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乘
作者:王初桐
《猫乘》是现存的最早系统记载中国猫文化史的著作,作者王初桐是清朝极具才华和传奇故事的文人。《猫乘》卷首有篇“小引”,这篇序言作于清代嘉庆三年(1798),作者是一位名叫巏[quán]堥[máo]山人的人,全书有八卷,卷一字说,名号,呼唤,孕育,形体;卷二猫事;卷三畜养,调治,瘗埋,迎祭;卷四捕,不捕,相处,相哺,义报,言,化,鬼,精,怪,仙;卷五种类;卷六杂缀图画;卷七文;卷八诗,词,句。静心读之,令人惊叹内容的丰富多彩,谈古论今,洋洋洒洒。序言中说:“猫之见于经史者寥寥数事而已,其馀则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指授抄胥采录,积久成帙。取而治之,削繁去冗,分门析类,厘为八卷,名曰《猫乘》」作者认为,在古代经典史籍中很少有关于猫的记载,更多的文献出自诸子百家和诗文杂著中。虽然猫事无关多么高深的道理,但是丝毫不影响人们对猫的喜爱和对它的研究,所以,作者指导抄写的胥吏,从古籍中采集、整理,删繁去冗,分门汇辑成《猫乘》一书。
王初桐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文稿拾零
《文稿拾零》收录了博尔赫斯担任布宜诺斯艾利斯《家庭》杂志外国书籍和作者栏目主编时所写的短文二百余篇,内容涉及作家生平、创作、作品评论和新闻性的文学生活。这些豆腐块式的文字从梦魇、隐喻、时间谈到《神曲》的修辞意图、侦探小说的叙事法则,从莎士比亚、卡夫卡谈到曹雪芹、紫式部,是读书笔记和作家札记辑录。博尔赫斯相信许多二三流作家的作品乃或街谈巷议中都可能有着堪与经典媲美的东西。
死亡之犬
死亡之犬 【The Hound of Death】 这不是一部侦探小说集,没有我们熟悉的人物,收录的短篇故事都带有神秘、灵异的色彩,是阿加莎·克里斯蒂别具一格的作品。
钱氏私志
笔记。旧题钱彦远(一作钱愐、钱世昭)著。一卷。原本二卷,今本仅一卷,据钱曾《读书敏求记》所考,乃钱愐所记,钱世昭“叙而集之”(钱世昭序)。是书所记,皆宋时朝野杂事,涉及到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著名文学家的一些轶闻,乃文史研究可资参考的资料。今传本有《百川学海》、《古今说海》、 《学海类编》、 《说库》等本。
神农本草经疏
三十卷。明缪希雍撰。又名 《本草经疏》。缪氏医术精湛,对本草研究尤为精深。他以 《神农本草经》 为经,以《名医别录》为纬,历三十余载,撰成此书。此书目录编次悉依宋代《大观证类本草》,部分混杂者,为之补正。刊于天启五年 (1625)。其取名缪氏曾称 “本草出自神农,譬之五经,增补别录,譬诸注疏,故名。”此书分本草为十部,卷一至卷二为续序例上、下。续序例上对药之性味、主治、七方十剂、五脏苦欲补泻等作了论述。续序例下,分阴阳表里虚实、五脏六腑虚实、六淫、杂证、妇人、小儿、外科七门。卷三至卷三十,按《大观证类本草》将药物分为玉石、草木、人、禽、兽、虫、鱼、果、米谷、菜等十部,共载药物一千四百余种。此书为缪氏对《神农本草经》的注释与阐发,以及一生药学经验之总结。缪氏在此书中对中药的作用,相互间作用的差异,每位药物的作用机理,以及其应用禁忌,一一加以说明。并结合临床实际,提出用药原则及药物的具体运用。此书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比较,李氏《本草纲目》以品种的齐全、部类的系属、采制的鉴定、功用的综述性等取胜,而此书则以述功寻验,明其所以然,条分缕析,发其隐微之旨为佳。是一部深刻而系统论述中药药性理论的巨著,对我国药物学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使我国的本草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由研究药物的效用发展到重视中药药理的研究阶段。清代著名药学家吴仪洛云:“缪氏之《经疏》,不特著药性功能,且兼其优劣,其中多所发明。”缪氏自序称:“据经以疏义,缘义以致用,参互以尽其长,简误以防其失。”足见此书宜于实用。有明天启五年(1625)绿君亭刊本、《四库全书》本、清光绪辛卯年(1891)池阳周氏校刊本。
观念法门
全一卷。唐代善导着。又称观念阿弥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门、观念阿弥陀集。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本书叙述观、念阿弥陀佛之行相作法及功德。其内容分为三段,先示三昧行相,次示五缘功德,后劝人修行。注释书有证空之观念法门观门要义钞三卷、良忠之观念法门私记二卷、圣聪之观念法门见闻二卷等。
萨钵多酥哩逾捺野经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说劫尽七日出时相状,警人精进,早求解脱,中阿含七日经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