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庄邂逅录

作者:吴悮
渔庄邂逅录

渔庄邂逅录,南宋道士自然子吴悮撰。一卷,收人《正统道藏》太玄部。本篇为炼制外丹之记录。作者自称乾道八年(1172)与虞仲谋、刘先生邂逅相逢于渔庄,三人结为丹友,试炼金丹,由作者记录以传将来。书中首先解释金液大丹之名,其次分章论述炼丹五转之要。第一转配合阴阳,名日太初;第二转混沌胚浑,名日太极;第三转二仪剖判,分别阴阳;第四转攒簇五行,变化四神;第五转变化尽由中宫土德。最后附录草衣子火候诀及颂诗二首。书中对炼丹理论、要点、过程、禁忌等,均有较详明记述。大抵谓金丹之要在神水华池,得神水而后生白金,自金返黄金,黄金返紫金,紫金流液熏结而成丹。所用药物有水银、丹砂、曾青、胆矾、雄黄、雌黄等。以炼水银而返为丹,故名还丹。炼制过程先须配合阴阳,观天地之元气,采日月之精华,依卦爻而运水火,按时日而易岁月。俾阴阳而成黑铅,以铅入鼎中,浇之以汞,自然金花外出。又以丹砂飞出水银,合二物研磨沐浴,成就「四神」,再炼之化为真土,即出金华。据称若功行足全,服此药可举宅升天。乃至九转功成,一粒之丹可使鸡餐成凤,犬饵成龙,点金石则化为至宝云云。

吴悮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红字

美国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著。这部长篇小说发表于1850年,以北美殖民时期生活为背景,描写了海丝特·白兰的恋爱悲剧,控诉了清教统治的殖民地区法律的残酷野蛮及宗教的灭绝人性,肯定了女主人公对幸福的追求,表现出一定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民主主义思想。白兰的婚姻生活是不幸的,婚后她与牧师丁梅斯代尔相爱并有了私生女,她的行为严重触犯了清教教规,受到了当众配戴红字以示犯有通奸罪的严厉处罚。为了保护牧师,她拒不供出同犯,独自承担来自法律、宗教、舆论各方面的压迫,背着象征耻辱的红字艰难地生活着,最后她以忍耐、勤劳、善良的美德赢得了人们的尊敬,红字变成了德行的象征。白兰的丈夫罗格·齐灵窝斯是心狠、阴险的清教徒,为了报复,他假冒医生隐藏在牧师身边,不断对他和白兰进行心灵摧残,最终将牧师折磨至死。齐灵窝斯是清教徒殖民统治者的化身。在法律上他是受害者,在道义上他则是真正的罪犯。《红字》在人物心理描写上极具特色,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的杰作。

何记室集

诗文集。南朝梁人何逊撰。一卷。逊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历建安王水曹行参军兼记室,迁安成王参军兼尚书水部郎。青年时即以文学著名,举州秀才。今存诗百余首,多酬赠纪行之作,注重炼字,尤善抒情,描写山水景物,风格宛转清新,颇有谢朓风致,杜甫亦受其影响。重要诗作有《临行与故游夜别》、《赠诸游归》、《相送》等。皆“状景必幽,吐情能尽”(《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小诗音韵和谐,已初具唐诗规模。杜甫《解闷》中称“颇学阴(铿)何(逊)苦用心,”亦曾化用其佳句。王僧孺曾集其诗文为八卷,皆散佚。今集为明张溥辑刊,收赋、、书等散文五篇,乐府、诗百余首。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

至正集

元代诗文别集。原本100卷,现仅存81卷。许有壬撰。《四库全书》曾据河南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本集刚编成,并由门生集录缮写完毕,许有壬就去世了,其子许桢仓皇轻装南行,书籍遗稿损失殆尽。此后《至正集》便久无传本。明朝中期以后,《至正集》复出,已佚去19卷。仅有81卷。本书善本,有明崇道堂抄本。卷1为赋,卷2-11为古诗,卷12-22为律诗,卷23-28为绝句,卷29为绝句、联句,卷30-35为序,卷36-43为记,卷44-64为碑志,卷65为说,卷66为诔、传、解、铭、箴,卷67为赞,卷68为颂、辞,卷69为文,卷70为诏、制、表、笺、疏、启、卷71-73为题跋,卷74-77为公移,卷78-81为词。许有壬是元代后期的元老重臣之一,他从政的时间跨度比较大,《至正集》所收的许多作品可以补正史实。他的文章以雍容典雅为特点,诗词则因应酬之作较多,艺术水平较为一般。

柳洲医话

《柳洲医话》由清代魏之琇原著,王士雄辑评,成书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 年),魏之琇,字玉璜,号柳洲,出身世医家庭,凭借自身努力苦学医术,终成一代名医。书中辑录魏之琇在《续名医类案》里的按语 85 条,这些按语针对各家医案的审证制方展开评论,精准指出利弊得失,言辞简要且中肯。还汇编了附方 29 首、单方 103 首,所附单方多具备简效实用的特点。例如书中记载的一贯煎,作为滋阴养肝、疏肝开郁的代表方,由北沙参、麦冬、当归身、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组成,临床常用于治疗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证,对胸脘胁痛、吞酸吐苦等症状疗效显著。王士雄附加的病案及评按,也对魏之琇观点进行了有效补充与发挥。​《柳洲医话》现存清咸丰元年(1851)重庆堂刻本,并见于《中国医学大成》《潜斋医学丛书八种》及《三家医话》。

三皇文

道家符箓书。又称《三皇内文》、《三皇经》,全称《洞神三皇经》。系《天皇文》、《地皇文》、《人皇文》的合称。是“劾召万神”之书。传出自黄帝,有道之士得之于山中石壁,原书“作字似符文又似篆文”。陶弘景将此书编入《太上洞神经》。

靖海纪事

军事史料书。清初施琅撰。琅,字尊侯,号琢公,福建晋江人。随郑芝龙降清,康熙间任水师提督,率兵出征台湾。是书系其出征台湾及善后处理诸事的奏疏、告示、祭文以及官方嘉奖文等汇编。凡二卷,共39篇,皆按时序编次。记述了作者出征筹划、澎湖之役、平台湾之留弃、钱粮征收,以及有关清初东南沿海迁界之事等。有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刊本、《台湾文献丛刊》本、1983年福建人民出版社王铎全校注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