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淇园编
诗文集。明陈道潛(1364—1433)撰。四卷。 道潛字孔昭, 别号拙斋, 东阳(今属浙江)人。 建文进士。 累官礼科给事中、 湖广彝陵州判官、都察院江西道监察御史。 曾纂修《四书五经性理大全》诸书。此书最早由其裔孙淇塘、少淇于嘉靖间(约1560年)修编而成,共十卷。百十二目,曰《侍御拙斋公存稿》。至清康熙间已大部佚失。此本乃其裔孙玉成于康熙九年(1670)据残稿重刻,念先祖肇基淇水,且原书由淇塘、少淇修编,故名。约十万字。卷首有翁万达、清林之蕃等五人序。书后有其十世孙震龙跋,叙成书过程。收诗文百余篇,其中奏疏仅收《纂修四书五经性理大全诸书告成复命表》。翁万达称“拙斋之文夫固以实胜”,“悉可观可传者。”诗文中多应酬文字。有明嘉靖间刻本,清康熙间选刻本。
上清黄书过度仪
《上清黄书过度仪》,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早期天师道经典。《宋史‧艺文志》着录《黄书过度仪》一卷,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书内容与《洞真黄书》近似,言修行黄赤之道。但该书以讲述理法为主,本书则讲述行道时过灾度厄之仪法。书称黄赤之道为「黄书契令大度之法」,亦称「天地大度之法」或「八生大度之法」。凡入道之人,年过二十者,皆须受此过度仪法。其行法仪次颇为繁杂,有入靖、思神、思炁、行炁、自导、布九宫、释天罗、越地网、婴儿回等二十法。其行文亦颇隐晦。如第十三条「解手八生」,解释「八生」之意为戏龙虎、转关、龙虎交、龙虎校、龙虎推、龙虎烫、龙虎张,揖真人。词意皆隐晦不明。据称行此仪法可以「解除三官考逮,解脱罗网,撤除死籍,著名长生玉历,过度九厄,得为后世种民」。
遁甲符应经
北宋杨惟德等撰。3卷。遁甲或称奇门遁甲,为古代术数之一。十个天干中,以“乙、丙、丁”为“三奇”,以八卦的变相“休、生、伤、杜、景、死、惊、开”为“奇门”;十个天干中“甲”为魁首,但贵而不显,“六甲”常隐藏于“戊、己、庚、辛、壬、癸”所谓“六仪”之内,三奇、六仪分布九宫,而“甲”却不独占一宫,故名“遁甲”。该书解释说:“遁者,隐也,幽隐之道;甲者,仪也,谓六甲、六仪在有直符天之贵神也,常隐于六戊之下。”该书分上中下三卷,内容极为丰富,有“阳遁布局法”、“阴遁布局法”、“九宫吉凶”、“奇门路应”等,并已掺有浓厚的道教色彩,如“真人闭六戊”、“真人步斗法”、“六甲阴符”、“履阴符令敌兵不起”。遁甲之术盛于南北朝,逮至宋代,好事者援之以谈兵,故该书亦“以遁甲论行军趋避之用”,直至“履阴符令敌兵不起”。明人王巽称该书“亦兵家之枢机,义与孙子兵法相符”,可“合而用之也”。
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称歌曲
明散曲别集。五十一卷。题永乐御制。近人卢前《饮虹簃所刻曲》刊本收小令七百二十二首,套数十四篇。明永乐十五年(1417),明成祖朱棣诏命用南北曲调编诸佛名称歌曲,十八年夏颁降佛曲,勒令各地生员习唱。据明僧幻轮编《释氏稽古略续集》载,该书有明永乐十五年(1417)序刻本,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赐僧录司《诸佛菩萨名称歌曲》大小三本。十八年三月初七日,颁御制经序十三篇,圣朝佛菩萨名称佛曲作五十卷,佛名作三十卷,俱入西藏流行。又据1987年《文物》第十期“张掖大佛寺永乐佛曲目录”统计,饮虹簃所刻七卷乃是残本,不足全书百分之三十,尚有一千八百多首佛曲未录刻。目录中北曲调名有二百二十二个,南曲调名有一百二十一个,合计三百四十三个。其中有一小部分南北曲调为过去所未见,还有以汉字标音的少数民族曲调名称十五个,这些都是研究古曲流传演变历史的可贵资料。
大毗卢遮那成道心目
大毗卢遮那成道心目,1卷。佚名。编号二二一二。
三归五戒慈心厌离功德经
一卷。失译人名。即中阿含须达多经之少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