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溪

- 姓名:月溪
- 俗姓:吴
- 性别:男
- 朝代:
- 出生地:浙江钱塘
- 出生日期:1879年
- 逝世日期:1965年4月24日
- 民族族群:
月溪法师(1879年-1965年4月24日),生于一八七九年,祖籍浙江钱塘,俗姓吴,讳心圆,字月溪,人称“八指头陀”幼受儒业于汪维寅先生,年十二读兰亭序至“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句概然有解悟,问先生如何方能不生不死,先生告曰,儒言未知生,焉知死。 自是谦攻佛学并潜心于老庄濂洛关闽之性理,博通六经,随肄业于上海震旦学院通英,法语文涉猎西洋哲学,遍参江浙名山梵刹,叩问诸大德。 囬滇后即决志出家,宏扬大法,礼静安老和尚剃度受具戒,甫出家精进勇猛于佛前燃无名指及小指并剪胸肉掌大,炷四十八灯供佛,发三大愿:一、不贪美衣食,乐修苦行永无退悔。 二、苦心参究三藏一切经典。 三、以所得悉讲演示道,广利众生。 后随参悟法师学天台贤首慈恩诸宗教义。 逐遍莅众会说法讲经聼者如市。 膺金陵之请,讲楞伽法会,尝谒牛首山献花己铁己法师得悉力参见性之法,日夜苦参,形容憔悴,瘦骨如柴,至某夜闻窗外风吹梧桐叶声豁然证悟通身大汗曰:哦! 原来原来不青不白亦不参禅亦不念佛亦无生死事大亦无无常信口说偈曰:本来无佛无众生,世界未曾见一人,究竟了解是这个,自性还是自己生。 数日后往见己铁己大德告以所悟己曰:汝证悟也,汝可再将传灯录印证汝大事毕也。 有缘讲经渡众生,无缘随缘度日。
月溪上人讲经说法皆从自性中流露,故能道化群迷,阐扬宗性,广博宏辩,毕生讲经二百五十余会,有剃染徒二人,悟道弟子八人,皈依弟子伍拾余万,宏法足迹遍布川,湘,鄂,赣,皖,粤,陕,甘,青,平,津,鲁,豫,晋,京,浙,香港,澳门等二十余省市,数十年无虚度,性喜游,历终南,太白,香山,华山,峨嵋,九华,普陀,五台,泰山,山嵩山,黄,武当,庐山,劳山,恒山,罗浮山等,所到名山必留诗句,善七弦琴,游必擕琴随身,游华山时曾自书{华山待月空记}生平著作甚多计有,大乘绝对论,大乘八宗修法,大乘佛法用功概论,四乘法门,禅宗修法,禅宗史略,佛法大纲,月溪法师语录,用周易老庄解释佛法的错误,佛教人生观,佛法问答录,月溪法师讲无始无名,月溪法师讲念佛法门,月溪法师诗词集,证道歌显宗记注解,维摩诘经疏,心经疏等,九十八种,凡千万言,所著皆能汇各家之旨趣,振百代之宗风,本名心见性之真传,在破要无始无明,以弘扬大法,使天下古今中外之哲理皆能分别异同,有所指归,若江汉之朝宗于海,发人之所未发,言前人之所未言,阐明义理,使后学者有所依归。
一九三三年广州大佛寺被广州警察局侵占改为训练学校引发信众抗议。 后经粤海舰队司令姜西圆出面收回并亲到云南昆明礼请月溪上人住锡广州大佛寺方丈,使千年古刹得以重修,顿时佛事兴旺,道风大振。
一九三八年月溪上人离穗来港弘法住锡沙田万佛山晦思园。 并开始筹备兴建万佛寺
一九四九年月溪上人经十余年筹备,得到多善信及南洋烟草公司创办人简玉阶居士大力支持下于万佛山兴建万佛寺道场,历时八载,事必躬亲,担铁运石,亲手塑造佛像万余尊曾一指说偈曰:来本不来,菩提非树,明镜非台。 去本不去,上无片瓦,下无寸地,古今诸佛皆在老僧指头上放光现瑞转大法轮。
一九六五年四月二十四日(农历三月二十三)月溪上人在香港讲圆觉经偶感不适自知时至,法师即嘱咐其左右弟子待老衲圆寂后将法体封龛入土八个月后拨土开龛如不证得金身随便处之可也,并说偈曰:讲经说法数十年,度生无生万万千,待等此日世缘尽,遍满虚空大自在。 至晚八时遂端坐入涅槃住世八十七载。 同年农历十一月十七弟子拨土开龛即见月溪老法师五官俱全,须发仍留,整体无缺,呈金黄色端坐龛内,众弟子遂加漆铺金供奉于万佛寺内。 在亚热带气候之香港没有进行任何医学处理的情况下能有此奇迹诚自唐朝六祖而后千余年来南中国罕有之盛事,其生平苦修行持,戒律精严,于此可证。
著作有《金刚经讲录》、《圆觉经讲录》、《楞伽经讲录》、《维摩经讲录》、《心经讲录》、《佛教人生观》、《佛法问答录》、《大乘八宗修法》、《大乘绝对论》、《月溪语录》、《参禅修法》等多种。
月溪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
1913年和1916年分两部分发表于E.胡塞尔主编的《哲学与现象学研究》第一、二辑上。是舍勒哲学的最重要的代表作品。在初次发表时带有一个副标题“尤其关注伊曼努尔·康德的伦理学”,后来在第二版时修改为“为一门伦理学人格主义奠基的新尝试”。 舍勒认为,对I.康德伦理学说及其形式主义问题的批判只是这部著述的一个次要目的。他为本书预定的主要任务是“对哲学的伦理学进行严格科学的和实证的奠基”。这也是他为何在书中一再地借助于帕斯卡尔的“心有其理”之说法的原因。这里所说的“心”,指我们对各种价值的不同意向体验和感受活动;这里的“理”,指在这些意向感受之间的奠基关系和奠基顺序。在舍勒看来,各种不同的价值处在一个客观的、等级分明的体系之中:从感性价值(舒适-不舒适)到生命价值(高尚-庸俗),再由此而上升到精神价值(善-恶、美-丑、真-假),直至神圣之物和世俗之物的价值。这个奠基关系体现在价值的等级秩序上便是四个层次的划分:感性价值与有用价值、生命价值、精神价值以及世俗价值和神圣价值。与此相对应的是四种不同的感受层次:感性感受、生命感受、心灵感受、精神感受。对价值的感受和被感受的价值之间具有类似于胡塞尔意向活动与意向相关项之间的对应性。它也被描述为“价值高度与感受深度”的相应性。在这里起主宰作用的本质法则是:价值越高越是难以制作,而对它的感受就越深;价值越低越容易制作,对它的感受就越浅。 舍勒在书中基本勾勒出了他的“质料的价值伦理学”体系的总体轮廓。既体现了舍勒伦理学的“严格的伦理学绝对主义和客观主义”的精神,也代表了在它之中同样含有的“情感直觉主义”和“质料先天主义”的立场。 除此之外,这并不仅仅是一部现象学伦理学和现象学社会学的著作,它的实际讨论涉猎极广,与各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科相关联。哲学、历史学、宗教学、伦理学、政治学、教育学、人类学、民俗学、心理学、病理学、生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甚至经济学,都可以在其中获得现象学的启示和教益。
寓所谜案
寓所谜案:【The Murder at the Vicarage】,本书是阿加莎·克里斯蒂以马普尔小姐作为主角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发生牧师公馆的谋杀案。
德国的古典精神
本书收集了李长之1933—1942年期间6篇著译(另有一篇附录,是《五十年来德国之学术》的书评),1942年8月16日编次,1943年9月东方书社印行。6篇文章虽长短不一、译述参半,却也有内在联系:第一篇介绍德国古典主义的建立者、为歌德所向往的温克耳曼,第二篇是对席勒影响很大的康德的一篇文章,其中提出的人性的优美与尊严性是德国古典精神的一个基石。接下来两篇是关于古典精神的两大领袖歌德和席勒的。有关席勒的论文的作者是宏保耳特(通译洪堡),第五篇就是关于宏保耳特的介绍。由于宏保耳特太严肃了,就殿之以热狂的诗人薛德林(通译荷尔德林)。这样的编排,在历史的顺序中兼顾了精神的节奏,成为第一部评介德国古典人文主义的完整著作。
杨氏家藏方
方书。南宋杨倓撰。二十卷。倓字子靖,崞(今山西原平)人。官签书枢密院事,昭庆军节度使。兼通医学。将家中所藏医方及古方验证有效者,按病证分别门类,编成此书,初刊于淳熙五年(1178)。卷一至卷二,诸风,包括中风、癫痫、头面风等方; 卷三,伤寒、中暑、疟疾、积热方; 卷四,风湿、脚气、秘涩方; 卷五,一切气、积聚、心腹痛方; 卷六,脾胃方; 卷七,泄泻、痢疾、泄痢方; 卷八,痰饮、咳嗽方; 卷九,补益、痼冷方; 卷十,虚劳、心气、消渴、水气蛊胀、小肠疝气方;卷十一,眼目、咽喉、口齿方; 卷十二,疮肿方。卷十三,肠风痔漏方; 卷十四,折伤、丹药方; 卷十五、十六,妇人方; 卷十七至卷十九,小儿方,有急慢惊风、诸疳等十三类病证方; 卷二十,杂方、汤方。凡四十九类,载方一千一百一十一首。所选多属宋以前医方,有较少见者。内容丰富,纲目清晰,便于应用。对研究宋以前用方及临床参考均有价值。有元种德堂刊本,日本松枝元亮辑安永六年(1777) 活字印本。
隶书体
一篇。书评。晋代成公绥撰。此篇意在抑篆草而尊隶书。在实用功能上,认为隶书既无篆书之繁,亦无草书之“近伪”,最“适之中庸”、“用之简易”。在书艺创造上,从笔画、布白、形体、排列到运笔、体势、风格等方面道出了隶书的特点: “烂若天文之布曜,蔚若锦绣之有章。”“若暇龙盘游,蜿蜒轩翥,鸾凤翱翔,矫翼欲去;或若鸷鸟将击,并体抑怒,良马腾骧,奔放向路。”这既是对东汉隶书高度艺术成就的形象写照,也是传统类比思维在书论中的突出体现。《太平御览·征引书目》作“隶势”。《书苑菁华》录此。今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张氏本、寿考堂本、信述堂本、经济堂本、翰墨山房本、扫叶山房石印本、四川官印局本)和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本。
法集名数经
一卷,赵宋施护译,集佛所说出世间及世间法之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