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蕴观

作者:澄观
五蕴观

佛教著述。唐澄观述。一卷。主要联系五蕴讲“人空观”和“法空观”。以回答“凡夫之人欲求解脱,当云何修”的问题。认为明了五蕴组合成的“人”只是“假名”,叫“人空观”;明了五蕴各自本身没有“自性”,均由诸缘而生,叫“法空观”。通过修行这两种观法,方能“了妄证真”,达到“究竟解脱”。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张氏拙轩集

张氏拙轩集

宋代诗文别集。6卷。张侃著。由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以诗歌创作为主。《四库全书总目》谓其“志趣萧散,浮沉末僚,所与游者,如赵师秀、周文璞辈,皆吟诗自适、恬静不争之士。所作格律,亦多清隽园转,时有闲淡之致”。其诗实具“四灵”之风。如《游石笋》:“偶成石笋游,山色浸云表。两轮天地阔,一览江湖小。渴饮金沙泉,饥餐翠松苗。邺公何许人,遥想好风标。”虽有豪言渗杂其间,终嫌气格不足。四灵派诗,往往如此。

雁门集

雁门集

元诗别集。萨都刺撰。元至正年间曾刊行过萨都剌手订的《雁门集》,但久已不存。今存《雁门集》都是后人所编,并非原本,而且卷数并不一致。有8卷本(明成化十二年〔1476〕张习刻本),6卷本(清康熙刻本),4卷本(《四库全书》本,为《雁门集》3卷,集外诗1卷)等。以萨氏后裔萨龙光于清嘉庆年间辑刊的《雁门集》14卷较完备。《雁门集》诸本卷首有“至正丁丑秋八月望”干文传所撰序,因至正无丁丑年,一般认为是己丑(1349)之误。但如为至元丁丑(1337)之误,则更合情理。14卷本对萨都刺诗作了编年,自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至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还为所收诗作了校、注。校、注较为细致、全面。在全书最后,附收了萨都刺所作词14首。但萨龙光辑刊《雁门集》14卷最大的问题在于系年。萨龙光所依据的资料基本与前人相同,而将数百首诗一一编年,显然有较多的臆断成份。比如将《三衢马太守昂夫索题烂柯山石桥》诗系于至正四年(1344),但马昂夫是在至顺三年(1332)冬自池州移衢州的,至正四年,他已以秘书监卿致仕,早不在衢州任上,此诗系于至正四年就毫无根据。萨龙光辑刊的《雁门集》有殷孟伦等标点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是元人诗集中较重要的1种。

佛法在人间

佛法在人间

惟贤法师的《佛法在人间》一书除了涵括长老北京弘法周的全部讲演、开示外,还辑录了长老其他时间来北京开会时在宾馆里给弟子们所作的方便开示,以及截至2008年7月所整理出来的所有问答。这些开示和问答,对于未入佛门、初入佛门、入佛门修行多年仍不得其要旨者均有指导意义。佛教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与封建迷信的区别是什么?什么样的见解才是佛法中的正见?什么样的修行才是正确的修行?如何处理信仰与家庭事业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体悟佛法?细心的读者在本书中自会找到答案,因此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一条适合自己的修行道路,就了然于心。

宗喀巴大师传

宗喀巴大师传

藏文书。克珠杰著。成书于十五世纪初叶。叙述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一生事迹。以木刻版传世。青海人民出版社据塔尔寺木刻版印行铅印本。法尊有汉文节译本。

注华严同教一乘策

注华严同教一乘策

注华严同教一乘策,一卷,宋师会述,希迪注并序。

锦屏破石卓禅师杂着

锦屏破石卓禅师杂着

1卷,明悟卓说,超常记录,发林行状。目录咏犊,除夕,早行,秋雨,题圣寿宫,题大酉洞八景,印心庵与灵源夜坐,赠别阡阳赵元一使君,答天虞郑少司马书,行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