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行忍禅师语录

作者:密行寂忍
密行忍禅师语录

凡三卷。明代密行寂忍撰,明广等编。清康熙年间(1662~1722)刊行。全称衡州开峰密行忍禅师语录。本书内容:卷一为上堂语,卷二为有关上堂语之机缘、法语、职事榜、安禅榜,卷三收录颂古、诗偈、赞等。

密行寂忍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关于我们崇高与美观念之根源的哲学探讨

关于我们崇高与美观念之根源的哲学探讨

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和美学家博克的作著,1756年出版。全书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为《论崇高与美所涉及的快感和痛感以及人类基本情欲》;第二部分为《论崇高》;第三部分为《论美》;第四部分为《论崇高与美的成因》;第五部分为《论文学的作用与诗的效果》。再版时(1757)又加进《论审美趣味》一文,为全书《导论》。孟纪青、汝信将其中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的有关章节译成中文,载《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第五辑,博克把经验主义哲学原理应用于美学研究,在方法论上,他采用培根所制定的经验归纳法,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经验的事实为出发点来解释审美现象。在美的本质问题上,他认为美是客观的,即“美大半是借助感官的干预而机械地对人的心灵发生作用的物体的某种品质。”他把这种品质概括为七点:小、光滑、渐次的变化、不露棱角,融为一体、娇柔纤细的结构、色彩洁净明快等。崇高的对象的感性因素,其体积一般说来是巨大的,其力量是无限的,其表面是凸凹不平的,其色彩是朦胧晦暗的,其线条是径直的。不过,他还认为对象感性因素的可怖性仅仅是崇高的一个本源,只有对象的可怖性与主体保持一定的距离,即人身安全不受威胁的情况下,才能成为崇高的对象。在美的观念和崇高观念的起源问题上,他以人类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为基础来探讨美感的根源。他把人的基本情欲分为两类:“自我保全”和“社会交往”。前者是由痛苦和危险引起的,只能引起恐惧的感觉,即痛感。但人和实际危险或痛苦间隔一定的距离,痛感亦可转化为快感,即崇高感。后者是由“爱”引起的,是美感产生的基础。社会交往又分为两性交往和一般交往。动物并不以美感为标准去选择异性,人爱异性固然以异性为先决条件,但同时亦由于异性的“美”,这种“复合的情欲”叫做爱,美感是爱引起的积极的快感。

学林

学林

宋代笔记。10卷。王观国著。《学林》书名,系取《汉书·叙传》“正文字惟学林”之语。宋人引述此书,或称《学林》,或称《学林新编》,后世传本则通称《学林》。本书是较为专门的学术笔记,以考辨文字的形体、音韵和字义为主,博引《十三经》、《史记》、《汉书》及前人诗文,广采《说文解字》、《玉篇》、《广韵》、《经典释文》等注疏笺释之说,资料搜集详备,论述得失,考证异同,往往有独创的见解。本书虽然大致属文字学著作,然所引例句例字,往往出自前代诗文名篇,其中有不少条目,已越出文字训诂的范畴,具有鉴赏评论性质。故对今人理解、赏析这些作品,具有参考价值,也有许多可以作为诗话的补充材料。中华书局“学术笔记丛刊”1988年出版田瑞娟的点校本,以《湖海楼丛书》本为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并把每则加上编码标目置于卷首。

梦游录

梦游录

小说集。唐任蕃(一作繁或翻)撰。一卷。蕃有《唐任蕃诗小集》已著录。是编杂取诸书,凡六篇,全编约四千余字。其中“樱桃青衣”、“邢凤”出自《异闻集》,“独孤遐叔”出自《河东记》,“沈亚之”条即沈亚之”《秦梦记》,亦出自《异闻集》,又称《异梦录》。“张生”、“刘道济”二条未知出处。皆以梦演说故事。有《古今说海》、《唐宋丛书》、《合刻三志》、《五朝小说》、《五朝小说大观》、《唐人说荟》、《唐代丛书》、《龙威秘书》、《丛书集成初编》等本。

中国通史(第四卷)

中国通史(第四卷)

白寿彝总主编,共12卷、22册,1400余万字,系统地论述了自远古时代至1949年的中国历史。本书开创了一种新的综合体史书体裁,其中包括编年体、传记体、纪事本末体、图版语表体、史论体及章节体。全书从1979年开始,在数万名专家学者20年的努力下,于1999年全部出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年来部头最 大、水平最高的一部通史著述。《中国通史 第四卷——中古时代·秦汉时期(上、下)》第四卷上册共分甲、乙、丙三编。甲编“序说”,列举了秦汉史研究的各种主要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包括秦汉古都、长城、秦始皇陵、西汉帝陵、秦汉简牍和石刻等;介绍了近代史学对秦汉史的研究,以及建国以来关于秦汉民族史、经济史、政治史、学术思想史和社会性质问题的研究。乙编“综述”,主要写秦汉的政治史。编中介绍了当时正在形成的汉民族以及秦汉境内和其周边的其他各族。丙编“典志”依次写了秦汉时期的农牧业,土地制度和阶级结构,官民手工业,手工业技术,商业和货币,都会和里(坊)市制度,国内外交通,户籍、上计、赋税、徭役、职官制度,官吏的选用和考核,赐爵制度,兵制和刑法制度。下册内容以介绍秦汉历史人物的传记为主,其中包括秦汉著名的皇帝、皇后、大臣、将军、农民起义领袖、少数民族领袖,以及外交家、史学家、思想家、辞赋家、天文学家、政论家、谋士、学者、“党锢”志士、宦官、游侠、方士等。此外,本编还介绍了秦汉时期的经学、数学、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医学等各门学科的卓越成就,以及歌舞、博奕、杂技等技艺活动。附录《秦汉礼俗》,分为衣食、住行和婚娶丧葬等三节。本编通过对一百多位秦汉历史人物生平历史事迹的介绍,更形象而深层次地写出了秦汉时期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各个方面。它从整体上给读者呈现了一幅丰富多采的秦汉历史画卷。

崇陵传信录

崇陵传信录

恽毓鼎撰。一卷。清宣统三年(1911)撰写,1914年天津庸言报馆印行。光绪年间,恽在宫廷任职十九年,将所见所闻纂成此书。记清宫倾轧内幕甚多。为研究清末统治集团活动的重要史料。收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

大威仪请问

大威仪请问

大威仪请问,一卷。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