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俱胝独部法

作者:善无畏
七俱胝独部法

一卷。唐·善无畏译。收在《大正藏》第二十册。为密教准提法典据之一。又称《七俱胝独部轨》,属于杂部密教。善无畏原译有《七佛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法》(略称《准提陀罗尼经》)一经,其后根据该经略作增删而成本书。内容包含︰坛法、念诵法、成验法、广明自在法、天得大神足法等五类,且另加准提别法。但经中未列出《七佛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法》中所有的准提陀罗尼。

猜你喜欢的书

涛语

涛语

现代散文集。石评梅著。上海神州国光社1931年12月初版。收作者1923—1927年间所作散文19篇,其中《寄海滨故人》有3节,《涛语》1组有8题。前半部主要诉说自身在人生途中漂泊挣扎的艰辛悲苦,刻划了知识女性“零余者”的自我形象。后半部追忆自己和天辛(高君宇)的爱情经历及其不幸结局,充满着悼亡伤逝、刻骨铭心的哀怨悲痛,表现了对所爱的“愿血染了头颅誓志为主义努力的英雄”生死不渝的忠贞感情,也表示了“痛定者”决心继承烈士遗志、开拓人生新路的坚强信念。这部人生悲歌较全面地展现了女作家的不幸遭遇和复杂心态,是挣扎于人海波涛中的知识女性的呼告和独白。

欧游杂记

欧游杂记

朱自清著。开明书店1934年9月初版。本书为作者1932年5月至6月游历欧洲5国12处名胜的纪行文集,除《序》之外,收入《威尼斯》、《罗马》、《莱茵河》、《巴黎》等游记10篇,附录《西行通讯》2篇。《威尼斯》、《佛罗伦司》、《罗马》、《滂卑故城》等文重在介绍城市风貌与文化古迹,并对欧洲文艺珍品典籍作了精当的鉴赏;《瑞士》、《莱茵河》等文,则对瑞士和德国莱茵河沿岸的旖旎风光作了细致诱人的描写;《荷兰》、《柏林》等文着重介绍了西欧社会的民族民间风习。这些有关欧洲文化古迹、民俗民情的生动描述,于阐述社会历史知识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西方社会的畸型病态。作者说:“书中各篇以记述景物为主,极少说到自己的地方。”(《序》)但在景物描写中自然地融进了自我的感情,如《罗马》记述古罗马斗狮场的遗迹和历史,评说斗狮是一种刑罚或裁判,且继以想象中斗狮场面的描写,以表现对斗狮场上的“罪囚”的同情,对罗马统治者的“威风”的厌恶。又如在《巴黎》中表现了对穷苦大学生的关心,在《莱茵河》中抒发了自己的观感和幻想等。集内一些写景纪游篇章的文字简捷而精致,并能表达出不同胜景的独特神韵,如《威尼斯》写蛛网密集之水上名城的明媚风光与匀整建筑,《瑞士》写各种山姿水态因气候变幻而具的不同风韵,《巴黎》描写沙摩司雷司的胜利女神雕像,则化静为动,活灵活现。作者出于对西欧文化艺术的热心了解和细致考察,以敏锐的感觉,准确的表现和生动的描写,极妍尽态,语言文字则达到了清淡自然的境界。

金匮悬解

金匮悬解

22卷。清·黄元御编撰。刊于1754年。黄氏认为《金匮要略》治内伤杂病大旨以扶阳气运化脏腑气血功能为主,而后世又有滋阴之说,遂推阐“阳自阴升,阴由阳降”之理,颇有见地。但在论治方面多从温燥立法,有其片面性。而阳自阴升、阴由阳降之理很少论及,故以 《内经》、《难经》为据,广涉阴阳五行制化之理,书中逐篇诠释《金匮要略》原文,并详述四诊九候之法。

唐诗选

唐诗选

唐诗选本。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初版,后多次重印。该书系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之一种,以普及为目的。选唐代诗人一百三十馀家,诗六百三十多首。其《前言》称“选录的标准服从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原则”,但也收入一些思想性较差而艺术确有特色之作。体例为以人系诗,每位作家均有小传,不少小传为编者精心撰写,评价成就颇中肯,文字亦生动可读。诗的注释也较详尽细致。书前有余冠英、王永熙撰写的前言,缕述唐诗繁荣状况、分期,唐诗思想、艺术之特色及繁荣原因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学术性。

南朝佛寺志

南朝佛寺志

二卷。清孙文川葺述,陈作霖编纂。孙文川,字伯澄。著有《读书斋诗集》十卷,多记咸同兵兴故闻,被誉为诗史。陈作霖,字伯雨,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人。平生留心金陵掌故,著有《金陵通传通纪》等书。六朝以来,佛教盛行,帝王推崇佛教,代有其人。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可见北朝大致。南朝佛寺,仅散见于高僧传诸书中,所有当时的著作,如京寺记、寺塔记,今俱不传。孙文川有感南朝众多佛寺而无志载,遂创其稿,搜采略备,归返道山,志稿留存刘世珩。陈作霖取其残稿,略为补葺,加以订正,乃成定本,付剞劂,即为此本。全书二卷。上卷志吴、晋、宋三代,下卷志齐、梁、陈三代。此志以寺为经,历代异名,附注标题之下,大都详于佛寺史乘。引据群书,则低一格,附注正文之后。此篇不仅可以见南朝诸寺的梗概,即使后来沿革,也予著录。该志梁以前,大都以高僧传为依据,梁之后,多取材于许嵩《建康实录·天朝事迹编》、景定《建康志》、《金陵梵刹志》等书及南朝诸史、金陵类书、名家艺文,凡涉及佛寺,有见必录,计收吴二寺,晋三十七寺,宋六十四寺,齐二十六寺,梁九十二寺,陈十一寺,共二百二十七寺。此编即使有遗漏,也相差不远。惜是书只详载建置,罕及教史。

地藏菩萨陀罗尼经

地藏菩萨陀罗尼经

全一卷。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本经叙述地藏菩萨之誓愿、功德、陀罗尼等。地藏菩萨系以‘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为其大愿;即为利益五浊恶世之众生,而不惜身命。故凡众生称其名号者,皆可速成意愿,灭除烦恼罪垢,住于涅槃道之第一乐。本经中之陀罗尼共有六十三句,诵此陀罗尼可袪除一切苦恼系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