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报论

作者:慧远
三报论

全一卷。又作释三报论。东晋庐山慧远(334~416)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弘明集卷五。孝武帝太元十九年(394)顷,戴逵撰释疑论,怀疑佛教因果报应说;慧远乃作三报论,为世俗解惑。谓业报即善恶行为之果报,依受报时间之先后,可分三种,即:(一)现报,此世受报。(二)生报,来世受报。(三)后报,未来无量世受报。谓若无三报之说,则善人受苦,恶人反得荣福等现象,则为常理所不能解释者。

猜你喜欢的书

太上虚皇天尊四十九章经

太上虚皇天尊四十九章经

一卷。分四十九章,每章短者只二十余字,最长者百七十余字。其中言学道者分为上、中、下三乘。修炼之法由斋戒、洗心、清净、断秽入手,以布施、积善、造福田、立功德为务。各章多佛教用语,显然受佛教影响,然以清静为道之本,其主旨仍归本于道教。收入《道藏》第25册。

皇明诸司公案

皇明诸司公案

又名《续廉明公案》。白话短篇小说集。明余象斗编。六卷五十九则。系分类编辑的公案小说。人命类九则,奸情类九则,盗贼类十一则,诈伪类十一则,争占类十则,雪冤类九则,主要是颂扬清官。余象斗编述卷内封题“全像续廉明公案”体制同《廉明奇判公案传》,即卷下分类,类下分则,一则记一判案故事。全书四卷六类,其类目为“人命类”、“奸情类”、“盗贼类”、“诈伪类”、“争占类”、“雪冤类”,每类9、10、11则不等,共收59则判案故事。此本既题《续廉明公案》、《皇明诸司公案传》,可见它与《皇明诸司廉明公案》,即《廉明奇判公案传》的关系。但此书又与《廉明公案》不同,《廉明公案》为“余象斗集”,重在搜集案例;此本为“余象斗编述”,系经余象斗编辑加工。

陆机集

陆机集

晋代诗文别集。陆机撰。陆机字士衡,曾官平原内史。陆云《与兄平原书》称“集兄文为二十卷”,可见陆机的作品在其生前已由陆云编辑成集。《隋书·经籍志》著录“晋平原内史《陆机集》十四卷”,并注明:“梁四十七卷,录一卷,亡。”说明南北朝时期,陆集卷帙浩繁,到隋唐时散佚已多。宋代公私书目著录《陆机集》仅10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陆机)所著文章凡三百余篇,今存诗赋、论议、笺表、碑诔一百七十余首,以《晋书》、《文选》校正外,余多舛误。”晁说可证宋刊10卷本乃是宋人据唐前类书、总集重新纂辑的,故其中残篇断简较多。南宋庆元间,徐民瞻汇刻陆机、陆云集为《晋二俊文集》。明正德间,陆元大据徐本翻刻,其中《陆士衡集》10卷是现存最早的刻本。明人汪士贤辑《汉魏诸名家集》即用陆元大本。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金涛声点校本《陆机集》,亦以陆元大翻宋本为底本,校以北京图书馆所藏影宋抄本,并参校总集、类书及史传资料。原集10卷保持不变,凡赋4卷,诗、乐府3卷,杂著1卷(包括《演连珠》50首),文2卷。经考证,诗的部分删去卷7《悲哉行》(萋萋春草生)1首,此为谢灵运诗;文的部分删去卷9《吴丞相江陵侯陆公诔》1篇,此为陆云作。点校中辑录的集外佚文,按赋、诗、文编为3卷,附于10卷之末作为《补遗》。此本还附载陆机的专著(《晋纪》、《洛阳记》、《要览》)遗文,以及陆机传记、陆机集序跋资料。又,近人郝立权著有《陆士衡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思玄庸言

思玄庸言

一名 《桑子庸言》一卷。明桑悦撰。桑悦,字民怿,常熟 (今江苏省常熟县) 人。成化元年 (1465)举人,官至柳州府通判。桑悦以才名吴中,为人怪妄,敢以大言以欺人。书看过之后旋即焚弃,说:“已在吾腹中矣。”尝以孟子自比。并自夸地说:举天下文章,惟有桑悦。后丁外艰归,不复出。桑悦居家其间更加狂诞,乡人虽很看重他的文采,但对其所为却很不以为然。著有《桑子庸言》、《思玄集》等,其所著之书,颇盛行于世。此书是桑悦居长沙时所作。只一卷,二千字左右,自以为穷究天人之际,而实际上却没什么精奥之处。有《学海类编》(道光本、影道光本》本、《娄东杂著全集》本、《百陵学山》本,1959年商务印书馆据 《百陵学山》本补印 《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均题名为 《思玄庸言》。

成佛之道

成佛之道

《成佛之道》综合佛法精要,开显成佛坦途,乃印顺法师博览法藏之心得。全书分为偈颂和释文两部分,先以偈颂总摄成佛之道浅深之义理,再循序用现代汉语一一加以解说。颂文要而简,利于读诵与记忆;释文浅而详,利于明解与会通。

辩中边论

辩中边论

梵名Madhya^nta -vibha^ga-t!i^ka^ 。凡三卷。又作辨中边论、离僻彰中论。世亲菩萨造,唐代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本论系注释弥勒所造之辩中边论颂,阐明大乘中道之正行。计分辩相、辩障、辩真实、辩修对治、辩修分位、辩得果、辨无上乘等七品。异译本有陈代真谛之中边分别论二卷。两译因传承不同,故于法相之解释上时生歧异。此外,西藏藏经中除此世亲释论及弥勒本颂之外,另有安慧之释论,与本论同名。注释书有窥基之辩中边论述记三卷、元晓之中边分别论疏四卷(现存第三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