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还丹诀颂
作者:林太古林太古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银河系公民
本书是世界科幻泰斗罗伯特·海因莱因最受欢迎的十大佳作之一。描述了一个孩子和老乞丐在星际中遇到的种种奇事以及阴谋和背叛的惩罚,向读者淋漓尽致地展现现实的原生态和人性的善恶。主人公索比小时候随父母到外星系视察,父母被杀害,他被人贩子买到各个星球当奴隶,在他大约十一岁时,被运到九星(尽管地球上奴隶制已经消失不知道多少世纪了,在这个远离地球的帝国里,许多不幸的人正象当初非洲黑人那样乘坐条件极差的太空船来到这里后买给当地的贵族或是随便什么出得起钱的人),拍卖时没人愿意甚至只出二十星元把他买走,最后一个叫巴斯利姆的老乞丐以九毛星元带走了他。巴斯利姆实际上是X部队(当时银河系唯一反对和打击奴隶制的组织)派来的一名间谍,因为九星是奴隶交换的主要场所有,而且不归联盟管辖,那些运输奴隶的太空船据说德鲁贝克集团提供的,巴斯利姆正是来调查并取得证据的。索比并不知道老爹的这一秘密职业,但他已知道老爹不是普通的乞丐,他和老爹也不是奴隶和主人的关系。
魏晋玄学论稿
现代学者汤用彤的思想史著作,收集了作者1938年至1947年间的9篇论文。第一篇《读人物志》,对刘劭《人物志》一书的宗旨,汉晋之际名实之学兴起、变迁,魏初儒、名、法、道等思想的活跃与它们之间相互杂糅的问题作了论述。第二篇《言意之辨》,就魏晋之际思想界讨论的“言不尽意” 、“得意忘言” 等问题作了论述,并揭示出 “言意之辨” 对形成玄学理论体系的巨大影响。第三篇《魏晋玄学流别略论》,对何晏与王弼、向秀与郭象以及僧肇等玄学家的思想作出分析。第四篇《王弼大衍义略释》、第五篇《王弼圣人有情义释》、第六篇《王弼之周易论语新义》、第七篇《向郭之庄周与孔子》、第八篇《谢灵运辨宗论书后》等,概括了王、向、郭、谢诸人的玄学理论及其主旨。第九篇《魏晋思想的发展》作为该书《附录》,通过“魏晋时代思想的成分” 、“魏晋玄学的发生与长成” 、“魏晋思想的演变” 等三方面论述,对以玄学为内容的魏晋思想史作出明晰的结论,即 “关于魏晋思想的发展,粗略分为四期:(一) 正始时期 (240—249年) ,在理论上多以 《周易》、《老子》为根据,用何晏、王弼作为代表。(二) 元康时期 (291—299年) ,在思想上多受庄子学的影响,‘激烈派’ 的思想流行。(三) 永嘉时期(307—313年),至少一部分人士承正始时期 ‘温和派’ 的态度,而有 ‘新庄学’ ,以向秀、郭象为代表。(四) 东晋时期,亦可称‘佛学时期’ 。” 各篇文章均言简意赅,甚有说服力。该书有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本。
犬吠声
“先生,这件事提起了还会教人发抖!
“时间在半夜过后。一阵阵凄惨的吠声惊破了我的梦,我本来很贪睡,但那时不但我们的黑黑吠得很急,连屋子的前后左右也差不多都给这汪汪的声音包围了,仿佛有千百只犬合伙儿吠,不由不使我惊醒!我想起上一次西隔壁王老九家里失窃,也有过这样一回吠声,今夜里莫非又有偷儿到我们的屋子里来?
沧浪诗话
南宋末年严羽著。羽有《沧浪集》已著录。羽字仪卿,一字丹丘,自号沧浪逋客。邵武人。事迹及生卒年不详。宋代诗话自欧阳修《六一诗话》首开其例,著作繁兴,但都较零碎,近于随笔。《沧浪诗话》却是一部最有系统的著作。由诗辩、诗体、诗法、诗评、考证五部分组成。《诗辩》提出了论诗的基本主张,是全书的核心。《诗体》论诗歌的体例,《诗法》谈写作方法,《诗评》评论了历代许多作家、作品,《考证》考订了一些诗篇文字、作者,表达了严羽的鉴赏观点。此编为作者代表作,分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及诗证五题。后附《答吴景仙书》。此编以禅喻诗,形成“诗禅”说。论诗强调“识”,所论着重于诗的形式和艺术性,强调诗的形象思维。标榜盛唐,力排江西诗派。人民文学出版社83年出版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可参。沧浪论诗重视艺术特点,以禅喻诗。《诗辨》开宗明义,提出“学诗者以识为主”,标榜盛唐。“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虽然语涉玄虚,但体会到了盛唐诗形象思维之妙,慧眼独具。
亦云回忆
出版于1968年。沈亦云原名性真,后改署景英,字亦云,她是蒋介石的把兄、曾任北洋内阁总理的黄郛的夫人。该书书名由胡适题写,卷首依次收有蒋中正的《为黄膺白先生家传作序》、张群的《亦云回忆序》、胡适的《函代序》、张公权的《函代序》的墨迹影印件。很多人推崇这本书,一方面固然与这些名人作序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其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沈亦云在书中所述历史,插入大量当时的函电加以佐证,并非某些信口开河的所谓史书可比。上世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口述历史学部”推出一系列历史人物口述传记,当时已移居美国的沈亦云也在此行列。不过沈亦云已自行完成一部回忆录,于是哥大派唐德刚协助她整理,最终呈现出我们如今看到的《亦云回忆》。书中,沈亦云以自身经历为线索,生动展现了民初政坛风起云涌的局势,能让读者深入了解黄郛的性格与应世处事之道,见证其欲将辛亥革命未竟事业继续完成的理想。同时,也侧面反映出对蒋介石施政影响极大的黄郛所处的艰难处境,进而为探究蒋介石最终失败的原因提供别样视角。它是研究民初政坛不可多得的一手史料,值得细细品味。j
帝制运动始末记
发表于1916年《东方杂志》第十三卷第10期,第七及八、九、十号,作者杜亚泉,署名高劳。192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杜亚泉虽专心著述,但也十分关心国家命运和社会改革。为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他在《东方杂志》上发表《帝制运动始末记》《天意与民意》等文章,对袁世凯复辟进行无情的鞭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