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喀巴

- 姓名:宗喀巴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今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
- 出生日期:1357
- 逝世日期:1419
- 民族族群:
宗喀巴(1357~1419),本名洛桑扎巴(blo-bzang grags-pa)。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著名佛学家和宗教改革家。元惠宗至正十七年(1357年)10月25日(藏历第六绕迥火鸡年)诞生于今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塔尔寺所在地。因藏族称青海东部湟水流域为“宗喀”, “巴”意指湟水边的人,故后被尊称“宗喀巴”。3岁时,正值噶玛噶举派黑帽系4世活佛噶玛巴·若贝多杰受元顺帝召请进京途经青海,暂居今平安县夏宗寺,便由其父带领前往拜若贝多杰,受近事戒,取名袞噶宁布(庆喜藏)。7岁时,于夏琼寺(今青海化隆)高僧顿珠仁钦坐床前正式剃度出家,并受沙弥戒,取法名罗桑扎巴。受学显密诸法9年。16岁时奉师命前往卫藏学法。朝拜各派名寺,遍访诸派名僧,虚心求教,潜心钻研。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宗喀巴时年24岁,在雅隆地区的南杰拉康寺从楚臣仁钦受比丘戒,标志着他已完成佛教显宗经典的全部学习教程。后又从布顿的几大弟子学习密宗时轮,对佛学密乘教典、灌顶诸法均有深造,从而创立了自己的佛学思想体系。主张僧人严守戒律,学行并举,不分世俗争权。他广收弟子,聚众讲经,著书立说,其间撰写了《菩萨戒品释》、 《侍师五十颂释》、 《密宗十四根本戒释》等著作。明惠帝建文四年(1402年)和成祖永乐三年(1405年),先后著《菩提道次第广论》、 《密宗道次第广论》,成为他创立格鲁派的理论支柱和系统教程。他号召僧人广学经典,循序渐进,先显后密,显密双修。永乐七年,在西藏帕竹集团政治支持和经济资助下,在拉萨举行了有1万多僧众参加,观光俗人达几万人的大祈愿法会。此会打破了当时藏传佛教各派间的门户隔阂,是一个全藏性的宗教学术盛会,正式宣告在噶举派的基础上创立了以宗奉龙树大乘中观宗为特征的格鲁派,遂成为藏传佛教界的首要人物。会后,在距拉萨25千米的旺古尔山旁修建了格鲁派的第一个寺院甘丹南结林(甘丹寺)。宗喀巴的宗教成就和政治影响受到中央王朝重视,明成祖曾数次遣使诏请,均被婉言谢绝。永乐十二年(1414年)派弟子释迦也夫作为代表进京,永乐十四年至北京, 被明廷封为“西天佛子大国师”,并带回金汁书写的藏文《大藏经》等物。其弟子克珠杰·格勒贝桑和根敦朱巴被后世追认为一世班禅和一世达赖。一生著述170多卷,有“百部论主”之称。主要有《金鬘论》、 《缘起颂》、 《中论广释》等,均为格鲁派佛学思想的理论基础。永乐十七年(1419年)于甘丹寺圆寂,终年62岁。次年造成肉身舍利灵塔,供放于甘丹寺。
宗喀巴在藏传佛教界被称为一代尊师, “第二佛陀” 、 “文殊再世”。因其弟子贾曹杰和克珠杰在振兴佛教、弘扬佛学思想、创立格鲁派中对其帮助最大,因而格鲁派尊称师徒3人为圣·父子三人。经过数代佛学志士的努力,格鲁派的影响遍及西藏、甘肃、青海、四川、云南,明代中期传至蒙古地区,成为蒙藏地区藏传佛教的第一大教派。因教徒带桃形尖顶黄色僧帽,故又称黄教。
猜你喜欢的书
刘勰和文心雕龙
作者陆侃如、牟世金。该书内容丰富且条理清晰。开篇回溯刘勰所处时代之前文学理论的发展轨迹,使读者明晰刘勰理论诞生的土壤。随后详细介绍刘勰生平、著述及其思想渊源,为理解《文心雕龙》奠定基础。书中对《文心雕龙》的剖析细致入微,文体论部分,精准阐释各类文体的特征与规范;批评论明确文学批评的标准与原理,并对诸多作家作品展开分析。创作论更是精华所在,深入探讨神思、体性、风骨等文学创作关键问题,将《文心雕龙》中抽象的文学理论具象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让读者能轻松领会其精髓。
大明天元玉历祥异图说
《大明天元玉历祥异图说》七卷,明余文龙重编。古代以图为主的占候类著作,曾入清廷禁毁书目。此书专言天象祥异,分天地、日、月、星缠、云气犯星、杂气雾虹、风候。上图下文。此本大致为明末清初的钞本。【末尾附PDF图片版下载】
北里志
唐孙棨撰。一卷。棨字文威,自号无为。官翰林学士。居长安中,颇有介静之名。忧患风教,以警世人,因撰是编。成书于唐僖宗中和年间(881—884) ,约七千余字。北里,即唐长安城平康里,诸妓所聚居之地。仆马豪华,宴游崇侈。记载晚唐长安城北平康里歌妓生活以及士大夫冶游妓故事,可从中考见唐时京都市民生活,有一定史料价值。《宋史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均入小说家。有《续百川学海》本、 《古今说海》本、《说郛》本、 《五朝小说》本等。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编入《中国文学参考资料小丛书》出版。
许东雷诗存
一卷,诗集,民国许家惺著,王义胜笺注。许家惺,字默斋,号东雷。上虞人,清同治癸酉年(一八七三)生,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殁。其祖父许正绶为清道光九年进士,先后任湖州府学教授二十馀年,有重桂堂集光绪刻本传世,惜今日在民间已成绝版,万难觅得。在书香门第之熏陶下,家惺公幼承家学,自是媕雅善诗文。然四次乡试落第,既是打击,亦不啻是觉醒之初萌。此后,便绝意科举,毕生从事自谓之「佣笔」事。即前后任新闻报,中外日报之编撰及主笔。
雌木兰替父从军
简名《雌木兰》。杂剧剧本。明徐渭著。明祁彪佳《远山堂剧品》以此剧入“妙品”,说:“腕下具千钧力,将脂腻词场,作虚空粉碎。汤若士尝云:‘吾欲生致文长而拔其舌。’夫亦畏其有锋如电乎?”明王骥德《曲律》说:“徐天池先生《四声猿》,故是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木兰》之北,与《黄崇嘏》之南,尤奇中之奇。”又说:“客问今日词人之冠,余曰:‘……于南词得二人:曰吾师山阴徐天池先生——瑰玮浓郁,超迈绝尘。《木兰》、《崇嘏》二剧,刳肠呕心,可泣神鬼。惜不多作!”明徐复祚《曲论·附录》说:“村老曰:‘余尝读《四声猿》杂剧,其《渔洋三挝》,有为之作也……。余三声,《柳翠》犹称彼善,其余二声及其书绘,俱可无作。’”《曲海总目提要》说:“木兰事情详载古乐府。按明有韩贞女事,与木兰相类,渭盖因此而作也。”近人任二北《曲海扬波》记《渔阳诗说》说:“元曲之当行者无论已。近如徐文长《渔阳三弄》、 《木兰从军》……,激昂慷慨,自是天地间一种至文。”近人吴梅《中国戏曲概论》说:“王定柱云:‘青藤佐胡梅林幕,平巨寇徐海,功由海妾翠翘。海平,翠翘失志死……。《木兰》吊翠翘也……。’余谓文人作词,不过直抒胸臆,未必影射谁某,琐琐附会,殊无谓也。”此剧写木兰替父从军、立功疆场的故事,热情讴歌了木兰立地撑天、激昂慷慨的壮志英怀,对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是一个巨大冲击。作品人物性格鲜明,语言清新激越,生动流畅。
曾公遗录
大臣日录。北宋曾布撰。残本3卷。布字子宣,曾巩弟,嘉祐进士。元祐八年(1093)六月同知枢密院事,元符三年(1100)十月入相,崇宁元年(1102)六月罢相,先后在政府9年。宋制,皇帝有日历、实录,大臣有日录,记每日之行事、奏对,是编即曾布所记日录。原本久佚,卷帙不详。今本辑自《永乐大典》,仅七、八、九3卷。起自元符二年三月,止于元符三年七月。有事记事,无事书日,以示每日必录。所记多出亲见,多为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采撷,有裨于研究北宋哲、徽之际历史。有《藉香零拾》本,台湾文海出版社《宋史资料萃编》据以影印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