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讲义

作者:慈舟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讲义

此章邻观音章。不于七大空大之后者。实以观音势至同为弥陀上首。其法皆合末世又皆易修。使娑婆末世众生不修彼则修此。文殊虽有念性元生灭之拣。亦拣其向外之妄念耳。若如观音反闻闻自性。而以始觉智念自性弥陀。则所用之根异。

猜你喜欢的书

纯粹理性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康德的主要哲学著作。本书根据英国麦克米伦图书公司1929年英文版转译,原系三联书店1957年11月出版,自1960年3月起改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部书是康德“差不多12年悠久岁月沉思的产物”,全书42万字,包括一、二版“序言”、“导言”和两个主要部分。第1部分是“先验原理论”(包括“先验感性论”和“先验逻辑”);第2部分是“先验方法论”(包括纯粹理性之“训练”、“法规”、“建筑术”和“历史”4个部分)。此书是为建立“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作者在本书中对纯粹理性本身进行批判,讨论了人的认识本质、能力和界限问题,试图藉此建立新的形而上学体系。作者在导言中说明科学知识是感性经验材料同先天的知性形式、概念、范畴相结合的产物。他认为,“毫无疑问,我们的一切知识都从经验开始”,但这并不等于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来源于经验”。第1部分在全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作者在此认为,感性直观形式,即时间和空间,是感性知识成立的先决条件和逻辑前提;论述了能够满足知性要求的多样性、限制性、原因与结果、必然性等12个范畴,作者在此还提出了有名的“二律背反”,强调知性纯概念只能运用于“现象世界”,而不能应用于“本体世界”。康德在第2部分中批评了旧形而上学的错误,说明了纯粹理性的根本任务是防止产生知性概念去规定超经验的东西所犯的总体性错误,认为信仰高于知识,实践理性高于理论理性。总的说来,这部书是欧洲哲学史上一本划时代的著作,它的最大成就在于论述了主体能动性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旧形而上学的统治,对后世哲学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此书的特点是篇幅巨大,晦涩艰深。

刘公干集

刘公干集

诗文别集。一卷。魏刘桢撰。初刊于明崇祯年间。刘祯,字公干。生年不详,卒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东平(今属山东)人。建安七子之一。曾任曹操丞相掾属。性卓傲倔强,因在曹丕席上平视丕妻甄氏,以不敬治罪,后又免罪署为小吏。建安二十二年,染疫疾而亡。文学成就主要是诗歌,原有集四卷,已佚。是集为明末人张溥所辑。《刘公干集》,一卷,存诗十五首、赋六篇、书二篇、碑一篇。诗歌以五言成就较高,内容多为赠答之作,但风格遒劲,以气盛见长。

犬吠声

犬吠声

“先生,这件事提起了还会教人发抖!
“时间在半夜过后。一阵阵凄惨的吠声惊破了我的梦,我本来很贪睡,但那时不但我们的黑黑吠得很急,连屋子的前后左右也差不多都给这汪汪的声音包围了,仿佛有千百只犬合伙儿吠,不由不使我惊醒!我想起上一次西隔壁王老九家里失窃,也有过这样一回吠声,今夜里莫非又有偷儿到我们的屋子里来?

七国春秋平话

七国春秋平话

全名为《全相平话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不知作者姓名,元人编刊,一般都认为是元代讲史艺人说话之底本。讲史话本小说,叙述乐毅伐齐事。书题“后集”,必应有“前集”。此《后集》开头入话略述前事云:“夫《后七国春秋》者,说着魏国遣庞涓为帅,将兵伐韩、赵二国,韩、赵二国不能当敌,即遣使求救于齐。齐遣孙子、田忌为帅,领兵救韩、赵二国,遂合韩、赵兵战魏,败其将庞涓于马陵山下。”此书演乐毅伐齐事。乐毅伐齐,复齐者实为田单而非孙膑,但此书所记仍以孙膑为主,田单仅于火牛破燕时连类及之,且谓遵孙膑之命,全与史实不符。所叙乐毅、孙膑的斗法,双方师傅下山助战,还有鬼谷先生大破迷魂阵等情节,诡诞不可究诘,神怪色彩尤为浓厚。此种原始性的人鬼斗法,大抵产生于战国以来的阴阳方术之士,其根源相当悠久。

书后品

书后品

书法评论。唐李嗣真著。一卷。是书所载82人,分为十等,各有叙录。有评有赞,条理秩然。称后品者,盖有王愔、王憎虔、袁昂、庾肩吾等曾有书品在前。前品已定,则不复铨。此书只在上上品之上更列逸品,为嗣真所创,以明其在九等以上。文中“登逸品数者四人”,可能仅指张、钟、二王,不包括李斯,故有一人之误。有《说郛》宛委山堂本。

荐福承古禅师语录

荐福承古禅师语录

荐福承古禅师语录,一卷,宋承古说,文智编,惟清序,宗杲序,附录五灯严统、石门文字禅四则,嗣法未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