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氏菩萨略修瑜伽念诵法

作者:善无畏
慈氏菩萨略修瑜伽念诵法

二卷,唐善无畏译。

猜你喜欢的书

董贝父子

董贝父子

英国作家狄更斯的长篇小说。董贝是伦敦大商行董贝父子公司的老板,为人傲慢,心肠如铁石。妻子死去,为他留下女儿芙洛伦丝和儿子保尔。董贝认为女儿与公司无关,对她非常冷酷;而对儿子则关怀备至,把他当成公司的继承人。不料小保尔体质娇弱,经不起父亲的“关照”,没有多久就夭亡了。董贝把儿子之死看作是对自己事业的致命打击,后来他又娶了一个年轻的寡妇,让她给生养一个继承人。但后妻受不住他家那种阴森可怕的气氛,终于离开了他。第二次婚姻的失败,使董贝深受刺激。他从此对公司事业开始冷淡,公司日趋衰落,终于破产。董贝变得孤苦伶仃,越来越感到绝望。就在他决定自杀那天,已婚的女儿芙洛伦丝带着一周岁的儿子回到伦敦,主动与父亲和解。董贝便愉快地与女儿生活在一起。

宁古塔山水记

宁古塔山水记

山水志。清张缙彦(1600?—1672? )撰。二十二篇。缙彦字坦公,河南新乡人。明崇祯进士,历官知县、布政使、兵部尚书。仕明、大顺、清三朝。康熙初年,因文字狱流宁古塔,死于戍所。辑有《天下名山胜概记》。曾游览考察今牡丹江一带城镇村屯、名胜山川,于康熙九年(1670)成书,约一万八千字。冠序三篇,记山十一座,水五处,城村五处,名胜三处, “杂记”所载民族、风俗和黑龙江流域草木鸟兽虫鱼颇有价值。是黑龙江地区第一部山水志。有1984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据康熙年间松石斋刻本标点铅印本。

荔谱

荔谱

植物书。一卷。其书内容分“六辨”:辨种、辨名、辨地、辨时、辨核,辨适.不同于其他荔谱,独具特色。据王毓瑚《中固农学书录》,考旺,成书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定国字紫岩,福建长乐人.家居胜画乡,荔枝生长奇特,树高达四十丈,果实特大,一树可收四、五千斤。作者据实记录,以传后代。有《昭代丛书》本传世。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

高校文科古汉语教材。王力主编。1962年中华书局初版,1982年出版修订本。是根据1961年5月全国高校文科教材编选计划会议决定,以北京大学古代汉语讲义为基础,由若干高校教师共同编写的教科书。修订本4册,约100万字,包括14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文选、常用词、古汉语通论3部分,既不同于一般的文言读本,也不同于文言语法和汉语史。全书共收作品257篇,常用词1 086个。文选和常用词用现代汉语普通话作注释,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异、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以及近义词的辨析。文选部分除注释词义外,还随文注释了一些语法现象。通论包括字典、词汇、音韵、语法、修辞、古书注释和句读、文体特点和古代汉语常识等学习古汉语的必备基本知识。本书总结了各高校古汉语教学经验,创造了文选、常用词、通论三结合的编排体例。后来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正是沿袭了这种编排体例。若干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古代汉语教材采用三结合的方式是科学的,效果是良好的。三结合的体例非常注重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有机结合,它通过大量的古代典范作品的讲授和阅读,给学生以较多的感性认识,然后以通论和常用词分析使之条理化、规律化、系统化,引导学生较快地掌握古汉语必备的知识。另外本书的“通论”和“常用词”非常丰富,资料价值也很大。

风雨中忆萧红

风雨中忆萧红

散文《风雨中忆萧红》作于1942年4月25日,是丁玲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之前继杂文《"三八"节有感》之后写下的最后一篇以个人絮语方式披露自我心迹的作品.一个多月前,她于三八节清晨写就杂文《"三八"节有感》

读山海经

读山海经

晋代组诗。陶渊明著。共13首。是诗人读《山海经》、《穆天子传》等书时有感而作,其中多借古咏今。第1首是发端,叙幽居耕读的乐趣,第2首至第12首咏二书所记奇异事物,末首旁及齐桓公不听管仲遗言,任用易牙、开方、竖刁,3人专权,继而为乱。很明显是为晋宋易代而发。这一组诗有起有结,当是入宋后同一时期的作品。今人王瑶定于宋武帝永初三年(422)。在风格上,这组诗迥异于陶渊明的其他诗作。其中颇有“金刚怒目”似的豪放之作。如“夸父诞宏志”一首就一反历来嘲笑夸父不自量力的俗见,大胆歌颂了他敢和太阳竞走的勇气。“精卫衔微木”一首,歌颂了精卫和刑天不屈于命运,敢于斗争的精神。《咏荆轲》一首写:“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为荆轲深表惋惜。朱熹说:“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底人如何说得这样的话语出来。”其实,这种豪放,又岂止《咏荆轲》一首露出。整个《读山海经》这组诗,都可以说是体现了陶渊明性格中的豪放一面。其“言在八荒之表,而情甚亲切,尤诗之深致也。”(刘熙载《艺概·诗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