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心经释要

作者:智旭
般若心经释要

般若心经释要,一卷,明智旭述。

猜你喜欢的书

鲁迅批判

鲁迅批判

1935年写成,1936年1月初版,在这本书里,作者李长之是站在批评家的立场上,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站在“养育于‘五四’以来新文化教育中的青年”的立场上来对鲁迅进行评论的。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将鲁迅纳入新文化运动中去审视,尤其着重于鲁迅之于青年的期望和青年对于鲁迅的崇敬。对于鲁迅其人其文的解读,在不同的文化历 史背景下,会因时空的推移而有所进展或迁移,这种“养育于‘五四’以来新文化教育中的青年”的批评所具有的真实和切近,在鲁迅批评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鲁迅批判》在鲁迅研究史上,是第一部成系统的专著,在学术界影响很大。李长之这部专著出版,曾得到鲁迅先生大力支持和帮助,鲁迅亲自看过李长之的稿件,并订正过其中著作时日。此外,鲁迅还赠送他一张照片,刊印在书面上。

鲁府禁方

鲁府禁方

成书于1594年。又名《鲁府秘方》。明代龚廷贤编,世界书局印行。该书是一部方书,约67 000字,共4卷。因以鲁王府所藏秘方为主,并由鲁王府刊行,故名。卷1分中风、伤寒、瘟疫等32类;卷2分臌胀、水肿、积聚等35类;卷3分妇人、小儿等23类;卷4分痈疽、疔疮、急救等26类。各科病证共计116类。书中涉及药物的炮制方法较多,如浸润药材有酒浸、童便浸、米泔浸、乳浸等;炒制药材有酒炒、姜汁炒、醋炒、麸炒、蜜炒、米泔炒等;煨法有面包裹煨、麸包裹煨及火煨等。有些药物的炮制均有独特的制法。如法制陈皮:“广陈皮一斤,青盐、五味子、甘草各四两、山茱萸去核,乌梅去核各二两。将陈皮在温水浸一宿取出,将内白刮去晒干,将青盐等五味,置砂锅底,陈皮在上,水可满陈皮,用文武火烧干止用陈皮、任意嚼下。清气化痰。”又如大怀生地黄的炮制:用好酒拌炒,锅内蒸熟取出再用砂仁一两、茯苓二两,二味用绢袋包藏在地黄内,用酒浸平,慢火煮干,去砂茯不用,竹刀切碎晒干。另外,由于妇科、外科的需要,制炭的药物也不少见,如血余炭、大蓟炭、鹿角炭、乌梅炭、蒲黄炭、栀子炭、当归炭等。总之,该书不仅可供临症参考,而且对后世炮制方法和炮制原理的研究颇具实用性。

元始高上玉检大箓

元始高上玉检大箓

《元始高上玉检大箓》,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南北朝上清派符箓。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谱录类。此书乃元始天王所受。首先列举「无上洞清混沌自然」尊神及上天四十余位道君之符图和名讳;其次列举诸元皇真人、领仙玉郎、功曹、使者、玉童、玉女、辅仙等仙众数额,再其次列举仙气、流烟、羽盖、飞骈、玉真气等仪杖数额;再其次列举飞行骑、飞轮策空骑、飞腾骑、策辔骑等侍卫数额。以上符箓名为「三元玉检文」,据称此文可用于「捡天检地检人,招仙制魔役灵」。

聊斋志异白话文

聊斋志异白话文

短篇小说集。清蒲松龄撰。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清代著名文学家。著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等。此书十二卷。其中故事大都采自民间传说、故事和野史、轶闻,多以谈狐、鬼、花、妖方式,揭露和讽刺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寄托作者的“孤愤”。采自民间传说、故事的作品如《山魈》、《咬鬼》、《狐联》、《潍水狐》、《金陵女子》、《罗刹海市》、《农人》、《潞令》、《吴门画工》、《折狱》、《胭脂》、《衢州三怪》。旧有清乾隆十六年(1751)铸雪斋抄本、乾隆三十年(1765)湖南王氏刻本等。今有中华书局会校会注会评本(1962)等。此为《聊斋志异》白话文。

台湾诗钞

台湾诗钞

本书分编二十五卷,乃选抄诸家有关台湾史事之诗篇辑成。有关台湾诗篇,除见已刊各种「方志」及第六四种「台湾诗乘」(连横撰)外,另见已刊专集者合共近三十种(书目详本书「弁言」);其余未刊专集与零篇,尚不在少数。由于编刊主旨侧重于搜存史料,对于偏具文学价值之诗作难尽收入;因于已刊诸篇以外,选集台湾史事之诗,作为「补遗」。本书选集原则,以提供兼具史料价值之诗篇为准。凡讽咏台湾或与台湾相关之史事、地理、人文、俗尚等古今体诗,均在收罗之列;而于描绘民生疾苦之作,尤三致意。其辑编方式,系按作者分目;并于每一作者名下,分别缀以略历。至于分卷,首以时代为先后,次以史事为单元,或参以地区再加划分;后者如日据时期诗人辈出,又区为台北、新竹、台中、台南及澎湖等卷次。附录有二:一、各种未刊诗集序跋;二、「台湾文献丛刊」巳刊台湾诗作索引。

摩利支天一印法

摩利支天一印法

一卷,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