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道次第广论
作者:宗喀巴
全称《胜遍主大金刚持道次第开显一切密要》。藏传佛教著作。宗喀巴著。明永乐四年(1406)成书于西藏绛巴林寺。藏文木刻版为四百五十叶,汉译本(法尊译)为二十二卷。为大乘佛教密宗修行次第的论著。书中强调学密必先学显、通显,后又必须进入密乘。把一切密宗经典归纳为事、行、瑜伽、无上瑜伽等四部,而以无上瑜伽为最高,同时又不轻视其他三部,认为应循序修学四部。全书以四分之三的篇幅讲无上瑜伽,以四分之一讲其余三部。在事、行两部中讲灌顶、律仪、承事、四支念诵等。在瑜伽部中分述佛、金刚、宝生、莲花等四部悉地修法。在无上瑜伽部中讲地仪轨、预备仪轨,说四种灌顶仪轨,以及生起、圆满两次第双运成就菩提。在圆满次第的父续中,兼说龙猛、智足两派,在母续中兼说时轮、胜乐、欢喜三种金刚,其中又特别宣说时轮派由不变妙乐证无我之理。最后讲现证所修之果,下品成就息灾、增益、爱敬等事业;中品获八大悉地;上品成佛,其中最上者即身成佛,中者中有成佛,下者转身成佛。该书与《菩提道次第广论》为姊妹篇,两书相合,代表了宗喀巴对佛教的完整看法和思想体系。
章节列表
升序↑猜你喜欢的书
烟囱大厦的秘密
《烟囱大厦的秘密》【The Secret of Chimneys】 又译作《名苑猎凶 》本书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第一本有“续集”的小说(1929年出版的《七面钟之谜》)。在本书中,巴特尔警长第一次登场。阿加莎·克里斯蒂还根据本故事创作了一个剧本,该剧本在尘封多年后,偶然被一个加拿大的戏剧公司发现并演出。这是巴特尔探长的首次登场。战后的赫索斯拉夫准备恢复帝制。即将成为国王的迈克殿下秘密来到英国,与英国金融家讨论合作项目,然而就在他入住烟囱大厦的当晚,就被人枪杀在议事厅中,凶手似乎并未离开大厦。奇怪的事件并没有完,在转天夜里,又有人闯入议事厅,似乎在寻找什么重要的东西,在被发觉后,依然混迹于大厦内。在英国刑事督察介入后,美国和法国的秘密警察也纷纷露头,事件愈加复杂了。一个做环球旅游的年轻人带着朋友托付的两个任务来到英国,然而任务完成的并不顺利,并且被卷入了烟囱大厦的纠葛中不能脱身。但他凭借着聪明机智及过人的洞察力揪出了那个躲在暗处的敌人,揭开了藏在烟囱大厦里的秘密,顺便还找到了心上人并解决了赫索斯拉夫的政治危机。这是一个圆满的结局。本书的人物关系微妙复杂,伏笔极多,颇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天翻地覆,柳暗花明的感觉。
幼科医验
《幼科医验》一名《幼科医案》,分上、下卷,约成书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本书由秦昌遇其孙秦沆(字载明)汇辑,上卷列初生杂证、胎病及幼儿急慢惊、疳积、吐泻、外感等14篇;下卷列咳嗽、天哮、肺气痰喘、痰证、痫证、眩晕、积聚等21篇。本书内容丰富,同一证下分因论治,条分缕析,用药审慎,理法完备,自成特色。
长河
长篇小说。沈从文著。1945 年1月由昆明文聚社初版,列入《文聚丛书》。作品以三十年代湘西辰河中游的小码头吴家坪为背景,描写了辰河岸边兼务果园和水上运输的乡绅滕长顺一家的日常生活。他们辛苦经营的桔园丰收了,却有保安队长来讹诈;他们胼手胝足驾船来往于风波烈日之下,却有水上警察来勒索;他们家有纯洁姣好的女儿夭夭,却有土霸、反动军官来调戏;时局不稳,政出多门,对他们更是难测的威胁。这一切象一片阴影,使人民的生活黯淡无光。人们祈愿有一个公平合理的世道,并深信有一天天下事会由这些“手足贴地的人”来作主。正如作者在《〈长河〉题记》中所说:“就我所熟悉的人事作题材,来写这个地方一些平凡人物,生活上的‘常’与‘变’,以及在两相乘除中所有的哀乐。”由于作者的一颗心贴着自己的人民和土地,所以他能以饱蘸故乡“哀乐人事”的现实主义彩笔,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如真如梦的境界,并在其中歌颂美与善,鄙弃丑与恶,给人们以淳真的欢乐,宽和明净的心地和朴实无华的理想,不失为作者独特的民族的乡土的艺术风格。香港文学史家司马长风在《中国新文学史》下卷中曾给予高度的评价: “《长河》是沈从文最后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最好的一部小说。读过《长河》你才知道什么叫‘美不胜收’。”
东度记
明代幻化神魔小说。20卷100回。方汝浩著。明崇祯万卷楼刊本,全名为《新编扫魅敦伦东度记》,题“荥阳清溪道人著”,“华山九九老人述”。卷首有序,署“崇祯乙亥岁立夏前一日世裕堂主人题”;有东度记引,署“崇祯乙亥夏日华山九九老人撰”。还有“阅东度记八法”。清刊本,书名为《东游记》,扉页题“续证道书”,封面有“云林藏板”的字样,序改署康熙己酉(八年,1669)。这部小说通过写南北朝时的名僧达摩的事迹,旨在颂扬佛教人物,并用具休实事说明佛心善心能化一切。在这里“善”的内涵就是忠孝节义礼智信等伦理道德。小说采用间叙间议的方法,说教性很强。全书由若干小故事连缀而成篇。在宣扬佛法无边的同时,又要扫魅敦伦。人物性格不够鲜明,丰满,主要人物达摩及四徒,只作为扫魅、敦伦、扬佛的一种力量的象征和化身,缺乏应有的人物个性和活力。
仪礼章句
十七卷。清吴廷华(1682-1755)撰。廷华字中林,号东壁,初名兰芳,浙江钱塘人。康熙五十三年(1714)举人,由中书舍人历官福建海防同治。乾隆初年被举荐修编《三礼》。杭世骏《榕城诗话》称廷华去官后,寄居萧寺,钻研汉贾逵、唐孔颖达《仪礼》之说,而着《二礼疑义》数十卷(其中《周礼疑义》今已不见),博览精研,尤精于治丧礼。主要着述除《仪礼章句》外,还有《三礼疑义》、《曲台小录》、《东壁书庄集》等。《仪礼章句》以张尔歧《仪礼章句》过于墨守郑(玄)注句读,而王文清《仪礼分解句读》以句读为主,且笺注失之太略,故参考折衷了先儒旧说,以补二书所未及。每篇之中分其节次,每节之内,析其句读,然其训释大旨仍以郑玄、贾逵之注疏为本,亦兼采他说,附自案以发明之,尤以表礼为精细详核。其间亦多有穿凿附会处,然其分句释义,笺疏明简,确为经学之补益。是书成于乾隆初年,有乾隆丁丑刻本、嘉庆刊本、阮刻经解本。
学庸正说
《大学》《中庸》注本。明赵南星撰,三卷。南星字梦白,号侪鹤,别高清都散客。高邑(今河北元氏)人。万历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天启(1621—1627)中,因忤逆宦官魏忠贤而削籍谪戍代州,病卒。崇祯初追谥忠毅。所作有《赵忠毅集》、《味檗斋文集》等。其说《大学》一卷,说《中庸》二卷。每节衍为口义,逐句阐发,而又以不尽之意附载于后, 体例类近讲章。其解《大学》不从王守仁知本之说,而从朱熹格物之论,并补传一章也为之训解。其论《中庸》,不以无声无臭虚论性天,而始终归本于慎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