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高上玉检大箓
作者:佚名猜你喜欢的书
浮山集
宋代诗文别集。仲并撰。《直斋书录解题》卷18及《宋史·艺文志》均著录此集16卷,其书至明初焦竑《国史经籍志》卷5犹载录,当于此后即佚而不传。清代修《四库全书》时自《永乐大典》中辑其诗文,重编为10卷。前3卷为诗词,以下各卷载奏议、书、序、跋、记、赞、行状、墓志、祭文、表、启及杂著等各体文章。又将周必大《平园集》中所载《浮山集序》移录于卷端。周序称其集16卷系仲并外孙、南安太守孟猷所编,“君之古律如王良,造父驭骏马、驾轻车,有奔轶绝尘之势”;“其四六叙事虽闳肆而关键实密,属对虽切而非骈俪所能拘”;“其它论时事、条利害,深切明白,务在可行”;“杂著题跋清雅可爱,复以馀力出入释氏、游戏、歌词,无不过人”。《四库全书总目》称:“其古文颇高简有法度,四六能以散行为排偶,尤得欧、苏之遗;诗亦清隽拔俗。”以此可以略见其诗文风格与成就。
康熙云南县志
康熙《云南县志》,不分卷,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县知事伍青莲主持编修。云南县即今祥云县。据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民国抄本。
产育宝庆集方
二卷,不著撰人姓氏。《宋史·艺文志》以为郭稽中撰,考陈振孙《书录解题》,称洑阳李师圣《得产论》二十一篇,有说无方,医学教授郭稽中为时良医,以方附诸论末,遂为完书,则稽中特因师圣所得旧本,增以新方,非所自撰。《宋史》所载,似未见陈氏说也,然稽中所增,合原论共为一卷,与此本不合。以卷首诸家考之,盖陈言撰《三因方》,尝取其方论,各评得失;婺医杜荍历采其所评,附入各条之下;后赵莹得《产乳备要》,增以杨子建《七说》,合于《产论》为一集;有冀致君者又掇御医院《杂病方论》,及《八月产图》、《体元子借地法》、《安产藏衣方位》缀于其末,是辗转增益,已非郭氏之旧,特沿其旧名耳。其书世罕传本,所行者系据《永乐大典》辑出,得论二十一,陈言评十六,方三十四,为一卷;产乳备要及经气妊娠等证方六十二为一卷,其《体元子借地法》,《大典》佚不载,今亦阙焉。卷中惟陈言之评,标识姓名,余皆不标为谁说,今以原本体例推之,上卷之方皆出郭氏,下卷娩乳安产经气三条外,殆即杨氏之说,所附方药,殆即冀致君所采御药院方也。陈言即撰《三因方》者;杨子建名俊,有《杨氏家藏方》,今未见;李师圣等,皆南宋人,冀致君序称诸人为宋儒,又称近在燕赵间,盖元人云。
地母经
《地母经》即《黄帝地母经》,是以六十甲子的循环为排列,一诗一卜,用作预徵该年农作物生产情况的经书。每本黄历通书,基本都载有《地母经》。
咏史八首
组诗。西晋左思作。关于这组诗的思想艺术成就,历来评价甚高。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篇》说:“左思奇才,业深覃思,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无遗力矣。”钟嵘《诗品》上说:“晋记室左思,其源出于公干。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明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二说: “《咏史》之名,起自孟坚,但指一事。魏杜挚《赠母丘俭》,叠用八古人名,堆垛寡变。太冲题实因班,体亦本杜,而造语奇伟,创格新特,错综震荡,逸气干云,遂为古今绝唱。”清沈德潜《古诗源》卷七说:“太冲《咏史》,不必专咏一人,专咏一事,咏古人而己之性情俱见,此千秋绝唱也。后惟明远、太白能之。”张玉榖《古诗赏析》卷十一说:“太冲《咏史》,初非呆衍史事,特借史事以咏己之怀抱也。或先述己意,而以史事证之;或先述史事,而以己意断之;或止述己意,而史事暗合;或止述史事,而己默寓。”《咏史八首》是左思的代表作。这组诗或借古咏怀,或陈古刺今,深刻揭示了当时寒门知识分子与门阀士族之间的尖锐矛盾,批判了门阀制度的黑暗和腐朽,抒发了诗人虽志大才高却身受压抑的愤懑和反抗情绪。作品意义深刻,感情充沛,语言纯朴,笔调劲健,代表了西晋诗歌的最高成就,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玄义
自觉圣智。第一义心。非名相之所诠。奚思议之能入。依染净而分五法。法法本真。由迷悟而辨三性。性性无性。因迷中体用差别。立八种识。识若空华。约悟时显理偏圆。称二无我。我同兔角。是以一切佛语。唯传此心。一切佛心。咸印斯语。语即非语。无劳扫空里之华。心亦非心。何事觅波外之水。正法眼藏。统权实以同归。百八句门。彻真俗而不二。穷真俗之致。乃知真俗本融。昧权实之殊。岂达权实一体。悲夫。先哲旣逝。后学肤承。畏堕名。相窠臼。翻为名。相所縳。莫究端倪。喜谈直捷法门。遂为直捷所拘。终成浅陋。旭惭薄怙。未践真修。幸遇上乘。聊窥一线。将申经义。例开五重。第一释名。第二显体。第三明宗。第四辨用。第五教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