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史正音切韵指南

作者:刘鉴
经史正音切韵指南

简称《切韵指南》。等韵学著作。一卷。元刘鉴撰。成书于元至元二年(1336年)。刘鉴,字士明,自署关中人。生卒年不详。此书自序说“仆于暇日,因其旧制,以成十六通摄。作检韵之法,析繁补隙,详分门类,并私述玄关六段,总括诸门,尽其蕴奥,名之曰《经史正音切韵指南》,与韩氏《五音集韵》互为体用。诸韵字音,皆由此韵出也。”可见此书是参照《五音集韵》的声韵系统而作。《切韵指南》分十六摄,以摄统韵注明内外转

刘鉴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性善堂稿

性善堂稿

诗文别集。南宋度正撰。十五卷。正字周卿,合州(今四川合川)人。绍熙元年(1190)进士。历官国子监丞,累迁礼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实录院。致仕卒。著有《周子年谱》、《夷白斋诗话》等。原有集十五卷,曹彦约为之序,自明以来久佚。今本系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出,以类排纂,仍析为十五卷,以还其旧。卷一,五言古诗二十一首,卷二,七言古诗十五首,卷三,五言律诗二十三首、七言律诗四十首,卷四,七律二十二首、五言排律二首,七言绝句三十四首。卷五以下收表、戕、状、奏疏、剳子、书、启、序、记、颂、铭等百余首。其文质实,指陈利弊明晰剀切,“诗品虽不甚高,而词意畅达,颇与朱子格律相近”( 《四库全书总目》)。有《四库全书》本。

百家针灸歌赋

百家针灸歌赋

百家针灸歌赋

虚斋乐府

虚斋乐府

二卷。词别集。宋赵以夫著。以夫号虚斋,因以名集。陶湘《涉园续刻宋金元明本词》有黄丕烈士礼居旧藏《虚斋乐府》上下两卷,词六十七首。前有淳祐九年(1249)赵以夫自序。序谓:“唐以诗鸣者千馀家,词自《花间集》外不多见,而慢词尤不多。我朝太平盛时,柳耆卿、周美成羡为新谱,诸家又增益之,腔调备矣。后之倚其声者,语工则音未必谐,音谐则语未必工,斯其难也。余平时不敢强辑,友朋间相勉属和,随辄弃去。奚子偶于故书中得断稿,又于黄玉泉处传录数十阕,共为一编。余笑曰:文章小技耳,况长短句哉,今老矣,不能为也。”此本末有“临安府棚北睦亲坊陈解元书籍铺刊行”一行,并有顾广圻跋及黄丕烈二跋。陶湘叙录谓:“南宋行都书籍铺,如二陈、尹氏之属,刻唐宋诗及小种说部为多。一时文士虽孙花翁辈改业为词,而未闻雕版。伯宛所刻石屏、梅屋二家外,独此种耳。”另有紫芝漫钞《宋元名家词》本,侯文灿《名家词集十种》本,江标《宋元名家词》本。丁氏善本书室藏鲍以文点勘明钞本。《全宋词》据陶氏涉园景宋本入录。

续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记述中国宋辽金元史编年体著作。毕沅编著。初刻仅为103卷,后有桐乡冯集梧补刻,始全部刊印行世。同治年间苏州书局出版重刻本。继有世界书局出版缩印本,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以重印。1957年中华书局出版标点本。毕沅在史学家邵晋涵、章学诚等人协助下,积20年之功,著成本书。另著有《经典辨正》、《灵岩山人诗文集》等书20余种。本书220卷,其中分宋纪182卷,元纪38卷,共360万字。书中记事上与《资治通鉴》相衔接,下迄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七月止,凡400余年。用编年体例有条理地记述了宋元时期的重大事件和主要史实,基本上较全面地描绘出了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历史轮廓。叙事详而不芜,文字干净利落。采摭史料甚富,除以宋、辽、金、元4史为主要根据外,另参考了各种史籍、文集上百余种,于辽、金及宋末之事增补甚多。在体例上,本书仿照《资治通鉴》之例,正文之下分注考异,以简炼的文字对史事虚实和史料真伪作分析辨正,探明原委,便于检阅。缺点在于对北宋部分编辑较好,元代部分则较简略。叙事又多取旧史原文,缺乏剪裁,考异亦不够精详,因而讹误、遗漏等问题仍较多。但较以前诸家同类著作,实为后来居上之作,是学习宋辽金元史的一部基础书籍。

中论

中论

儒学类著作。东汉徐幹著。今本二卷,共二十篇。《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皆云六卷。陈振声《直斋书录解题》、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并作二卷,与今本合。北宋曾巩在《校书序》中指出:“始见馆阁及世所有徐幹《中论》二十篇,以谓尽于此;及观《贞观政要》,怪太宗称尝见幹《中论·复三年丧篇》,而今书此篇缺;因考之《魏志》,见文帝称幹著《中论》二十余篇,于是知馆阁及世所有幹《中论》二十篇者非全书也。”书中提出:“大义为先,物名为后”的命题,反对当时“鄙儒”之“矜于诂训,摘其章句,而不能统其大义之所极”(《中论·治学》)。故其内容主要是阐明儒家经义。魏文帝曹丕称其成一家之义,足传于后。有《四部丛刊》本、《双鉴楼》本及《四库全书》本。

马鸣菩萨成就悉地念诵

马鸣菩萨成就悉地念诵

马鸣菩萨成就悉地念诵,一卷,“吉备大臣持来”,唐不空译,日本佚名题记,慈顺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