本,而诸家之同异,亦互见于其中”实非妄言。该书对于后世学者了解前人研究《老子》的诸家异文,实为可参; 并可窥知今已亡佚的关于《老子》的 《音解》、《音释》等诸说。现存明《道藏》本、明《道藏举要》本、真意堂本。
秘密谷
小说,张恨水著,讲述了主人公康百川与生物学家徐侃然博士、地质学家欧阳朴博士和诗人徐彬如四人在天柱山下神秘山谷的探险故事。四人分工明确,积极筹划,历经艰险,发现了居住在秘密谷的明代遗民。当地人们生活自给自足,男女平等,朴实勤劳,并且热情款待他们。同时他们也卷入了当地的地区斗争,帮助解决纷争,捕获敌方皇帝蒲祖望及其皇后。四人带着皇帝蒲祖望和皇后一同出谷回南京,一路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风靡一时,然不久蒲祖望及皇后便无人关心,流落街头,蒲祖望被车撞死,在皇后的强烈要求下,四人商量最终由康百川将其送回秘密谷,过平安自足的生活。
清风闸
四卷三十二回。清浦琳撰。浦琳字天玉,扬州人,清代中叶著名说书家,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清风闸》为长篇话本小说,套用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三卷《三现身包龙图断冤》的情节框架,叙述宋代孙大理、孙文理及孙文理之妻先后被谋害,而清官包拯查明案情为其申冤的故事。孙大理之妻强氏借算卦先生说孙“当晚三更必死”的话,巧设机关,在家里人不知鬼不觉地害死亲夫的奇案,在冯氏《警世通言》中已经成型,该书对这一情节只是借用。但将一篇短篇小说改为长篇小说,该书除敷演添加了孙大理之女孝姑的丈夫皮奉山(皮五癞子)的故事、孙大理之弟的故事情节线外,主要是细节方面的丰富。所以该书已主要不是公案故事,而以反映清代中叶市井之民的生活面貌见长。尤其是关于皮五癞子的部分,从富家、穷户、衙门、酒楼、赌场、妓院等各个角度,陈列出封建社会末期城市中的众生百态。比较成功地刻画了凶狠歹毒的淫妇强氏、苦命女子孝姑等形象。尤其是市井无赖皮五的形象,写得既富于性格而又不失于简单化。语言则显示了说书艺人的口语特点。缺欠是结构松散,亦有封建迷信和道德说教。该书当时在书场讲说时极受欢迎,在民间流传颇广,在文学史上则很少被提及。有清嘉庆己卯(1819)奉孝轩刊巾箱本。同治甲戌(1874)重刊本。另有石印本。
光宣以来诗坛旁记
本书作者对古典小说、诗歌、目录学等都有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光宣以来的近代诗歌是作者的研究对象。因此本书可称得上是专家之作。该书保存了当时诗坛上不少第一手材料,是广大学习者和研究者的必备之书。
春秋属辞
十五卷,元赵汸著。至正丁酉(1357),赵汸《春秋集传》定稿,因《礼记·经解》之说,悟《春秋》之义在比事属辞,而著此书。赵汸《东山集·与朱枫林书》:“《春秋》随事笔削,决无凡例。前辈言此亦多,至丹阳洪氏之说出,则此段公案不容再举矣。其言曰:‘《春秋》本无例,学者因行事之迹以为例。犹天本无度,历家即周天之数以为度。’此论甚当。至黄(泽)先生则论鲁史有例,圣经无例。非无例也,以义为例,隐而不彰,则又精矣。今汸所纂述,却是比事属辞法。其间异同详略,触事贯通,自成义例,与先儒所纂所释者殊不同。然后知以例说经,固不足以知圣人;为一切之说以自欺,而漫无统纪者,亦不足以言《春秋》也。是故但以《属辞》名书。”书中实以杜预《春秋释例》、陈傅良《春秋后传》为本,并有所补正,分例为八:①存策书之大体;②假笔削以行权;③变文以示义;④辨名实之际;⑤谨内外之辨;⑥特笔以正名;⑦因日月以明类;⑧辞从主人。所分八门,较诸家言例者有绪。其中不免穿凿,但宏纲大旨可取者多。收入《四库全书》。
孝经刊误
一卷。宋朱熹撰。该书成于淳熙十三年(1186),时熹57岁,主管华州云台观。该书取古文《孝经》分为“经”一章,“传”十四章,删旧文二百二十三字。书后有《自记》曰:“熹旧见衡山胡侍郎(宏)《论语说》,疑《孝经》引《诗》,非经本文。初甚骇焉,徐而察之,始悟胡公之言为信。而《孝经》之可疑者不但此也,因以书质之沙随程可久文。程答书曰:‘顷见玉山汪端月,亦以此书多出后人附会。’于是乃知前辈读书精审。其论固已及此,窃幸有所因述而得免于凿空妄言之罪。”陈振孙《书录解题》载该书。注其下曰:“抱遗经于千载之后,而能卓然悟疑辨惑,非豪杰特起独立之士,何以及此。此后学所不敢仿效,而亦不敢拟议也。”该书有清康熙中吕氏宝诰堂刊《朱子遗书》本,清道光至咸丰年间大梁书院刊钱仪吉辑《经苑》本,清李光廷辑《反约篇》本,清张丙炎辑《榕园丛书》本,清贺端麟辑《西京清麓丛书》本,还有明朱鸿编《孝经十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