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天尊说十一曜大消灾神咒经

作者:佚名
元始天尊说十一曜大消灾神咒经

元始天尊说十一曜大消灾神呪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经文乃元始天尊对青罗真人讲说。谓世间众生不修正道,「不知五行推运,十一曜照临,主其灾祸」。若能上观星斗运行之度,预知灾祸将起,塑绘十一曜形象,建立道场。持唸经咒,即可「上消天灾,保镇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书中收录元始天尊所说九星都咒、五星神咒、十一曜神咒及三启颂等。

猜你喜欢的书

东方大中集

东方大中集

诗文集。西汉东方朔(前154—前93)撰,一卷。朔有《海内十洲记》已著录。文集久佚,明张溥辑本收骚、疏、书、序、论、设难、颂、铭、诗共九类,凡十五篇。本传附后。有的直言切谏,反对武帝修上林苑;有的劝帝王虚心纳谏,励精图治,表现出对国计民生的关心。亦有抒写才智之士怀才不遇的苦闷。其文亦庄亦谑,风格多变。如是上书天子,谏止上林苑堂堂正正,慷慨陈词;应诏上书则高自称誉,诙谐之至。所收长篇短章,均有风趣极佳者。表现方式,或采用主客问答、互相辩难,或因袭楚辞旧制、稍加改造。尤其是设辞类作品,气势浩大,感情充沛,辟阖自然。有清光绪五年(1879)信述堂刻本。

丘文庄公集

丘文庄公集

诗文集,十卷,明邱濬撰。丘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赖于他的散文和辞赋的,其实不下于他的诗篇。其散文取材广泛,反映现实,文笔恣肆疏隽,议论深闳,颇受后世文士推崇。

香山县乡土志

香山县乡土志

香山县,汉番禺县地,晋以后为东官郡地,唐为东莞县地,宋始分置县治,属广州,割南海、番禺、新会三县滨海地益之。

复古编

复古编

辨正文字的字书。宋代张有撰。凡二卷。张有,字谦中,湖州吴兴(今属浙江)人。汉字自篆而隶,形体大变,讹异叠出,张氏欲以《说文》小篆形体矫正通行文字之误,故名其书为《复古编》。共收三千馀字,按四声编排。说解援唐颜元孙《干禄字书》分正、俗、通三体之例,正体用篆书,列为字头,别体、俗体均附载于注文之中。卷末附辨证六篇,为联绵、形声相类、形相类、声相类、笔迹小异、上正下讹,俱分组厘析各字细微差别。对研究汉字形体演变,了解汉字的形义关系,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不顾汉字发展大势而一意复古,是其局限。况其所谓“古”,仅止小篆而已,小篆较商周文字已多讹变,以小篆证今字,有时未免以讹证讹。元人曹本又撰《续复古编》四卷,收六千四十九字。张书版本较多,今存最早者为明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曹书有光绪十二年(1886)归安姚氏咫进斋叚皕宋景元钞本。

梓潼帝君化书

梓潼帝君化书

撰人不详。约出于元代。四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谱录类。此书为梓潼文昌帝君传记,乃文昌帝君降坛自述。卷首序文称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加封梓潼神号「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并赐庙额。帝君「裨益公道,辅治皇元」,故述此书以为报答。全书分九十七化,每化一节,每节各有一品题,并列有七言诗一首,次用散文敍事,述说文昌帝君历世显灵神化九十七化的事迹。《梓潼帝君化书》说梓潼帝君屡次化生为不同历史人物,下降人间拯救苦难。道教的梓潼神化生说,赋予梓潼神赏善罚恶、救度世难的品格,通过梓潼神化生所宣扬的尽忠、孝亲、恤孤、荐贤等伦理观念,来体现道教济世度人的教义思想。内称帝君生于周初,名张善勋,为周朝医官。周宣王时又托生为大夫张忠嗣,汉初托生为汉王如意,后又托生为清河令张勋,西晋时托生为张亚,最后于元初托生为天师张宗演。所述托形显化故事,多为编造之神话,其内容有孝亲、敦宗、尽忠、荐贤、卹孤、悯世、明经、获圣,以及饵丹、显灵等等。大旨以宣扬忠孝伦理,善恶报应为主,融合儒释道三家教义。

花月痕

花月痕

曾以《花月姻缘》之名刊行。狭邪小说,五十二回。作者魏秀仁,字子安,一字子敦,福建侯官人,生于1819年,卒于1874年。从原序可知作品成于咸丰戊午(1858)年。原刊为光绪戊子(1888)年双笏庐刊本,后有光绪间著易堂排印本。首题“眠鹤主人编次,栖霞居士详阅,清光绪戊子夏月开雕,王松辰署柃”,前有咸丰戊午眠鹤主人“前序、后序”,贵筑栖霞居士“题词”,又有同治五年弱水渔郎“题词”,另附《栖梧花史小传》。写才子韦痴珠、韩荷生游幕并州,都爱狎妓,各与秋痕、采秋相好。韦怀才不遇,终至困顿而死,秋痕为之殉情;韩积极参与镇压农民起义,最后立功封侯,采秋做了一品夫人。韦的形象寓有作者穷困潦倒时的影子,韩则是他设想自己飞黄腾达时的形象,作品通过两人截然不同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悲凉哀怨的没落情绪和对功名富贵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