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门修证指要
作者:圣严
禅宗虽称不文字,并非不用文字,相反地,倒是善用文字来傅播佛法的一个宗派。“不立文字”的主张,出於菩提达摩的<入道四行>所称:“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於文教”。过了二百多年,至圭峯宗密的《中华傅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始有“然达磨西来,唯傅心法,故自云:我法以心傅心,不立文字”之句。到了宋朝,杨仪序道原的《景德傅灯录》时,也说,“首从於达磨,不立文字,直指心源,不践阶梯,经登佛地。”由於文字的教义,是用符号,形容事物整体或局部的观念,并不等於事物的本身。如果以为文字即是文字所表达的事物观念的本身,便永远无法见到文字所要表达的事物了,所以达摩主张“不随於文教”。可是,文字仍是一种最好的工具和媒介,为了使人达到不立文字的目的,最初还得用文字来作为通往悟境的路标。
章节列表
升序↑猜你喜欢的书
钦定仪象考成
清代一部以星表为主的天文工具书,由钦天监组织在京监内外人员完成。中国清代对天文观测的专著。主编允禄、保和殿大学士鄂尔泰、刑部尚书张照。协理者刑部左侍郎觉罗勒尔森,工部左侍郎何国宗、实际负责者钦天监监正德人戴进贤(I. Kogler,1680—1746)与奥人刘松龄(A. De Hallerstein,1703—1774)。分正、续两编。正编于乾隆九年(1774年)开始编撰,十七年完成。由当时的钦天监监正、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戴进贤主编,有26人参加编算。共32卷,分10册。书首两卷是《仪说》,介绍乾隆九年创制的玑衡抚辰仪的性质和用法;后30卷为星表,列有300个星座、3083颗星的黄道坐标和赤道坐标,及每颗恒星的赤道岁差等。星表使用80年后,因岁差和黄赤交角的变动,产生的误差较大,钦天监又对《仪象考成》进行复测、修订,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成书32卷,称为《仪象考成续编》。由当时钦天监监正周余庆主编,有38人参加测算和编写,共录星3240颗,较前增加163颗。这是一部由中国人独立观测、编算的星表,提供了一批年代可靠的新恒星坐标值。它还提出了一些新见解,如肯定了恒星有自行,并提出恒星也有和行星轨道运动类似的运动等。
药性歌括四百味
《药性歌括四百味》是一本阐释性读物,是明代医家龚廷贤所著。每味药物下分原文、注释、语译、按语四个部分。全书以现代语言对每味药物的品种、来源、产地、药性、功能主治、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内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实用性强,适合于中医药工作者、医药院校广大师生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东归日记
(清)方士淦撰。方士淦,字莲舫,定远(今安徽定远)人。尝从姚鼐弟子、内阁学士鲍桂星受辞章之学。嘉庆十二年(1804年)召试举人,历官至浙江湖州知府。道光六年(1826年)以事遣戍伊犁,道光八年(1828年)释归。著有《生还诗草》、《蔗余偶笔》、《啖蔗轩诗》等。本书不分卷。道光八年(1828年)三月十五日,作者自伊犁惠远城起身东归,途经乌鲁木齐、哈密、玉门、嘉峪关、张掖、兰州、天水、咸阳,于同年六月三十日到达今陕西西安。该书即是对这一行程见闻的记录,备载山川道里、汉回地名、风景形势、物产土俗、名贤轶事。书中保存了不少西北地区特别是新疆地区的交通、风俗、城池等史料,对研究西北史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袁大化、王树楠等纂《新疆图志》多有采用,足见其见重于时。《东归日记》有《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西北行记丛萃》本(李正宇、王志鹏点校,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
二卷。元景星(生卒年不详)撰。景星撰《四书集说启蒙》,门人蒋骥先刊其《大学》,钱时续刊其《中庸》,《论语》不存,《孟子》则残。景星自序中仍称《四书集说启蒙》,凡例中如《孟子章指》云云,亦兼言四书。景氏用力十年,去取诸说而为此书,立说并不苟同苟异,颇能自抒心得。四库底本只《大学》、《中庸》各一卷,《提要》云《论语》、《孟子》均佚,其实《孟子》尚有残卷,并未全佚。今北图藏明刻本《四书集说启蒙》八卷二册,《大学》、《中庸》各一卷,《孟子》存一至六卷,《滕文公下》以下佚。另有《通志堂经解》本行世,《大学》、《中庸》各一卷。
密宗道次第略论
原名《续部总建立广释》。克珠杰 (1385~1438)根据宗喀巴大师的《密宗道次第广论》著成的一部概要介绍密教金刚乘法的著作,成书年代不详。全书共分两章。第一章:世尊成佛之建立。作者引用释迦亲和佛密论师之说,对世尊之身作了说明,认为世尊之异熟身,置尼连河侧,其意生身。则住色究竟天,为诸佛以衣为之灌顶,并且令修五种现证菩提。同时介绍了庆喜藏和龙树等著名论师的密教思想。第二章:转法轮相。其中分显教和密教,显教之中着重叙述三转法轮以及对治观和正观等。密教中分事续、行续、瑜伽续、无上瑜伽续等四部,认为“续”是表示修持之净念相续。称四部中的前三部为“下三密”,把无上瑜伽续称为“无上密”。然后对四续部分别作了详细的论述,并对显密之观及四部之间的差别进行说明。法尊法师曾将此书译成汉文,由武汉印书馆印行。太虚大师作 《密宗道次第略论序》,提出“黄教胜在律及次第,优长世间建立,近于教下。红教胜在直接、顿起,较能得力修证,近于宗下”的观点,对 《密宗道次第略论》 的内容作了概要性的介绍。
广福山胜觉寺密印禅师语录
清真传说,如暐等编。十二卷。卷首收序;卷一收住湖广会同县洪江回龙禅院——上堂、住湖广靖州绥宁县波罗山云栖寺——上堂、住新州白云山——上堂、住东城观音庵——上堂;卷二收再住回龙禅院——上堂、住黔阳县安江广福山胜觉寺——上堂;卷三收住会同县旗山永兴禅寺——上堂;卷四收小参;卷五卷六收开示;卷七收法语、牧牛颂古、十无语颂;卷八收机缘、勘辨、拈问代颂;卷九收颂古、续集颂古;卷十收山居、集诗、水居;卷一十一收杂偈、诸赞、自赞;卷十二收杂偈、附灵隐老人塔铭碑记、重修广福山胜觉寺疏引、重修旗山永兴禅院疏引、密印和尚塔铭碑记。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五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