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论疏

作者:元晓
大乘起信论疏

凡二卷。新罗元晓撰。又称海东疏。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四册。解释真谛所译之大乘起信论,为起信论三疏之一。略立三门:(一)标宗体,谓大乘起信论乃大小乘一切众典之精髓。(二)释题名,援引虚空藏经、阿毗达磨杂集论等之文,而阐述‘大乘’之诸义。(三)依文显义,即逐文注解起信论,以彰显论中之深旨。本书论旨明晰,文义畅快,故多为法藏之义记、太贤之内义略探记、见登之同异略集、宗密之注疏等所引用。

猜你喜欢的书

台湾采访册

台湾采访册

地理杂志。清陈国瑛等撰。二册不分卷。国瑛等均属台湾搢绅,共谋宏扬乡邦,协力为修《台湾府志》而分途采访,采访者有陈国瑛,黄本渊、曾敦仁等17人。于道光九年(1829)至十年成册。约十二万字。按列星分野、气候占验、疆域山水、台湾府城龙局、沿革、山形、水势、火山考、罗水、嘉义县城、彰化县城、台邑街市、桥、淡防厅城、噶玛兰厅城、城池、火烧屿、鲫鱼潭、鹿耳门港、围溪、凤山县城、纪事、祥异、兵燹、大学士九卿议复公中堂福议奏等八十六项大小类目分撰。凡嘉庆十一年(1806)前二志资料,概不收录。祥异目记录大量地震、海上无名火、奇异潮汐、风暴等自然灾害。内容较为丰富,史料价值较高。原稿本有彩绘台湾图一幅,尤为珍贵。收清代人物简记二千余条,为他志所不及。有1959年《台湾文献丛刊》第五十五种本、1968年《台湾丛书》第一辑《台湾方志汇编》本。台北《国方志丛书》本,附有索引和插图。

钱氏私志

钱氏私志

笔记。旧题钱彦远(一作钱愐、钱世昭)著。一卷。原本二卷,今本仅一卷,据钱曾《读书敏求记》所考,乃钱愐所记,钱世昭“叙而集之”(钱世昭序)。是书所记,皆宋时朝野杂事,涉及到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著名文学家的一些轶闻,乃文史研究可资参考的资料。今传本有《百川学海》、《古今说海》、 《学海类编》、 《说库》等本。

濒湖炮炙法

濒湖炮炙法

《濒湖炮炙法》,中药炮制书籍,明代李时珍著。本书将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谷类,分类论述各个药物的炮制方法,对后世医家有参考价值。

素书译注

素书译注

又名《黄石公素书》,旧题黄石公著,宋张商英注。后人经考证,认为此书乃张商英所伪撰。全书一卷六篇,篇目及内容是:《原始章第一》,论述有志于天下者首先要取得统治天下权力的政治主张及思想体系,“道不可以无始”;《正道章第二》,论述任人用人都要用人中之俊,人中之豪,人中之杰,“道不可以非正”;《求人之志章第三》,论述了帝王、将相和谋臣的安身立命都应吸取前人经验和教训,“志不以妄求”;《本德宗道章第四》,基本内容为15术,是对为政于天下的帝王、将相、谋臣的针砭之术。所谓本德宗道,最根本的要取得统治天下的权力以及治理天下的政道,“本、宗不可以离道德。”《道义章第五》,基本内容为48宜,其涵义是应临机制敌、临敌应变,而且在当时要符合一定思想标准,这样才能昭信义于天下。《安礼章第六》,主要讲53条事理与自然之理,有理就有礼,有礼就更有理,“理”指治理国家、军队的事理与自然之理的“治理”。全书围绕“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展开论述,主张“潜居抱道,以待其时”。此书十分重视谋略的制定,指出:“长莫于博谋”、“阴谋外泄者败”、“患在不预定谋”。此书是一本针砭封建王朝的统治术、用人术、理财术的著作,虽可能系张商英所伪撰,但其中不乏可借鉴之处。

庄子天下篇述义

庄子天下篇述义

马叙伦著,上海龙门联合书局1958年出版,7.3万字。该书是对《庄子·天下篇》的解释,也兼及文字的注释。在述义和注解两方面,作家列举自汉以来各家的意见,加以考订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全书由序言、述义本文、庄子年表序、庄子年表、后记几部分组成。书中认为,《庄子》三十三篇中,只有内七篇确为庄子所著,在杂篇中只有《天下篇》最有可能是庄子本人所作。《天下篇》作为一个时代的学术总结,也只有精通整个时代学术的大手笔才能胜任。马叙伦更认为《天下篇》作为《庄子》的自序,实在是天衣无缝了。

妙经文句私志诸品要义

妙经文句私志诸品要义

妙经文句私志诸品要义,二卷,唐智云述,义众题记,日本觉满题记,下卷尾题石鼓寺随难记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