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西庵集
九卷。明孙蕡撰。孙蕡,字仲衍,广东南海人。洪武三年 (1370)举于乡,旋登进士。授工部织染局使,迁虹县(今安徽泗县)主簿。召入为翰林院典籍。出为山东平原主簿,坐累逮系。旋释之,规为江苏苏州经历。复坐累戍辽东。洪武二十六年 (1393)因牵连蓝玉案被捕杀。著有《西庵集》九卷。现存有弘治十六年(1503)金兰馆活字印本,凡十卷,集前有张习序。是编为万历十五年(1587)叶初春刻。凡九卷。其中诗八卷,文一卷。前有黄佐、叶春及所撰小传,称孙蕡著述甚富,自兹集外,尚有《通鉴前编纲目》、《孝经集善》、《理学训蒙》、《和陶集古律诗》。其《孝经集善》宋濂为之序。孙蕡没,诸书散佚。其诗文行世者为门人黎贞所编。孙蕡当元季绮靡之余,其诗独卓然有古格。虽神骨隽异不及高启,仍非林鸿诸人所及。胡应麟《诗薮》称其“为岭南派之首。”才情烂漫,尤善作七言歌行,清圆流丽,挥洒自如,如《紫骝马》、《下瞿塘》等皆各具特色。朱彝尊 《静居志诗话》则认为其“诗行尤琳琅可诵,微嫌繁缛耳。”是编还被收入《四库全书》。
中国古代文化史
本书采用专题的形式,分门别类地讲述中国古代典章制度、文化艺术、科技创造、工艺成就、衣食住行、日用器具诸方面内容,主要目的是传授历史文化知识,增进读者对先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了解。本书的专题包括了中国哲学史、文学史、通史所不能容纳或语焉不详的内容。它所提供的知识,连接多种学科,左右逢源,是探讨中国古代文化所必须研究的问题。各专题均由该领域专家撰稿,内容可自成体系,并充分吸收近年的研究成果和资料发现,力求反映学术前沿。
王制集说
不分卷。清廖平撰。廖平持今文家之说,认为《王制》乃孔子制作。孔子弟子论其制度而成《王制》一书。今学礼应以《王制》为主,六经皆素王所传,此正宗也。至于古学则以《周礼》为主,不信素王改制之说,以六经皆旧文,归本于周公、孔子之经,而以古礼说,此别派也,故应博采古说经义以明《王制》。凡古礼之与《王制》异者,则附存异义以相启发。实际上《王制》一书,应作于秦火之后,《周礼》未出之前,是秦汉间儒者杂采孟子等书及各家传论而集成之。故其书与《周礼》颇多违异。孔颖达认为《王制》之作,应该在秦汉之际,其言实为确当。卢植谓汉孝文皇帝令博士诸生作此《王制》之书,其言宜有其合理处。廖平持今文家说,甚尊孔子,以 《王制》 为孔子作,其说确有值得商榷处。《王制集说》有民国三年(1914)存古书院《新订六艺馆丛书》刊行本。
六祖坛经释译
《坛经》是唐代高僧惠能大师的言行录。一般说来,佛教典籍之中,只有佛的言行录才可以称为经。其中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记载惠能大师言行的这部《坛经》。一位中国高僧,其言行得以称为经,并为大家所接受,本身就说明了这部经的价值及其特殊地位。
道具赋
道具赋,一卷,宋元照撰,内题大智律师道具赋。
劝修净土诗
实贤谫劣庸僧,褊卑陋器。本无大力,仰承前辈宗风。时有好怀,独结西方净愿。虽躬行不逮,原无实得于自心。而兼济未忘,乃有愚衷于此世。原夫净土一门,理极顿圆,事诚简易。在因强而得果疾,用力少而成功多。浅之则夫妇与知,深之则圣贤莫测。三根普被,万类均收。捞漉苦海之鱼,信为巨网。挽回末法之证,的是奇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