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僧传抄

作者:宝唱
名僧传抄

《名僧传》凡三十卷。梁代宝唱撰。集录东汉至齐粱间之高僧、硕德四二五人之事迹。本书着成后不久,慧皎之高僧传问世,而世人多用慧皎所着之传,故本书流布不广,终至散轶。今卍续藏第一三四册所收之名僧传抄一卷,仅存载本书之目录,及本书部分之要文。本书共分八科:(一)外国法师,竺迦摄摩腾以下十八人。收于初四卷。(二)中国法师,朱士行以下一六三人。收于卷五至卷十七。(三)律师,卑摩罗叉以下二十人。收于卷十八。(四)禅师,弗若多罗以下四十人。收于卷十九、卷二十。(五)神力,耆域以下十五人。收于卷二十一。(六)苦节,惠永以下一三九人。收于卷二十二至卷二十八。(七)导师,道照以下十三人。收于卷二十九。(八)经师,昙药以下十七人。收于卷三十。据续高僧传卷一载,本书系由梁天监九年(510)开始撰集,至天监十三年完成。于隋唐之顷,本书尚存于世,在隋唐两代之经籍志中皆著录之;又续高僧传卷一中,亦载有本书之序略,后始渐散轶。此外,本书亦曾流传于日本。

猜你喜欢的书

择日而亡

择日而亡

美国太空船在太空中被不明飞行物攻击,美方怀疑是苏联方面的阴谋。因不明飞行物的降落地点在日本,詹姆斯·邦德被派往日本替美方调查此事。詹姆斯·邦德在经过一番调查之后,发现敌人不是苏联,也不是日本政府,而是日本一家化学公司下属的私人公司——大理公司,其老板是魔鬼党的一员。詹姆斯·邦德与犯罪分子展开殊死搏斗,最终取得了胜利。

澹庵文集

澹庵文集

宋代诗文别集。胡铨撰。杨万里于淳熙七年(1180)为胡铨所作行状说:“公有《澹庵文集》一百卷,《周易拾遗》十卷、《书解》四卷、《春秋集善》三十卷、《周官解》十二卷、《礼记解》三十卷、《经筵二礼议义》一卷、《奏议》三卷、《学礼编》三卷、《诗话》二卷、《活国本草》三卷。”周必大所撰神道碑也说其集“总一百卷”,又著录其余诸书凡98卷。但到了庆元五年(1199)杨万里为《澹庵文集》作序时却又说:“先生即没后二十年,其子澥与其族子焕、族孙秘,裒集先生之诗文七十卷,目曰《澹庵文集》,欲刻版以传,贫未能也。”后经蔡必胜、雷孝友、颜棫等人相助,始成其事。可见其集原稿为100卷、初刻本为70卷。《直斋书录解题》卷18著录《澹庵集》78卷,或经后人另编。惜宋刻诸本均已不传。北京图书馆现藏有乾隆二十二年(1757)练月楼刻《胡澹庵先生文集》32卷本。但《四库全书》辑入本仅存文5卷、诗1卷,显系后人掇拾重编。此本卷1为制策,卷2为奏疏、表,卷3为诗12题18首,卷4为记、序、跋、卷5为墓志铭、祭文、传,卷6为书、颂、疏,并附词15阙。书后附录作者传记、神道碑、行状,后人题跋及《诚斋诗话》中的评论;卷首载杨万里序。杨序称:“先生之文肖其为人。其议论闳以挺,其叙记古以则,其代言典而严,其书事约而悉。其为诗盖自牴斥时宰,谪置岭海,愁狖酸骨,饥蛟血牙、风呻雨喟、涛谲波诡,有非人间世之所堪耐者”。周必大所撰神道碑文则谓其文章“雄深雅健、清新藻丽,下笔辄数百言。尤刻意诗骚,用事深远、措词奇崛”。杨万里所撰行状又称其文章“骏奔轧忽,幽纷轇轕,隐帙奇字,旁抠远撷。”本集除6卷、32卷两种版本。尚有清抄25卷本、清初抄30卷本。

六体书论

六体书论

书学论著。唐代张怀瓘著。一卷。为奏御之作。论述大篆、小篆、八分、隶书、行书、草书等六种书体的特点、创始者、代表书家。其后论述执笔之法,认为“若执笔浅而坚,掣打劲利,掣三寸而一寸着纸,势有余矣;若执笔深而束,牵三寸而一寸着纸,势已尽矣。”甚为精当。是书陈振孙在《直斋书解题》中作《六体论》。所著六体为大篆、小篆、八分、隶书、行书、草书。叙述各书体源流,评论各体体势特点,颇精要。认为大篆法于鸟迹,史籀所造,李斯、蔡邕嗣之。其体势若鸾凤奋飞,虬龙掉尾,或花萼相承,或柯叶敷畅,劲直如矢,宛曲若弓,谓小篆乃李斯所造,曹喜、蔡邕为嗣。镂纤屈盘,鳞羽参差,其势飞腾,其形端俨。谓八分为王次仲所造,体骨雄异,贵异尚奇。

观心玄枢

观心玄枢

全一卷。宋代僧永明延寿着。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四册。系延寿由禅宗之立场论述佛教之观心玄旨,谓吾人若欲脱境缚、息分别、具足行施与持戒等之六波罗蜜、护持正法、明法相、了四谛、明三藏、降四魔、辨净染等,皆须由观心之法而得成就;若不观心,则一切错乱颠倒,如九十六种外道。卷末附四六俳偶之偈,抒发愿生唯心净土之念。本书继承天台等观心系之思想,援引诸经典中有关观心之文,阐明‘心即大乘’、‘心即佛性’、‘心摄诸教’等观心之要义。

人天眼目

人天眼目

《人天眼目》是宋代佛教禅宗的重要著作。6卷。南宋淳熙 (1174—1189) 年间由释智昭编集。南宋宝祐六年(1258),释大观予以修订。元延祐四年 (1317),释致祐在重修基础上刊刻流行。元以后多种《大藏经》本均收入。“人天”,佛教所说“六趣” (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 之中的人趣和天趣。人,指人类,有智能,有意识,能作恶也能从善,处于轮回之中;天,具光明、自然、清净之义,非人类世间所能比拟,指一般的神,故也名“天神”,但仍受生死轮回的支配,未彻底解脱。人天是 “六凡”中地位较高者。“眼目”,喻本书内容系佛法的根本,人天解脱的关键。因本书所取,皆 “五宗机要之语” (大观后序),故名。编集于淳熙十五年(1188)。收于《大正藏》第四八册。编者积20余年之功,从遗编断碣、尊宿称提、垂颂中,收集当时临济、云门、曹洞、沩仰、法眼等禅门5家祖师之机语、偈颂、垂示,以明五宗纲要和特征,“启迪后昆,剔抉疑膜”(《自序》)。此书与法眼文益之《宗门十规论》并享盛名于禅林。

佛说百佛名经

佛说百佛名经

隋乌苌国沙门那连提黎耶舍译,舍利弗问,佛唱百名,敕令夜三,昼三,各诵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