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解

作者:宗泐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解

佛典注疏。明宗泐、如玘奉敕撰。是唐玄奘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注释书。书前有《御制心经序》一篇。注文分两部分,前一部分为一引文,略述《心经》传译的情况和《心经》大意;后一部分为经文注释,依经文顺序逐句注释。见载于明《永乐北藏》、《嘉兴藏》及清《龙藏》。

猜你喜欢的书

金匮要略诠解

金匮要略诠解

《金匮要略》注本。刘渡舟等编著。全书二十五篇,凡六百零六条。原文,以《医统正脉全书》本、《金匮要略方论》为蓝本。每篇前冠以概说,介绍本篇的重点内容,篇末缀以结语,总结本篇的主要精神。其前二十二篇计三百九十六条,依次从理论到实践系统地进行诠释,按疾病的客观规律,阐述病固病机、证候特点,遵照张仲景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说明《金匮要略方论》辨证方法、处方用药规律,指出书中的治略思想和意义,并选列相应的历代名注和医案,加强对原文的理解。对于一些前人存疑的条文、附方,作了一些必要的解释、考证和校勘。最后三篇系《杂疗方》、《禽兽鱼虫禁食并治》、《果实菜谷禁忌并’治》,仅附选注作参考。书末附有《金匮要略方论》原文校勘。

七域修真证品图

七域修真证品图

内容与《真诰》、《真灵位业图》有联系,盖出自六朝末。述修真由浅入深所经历的等级。图已佚。

红大院

红大院

3幕话剧。初载1958年11月《剧本》。1959年5月作家出版社初版。现收入1982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老舍剧作全集》第2卷。1958年10月,此剧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在北京首都剧场首次演出。剧本写了北京某胡同一个杂院里的几户人家原本各有各的繁难,彼此之间矛盾不断,是令人头疼的落后大院。后来在老工人耿兴久的团结疏导下,尤其在“大跃进”的“街道整风”推动下,大家提高了社会主义觉悟,互相帮助共同努力,办食堂、办托儿所、建工厂,成为远近闻名的“红大院”,并在国庆前夕提前成立了城市“人民公社”,走上了通往共产主义的大道。作品是“大跃进”时代突击赶制的产物,留下不少当时的共产风、浮夸风和廉价乐观的表现,艺术上也存在图解时事政策的缺点。

辛巳泣蕲录

辛巳泣蕲录

《辛巳泣蕲录》是南宋一部纪实类笔记,主要记载了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金兴定五年)南宋军民抗击金军围攻蕲州的历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宋中后期(金末)宋金两朝政治、军事的情况,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近代词人逸事

近代词人逸事

鹿潭,先君子学词之师也。性落拓。官两淮盐大使。罢官,避地东淘,杜小舫观察爱其才,时周给之。小舫之词,多出其手定。鹿潭素不善治生,歌楼酒馆,随手散尽。晚年与女子黄婉君结不解之缘,迎之归于泰州。又以贫故,不安于室。鹿潭则大愤,走苏州,谒小舫。小舫方署臬使,不时见鹿潭。既失望,归舟泊垂虹桥,夜书冤词,怀之,仰药死。小舫为经纪其丧。婉君闻之,亦以死殉。余从嫂黄亦家泰州,亲见婉君死状,言之甚悉。是亦词人之一厄也。鹿潭遗诗宗源瀚序,略及其事,而不能详云。

华严经探玄记

华严经探玄记

凡二十卷。唐代法藏着。又称华严探玄记、华严经疏、探玄、探玄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五册。本书乃法藏模仿其师智俨之华严经搜玄记所作。叙述旧译六十华严经之大要,并解释经文之义,旨在阐述华严宗之中心教义。本书分立十门:(一)教起所由,(二)藏部所摄,(三)立教差别,(四)教所被机,(五)能诠教体,(六)所诠宗趣,(七)释经题目,(八)部类传译,(九)文义分齐,(十)随文解释。本书之注疏有探玄记钞(尊玄)、探玄记洞幽钞(凝然)、华严经探玄记发挥钞(普寂)、华严经探玄记南纪录(芳英)、华严经探玄记讲义(秀存)、华严经探玄记会录(云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