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广韵

作者:佚名
原本广韵

该书共有5卷,著者姓名不详。前有孙愐《唐韵序》,注文较重修本颇简。《永乐大典》引此书皆曰陆法言《广韵》。据《四库全书总目》考证,认为此书就是重修本之前,亚宝文、裴务齐、陈道固三家修订《切韵》本之一。

猜你喜欢的书

幔亭集

幔亭集

诗集。明徐熥撰。十五卷。熥字惟和。闽县(今属福建)人。万历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生平喜称郑善夫诗。卒年仅三十九岁,与善夫同。此集为其弟徐火勃所鐫。约十三万二千字。卷首有张献翼序。其诗平易自然,五言颇淡远可诵。谢肇淛、朱彝尊、王世懋等皆极推崇之。有《四库全书》本。

雍正湖广通志

雍正湖广通志

湖南、湖北合修省志。120卷,卷首1卷。清迈柱、魏廷珍修,夏力恕、柯煜编纂。迈柱,姓喜塔拉氏,满洲镶蓝旗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由笔帖式授国子监助教,历官工部员外郎、监察御史、工部右侍郎、江西巡抚、湖广总督、吏部尚书、工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等。魏廷珍,直隶景州(今河北景县)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进士。夏力恕,湖北孝感人,康熙六十年(1721)年进士。柯煜字南陔,号实庵,浙江嘉善人,幼承家学,见多识广,康熙六十年进士,因磨勘除名,雍正元年(1723)复成进士,官湖广宜都知县,改衢州府教授,后充《明史》纂修官。是志上承《(康熙)湖广通志》,增康熙、雍正朝湖南、湖北近事。为两省合修的第四部省志。体例类目大致以康熙旧志为本,稍有增并。总为32门,又附见11门,为圣制、星野、舆图、沿革、疆域、山川、关隘、城池、户口、田赋、水利、学校、军政、礼典、世纪、藩封、职官、选举、名宦、乡贤、人物、忠臣、孝子、义士、列女、流寓、仙释、风俗、古迹、陵墓、艺文、杂纪。星野附祥异;舆图列总图及湖南、湖北两省分图;部分门类按两省分卷。艺文收载两湖历代名人和流寓骚客文士诗文词赋数千首。全志门类精当,条分缕析,按籍可稽。雍正八年(1730)开局于武汉,采访、编纂、刊刻同时进行,故时有各地咨册未齐而有续增者,均分类载于各门类末尾。其详湖北而略湖南之不足处亦与旧志相同。雍正十一年(1733)编成刊竟。现存原刻本、《四库全书》抄本。

保婴撮要

保婴撮要

儿科著作。二十卷。明·薛铠撰。薛己增补。刊于1555年。前十卷论述婴儿初生护养法、儿科疾病诊法、小儿变蒸、五脏主病,以及幼儿内科杂病的证治;这十卷除临床医案部分为薛己补入外,均系薛铠原作。后十卷论述有关幼外科、皮科及痘疹等病证治及其医案,均为薛己所撰。其书自小儿初诞、护养、脉法始,迄于各种病证、疹痘,分门纂辑,计216目。论乳下婴儿有疾,必调治其母。母病子病,母安子安。

张氏卮言

张氏卮言

清·张元赓著。笔记小说集。一卷。有《昭代丛书》本,收入辛集别编卷第二十一。内容多述时人轶闻、鬼神怪异事,含鬼话成分。其中《捕虎》《孽报》《八卦田》等为鬼话。本书杂记明末以来人物轶事及异事琐闻。内容多以人名为题,亦或有以事为题者。书中所记名人轶事,具有较好的史料价值。如“左良玉”条,叙左良玉从一小卒冒副总之名战李自成有功而发迹身荣的经历,对研究明末历史有所裨益。“破山和尚”条,叙破山和尚为救生民,应允张献忠破佛家食肉之戒,每以此法救民。从中可见当时战乱。

朝鲜王朝实录[定宗实录]

朝鲜王朝实录[定宗实录]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定宗实录]。李芳果(1357年—1419年),即朝鲜定宗(조선 정종),朝鲜王朝第二任君主(1398年—1400年在位),字光远,即位后改名李曔,是朝鲜太祖李成桂次子,李芳远同母兄,母为神懿王后韩氏。早年出仕高丽王朝,官至三司右使。朝鲜王朝开国后封为永安君,拜义兴亲军卫节制使、三军府中军节制使。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八月第一次王子之乱期间,世子李芳硕被李芳远杀害,事后改立李芳果为世子,同年九月,李成桂禅让于世子李芳果,翌年还都松京(今朝鲜开城)。建文二年(1400年)正月,李芳远发动第二次王子之乱,铲除兄长李芳干的势力,李芳果遂立李芳远为世子,不久禅位于他,成为上王(世宗即位后称“老上王”)。永乐十五年(1419年),李芳果病死于开城仁德宫。享年六十三岁,葬于厚陵。明朝赐谥“恭靖”,朝鲜上谥“温仁顺孝”,但未上庙号。直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才由朝鲜肃宗追上庙号“定宗”,加谥“懿文庄武”,全称“恭靖懿文庄武温仁顺孝大王”。

正学隅见述

正学隅见述

一卷。清王宏撰撰。宏撰认为,对于周敦颐无极之说,陆九渊等相与辩论于前;对于朱熹格物之说,王守仁等相与究诘于后,诸儒聚讼,数百年未休,大抵尊朱者全斥陆、王为非,尊陆、王者则全斥朱子为谬,迄今无持是非之平者,故撰此书以折衷之。该书以为,格物之说当以朱熹所注为是,无极之说,当以陆九渊所辩为是。广引诸书,进行辨正,持论平允,词气平和。凡崇朱学者,称先朝之乱由于学术不正,其首祸为王阳明;崇陆学者,称无极二字出于老子,而为周敦颐真赃实犯。宏撰皆指为太过。他说:“予素信朱子,惟于无极太极之说小异,诚不敢以心之所不安者,徒剿袭雷同,以蹈于自欺欺人之为。”该书有《四库全书》本、《王山史五种》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