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真集
作者:李通玄[道]李通玄[道]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大秦国全录
亦名《中国与罗马东部》,研究中国与东罗马帝国关系史的史学专著。夏德著。1885年开蕾公司出版。中译本据1939年重印本译出,商务印书馆1964年出版,朱杰勤译。夏德 (Friedrich Hirth1845—1927),生于德国萨克斯科堡格腊芬顿纳。早年就读于戈特、莱比锡及柏林等地学校,以后专攻汉学,是德国重要汉学家。1870年(同治九年)考入中国海关,后任厦门海关帮办。1878—1886年在上海海关工作,历任九龙、淡水、镇江、宜昌、重庆等地副税务司、代理税务司和税务司等职。1897年辞职回国,从事汉学研究和著述。本书刊印后,引起东西方汉学家和中国学者的广泛注意。中译本按原书目录分为自序、导言、史料考证和语言学上的推究结果4部分。认为:中世纪称为拂菻的大秦,指的是罗马帝国东部,即叙利亚、埃及和小亚细亚,而首先是指叙利亚。只有这样,才能对中国史书上有关大秦的记载作出合理的解释。否则,如果是指全帝国、意大利或古罗马的任何其他部分,便会出现与实际不符的臆说。本书的重点在考证部分,尽管作者考证的项目庞杂,但大致可以归纳为3个方面。1.从地理位置考证大秦及和大秦有关的国家之所在;2.从物产和东西方贸易来考证大秦并非指罗马帝国全部;3.中国和大秦的使臣往来。总起来说,作者确认中国古代所称的大秦国(又称黎轩、犁轩、犁犍海西国、拂菻或箖)主要是指叙利亚而言,隋唐以前是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唐代成为阿拉伯国家的一省,宋代则是塞尔柱帝国的一省。最后还就语言学上的推究结果作考证,但夏德自己也承认,在这方面“所提出的考证中,有些只是作为可能的假设”,供作参考。
黄公俊之最后
《黄公俊之最后》写黄公俊参加太平天国,后来为了挽救危局,两次只身前往湘营,试图说降曾国藩和曾国荃,反遭囚禁后慷慨赴难。
邯郸记
传奇名。明汤显祖撰。《曲品》著录。据唐沈既济小说《枕中记》改编。写山东卢生痴念功名,在邯郸赵州桥饭店遇见仙人吕洞宾。卢生借得吕洞宾磁枕,白日入梦。梦中与清河崔氏之女结婚,用金钱买通权贵,因而得中状元。奉命至陕州开河,挂帅征西,建功封侯,但因得罪权臣宇文融和偷写封诰等事而被劾问斩。遇赦后充军鬼门关,历尽折磨,又被召回朝,当二十年宰相,进封赵国公。儿孙辈也一并得官。皇帝赐女乐二十四名,八十岁的卢生淫乐无度,一病不起,临死时还惦念身后加官赠谥和幼子的荫封。结果梦醒觉悟,看破人情世故和人我是非,随八仙修道。此剧生动地描绘了封建大官僚从发迹到死亡的历史,揭露了科场的黑暗,官吏的贪婪,皇帝的腐败荒淫,道学的虚伪,尤其反映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殊死争斗,从多方面批判了明代的社会现实。剧本首尾都描写神仙故事,反映了作者的宗教意识。剧情简练,曲词明白晓畅,渐入本色一路。今存明本多种,《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据天启元年(1621)朱墨本影印。
熹庙谅阴记事
《熹庙谅阴记事》以编年形式记载自明泰昌元年九月光宗驾崩,明熹宗继位,至该年年底这一时期朝廷中发生的争斗。
禅外说禅
禅是中土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禅是一种灭苦的生活之道,顿悟的理想玄妙,修持的方法也玄妙,难以言传。传统的传的方法是禅门内的传心和宏法式,或乞援于名相,或乞援于观心,结果常常是难于领会,甚至流为神秘主义。 《禅外说禅》,顾名思义,是“身立门外”,“体会到不懂禅的人是怎么不懂的”,目的是“要使不懂的人去懂”。作者是把禅当作文化史中的一个分支来讲述的,是置身史外来讲史,因而可以不偏不倚地摆事实,讲道理。以科学常识为依据,由人生之道谈起,然后层层深入,讲述各时代佛教的发展,禅宗史略,禅的所求和修持方法,在人生哲学方面的价值和缺欠以及禅宗对中土哲学思想、诗词的影响等等,还谈到它的影响和将来。本书理精辟而言浅易,不仅可以使读者了解中国佛教的大略,而且可以揭开禅的神秘面纱,变恍兮惚兮的禅理为明晰易解的科学常识。
绝观论
禅宗著述。唐法融撰。一卷。是一部论述法融系(即牛头宗)禅法的代表作。本书假立“缘门”(弟子)和“入理”(老师)“二人共谈”,阐述本系禅法,故亦称《入理缘门》。所述禅法以诸法性空的般若思想为基础,以“忘情为修”为特色。唐代日本求法僧最澄带回日本的经籍目录就有此书,说明此书在唐代中叶还在国内流行,但其后即失传。20世纪初发现于敦煌遗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