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所说经注疏全集
作者:月溪月溪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绞刑架下的报告
捷克作家伏契克(1903—1943)的报告文学。全书共分8章。作者从他被捕的第一天写起,一直写到被判处死刑,写出了整个在狱期间所遭到的德国法西斯的骇人听闻的拷打与迫害,同时又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对革命、对胜利的坚定信念。他在狱中组织和领导了“狱中集体”,与法西斯匪徒进行斗争。作者还记述了许多同狱革命者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展示了他们崇高的精神风貌;也写了叛徒出卖战友,庸人悲观绝望的情景。在死神临近之际,作者以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明,他为欢乐而生,为欢乐而死,并叮嘱同志们和亲友,不要为他的死而悲哀,因为他的名字永远不会和悲哀联在一起。此书以作者自身的经历塑造了一个勇于为真理和人民事业献身的共产党人形象,揭露和控诉了法西斯的残暴,并以感人肺腑的言语,激励人们用正义的力量战胜一切黑暗势力。在艺术上,记实与抒情结合,突破一般特写作品单纯纪事的局限,将自己强烈而真挚的情感和对未来的理想有机地与作者亲身经历融和在一起,既有叙事作品的细节描写,又有抒情作品的主观表现,甚至还有政论作品的犀利笔调。笔锋所至,无拘无束,唯有真实与真情赫然显现,因而使整部作品具有一种不同凡响的艺术魅力。
冯少墟集
二十二卷。明冯从吾撰。冯从吾,字仲好,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万历十七年 (1589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谥恭定。著有《冯少墟集》、《元儒考略》、《冯子节要》、《古文辑选》等。冯从吾诗文初刻于万历四十年(1612年),由毕懋康刊刻。万历四十五年 (1617) 张维任等刊刻,凡二十二卷,并有《续集》一卷。万历四十七年,刘必远重新刊刻,凡二十卷。是集为天启元年(1621)冯嘉年在毕懋康刻本基础上加以增修、刊刻。凡二十二卷。卷一至卷十二皆为语录,卷十三至卷十八皆诗文,卷十九至卷二十为族谱家乘,卷二十一至卷二十二为关学编。今观其集,集中之文,多为讲学之作,虽不以辞采为工,且字句间涉俚语,然言之有物,笃实切明;其诗则多应酬之作,有类其文,文学价值不高。有万历年间刻本、《四库全书》 本存世。
枕藏外科
《枕藏外科》作者佚名,成书时间约为明末清初。书分“诸症”和“必用诸方”。“诸症”绘八十形图,每图一至多症不等,标示病症名称、部位,偶及性状,图后附文论其病因、病机、传变、治法、禁忌、方药、预后。图直观,文精审,相得益彰。“必用诸方”录九十余方,多汤剂,其次为散、膏、丸、饼、药酒方,方水煎,或酒、姜汤送服,外用方以敷、洗浴为主。本次整理以乾隆三十二年(1767)胡瑔刻本为底本。【图片见PDF版】
定命录
轶事小说集。唐吕道生撰。《新唐书·艺文志》著录 此书2卷,入子部小说家类,注曰;“大和中,道生增赵自 勤之说。”《崇文总目》同。今有《类说》本、上海书局影印 万有文库版《旧小说》本,均残。《定命录》主要宣扬人之 生死、祸福、贵贱皆由命中注定的天命观,书名亦由此 来。如《狄仁杰》写狄仁杰被贬官时,途经汴州,欲停留 半日治病,时任开封县令的霍献可竟当日将其逐出。后 狄公复任宰相,霍为郎中,狄公欲中伤而未果。武则天 命狄仁杰择御史中丞,狄公无以应命,唯记得霍,便推荐 霍做了御史中丞。狄公认为自己这样做,完全是出于天 命。小说实际上反映了唐代官场的相互倾轧和世态炎 凉。又如《崔元宗》写崔曾为宰相,令史奚三儿预卜崔60 日内当流放南海,6年三度合死,然竟不得死,待其百岁 时将被饿死,后来果然一一应验。小说在写崔元宗的遭 遇时,注重描写其仕途的坎坷,人情的冷暖,寄寓了作者 的爱憎之情。书中许多故事描写真切细腻,展示出形形 色色的人情世态。但因作者思想的局限,全部篇章皆写 命中注定之事,不免有千篇一律、单调乏味之嫌。唐温 畬撰有《续命定》1卷,已佚,《太平广记》辑有佚文。
左传纪事本末
中国古代纪事本末体春秋史。高士奇编纂。主要版本有四库全书本,纪事本末五种本,纪事本末汇刻本,历朝纪事本末本。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的校点本是现行较好的版本。高士奇(1645—1704),中国清初历史学家。字澹人,号江村,浙江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曾由监生供奉内庭,后授翰林院侍讲、侍读,迁詹事府少詹事,终礼部侍郎。为人机巧便捷,善阿谀取容,颇得康熙宠遇。一生著述甚富,但多为随扈之作,如《扈从日录》、《随辇集》、《塞外小钞》、《松亭竹记》等。其历史著作有《左传纪事本末》、《春秋地名考略》、《左传、国语辑注》。本书以南宋章冲《春秋左氏传事类始末》为基础编纂而成。依据《左传》提供的史料,把春秋240余年的历史,以国为中心,归纳为53个专题。每个专题为一卷。共53卷。其中周4卷,鲁11卷,齐7卷,晋11卷,宋3卷,卫4卷,郑4卷,楚4卷,吴3卷,秦1卷,列国1卷。如关于晋国就有“曲沃并晋”、“晋灭虞虢”、“晋文公之伯”、“晋楚争伯”、“秦晋交兵”、“晋悼公复伯”等11个专题。编纂中,还参考了《公羊传》、《谷梁传》、《国语》、《史记》等先秦两汉间史籍,并以“补逸”增补有关史料,以“考异”附录不同的说法,以“辨误”纠正传闻失实的记载,以“考证”说明所记史实的依据,以“发明”说明加进了作者的意见。各篇之末附以“臣士奇曰”对史实进行评论,概括介绍本篇内容。本书编排眉目清晰,便于人们了解每一历史事件的始末及内部联系,是研究春秋史的重要参考书。
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
梵名Maha^tantrara^ja -ma^ya^kalpa ,或 Hevajra-d!a^kini^ja^la-sambara-tantra。凡五卷二十品。宋代法护译。又作大悲空智金刚经、喜金刚本续王、喜金刚本续。此系一般通用之名称,印度、西藏注释家则多用二仪轨(梵Dvikalpa )之名。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本经系自梵本大怛特罗王大仪轨之三十二仪轨(根本怛特罗)中摘出,唯三十二仪轨今已不存,故本经尚有可疑之处。其内容:金刚序品第一记载世尊住金刚明妃阴门形法生中之宫殿,出生妙三摩地,由此三摩地起,对金刚藏菩萨明示金刚萨埵、大萨埵、三昧耶萨埵,且谓此悉从大悲智金刚大菩提心所开示;其次述说空智金刚之三十二血脉相,谓此三十二相总摄于罗罗拏(梵lalana^ )、辣娑拏(梵rasana^ )、阿缚底(梵avadhu^ti^ )等三相;以下二十品即就此三十二相一一详述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