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中国历史精神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其间治乱更巷,波谲云诡,常令治史者望洋兴叹,有无从下手之憾,而初读史者,亦每苦于重点之难以把握,以故望而却步。钱先生以其渊博之史学涵养、敏锐之剖析能力分别讲述史学精神和史学方法、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国防、教育、地理与人物、道德精神等七大块内容,让读者得窥中国历史文化之堂奥,深入了解五千年来历史精神之所在,从而认清此一代中国人所背负之历史使命及应当努力之方向。
愿丰堂漫书
明代文言轶事小说。明陆深撰。一卷,收入《俨山外集》内。现有广百川学海本、宝颜堂秘笈本、续说郛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四库全书总目》曰: “此则所著说部也。其书亦杂记故事,仅及七条,疑非完本。”其中有一条记载吴与弼的事迹,可由此想见当时理学家的思想行为。
太上济度章赦
《太上济度章赦》,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当出于唐代。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表奏类。上卷、中卷辑录奏章三十二篇,有延生解厄章、谢上安宅章、谢罪祈雨章、祈嗣章、祈禄章、禳火灾章等,用于各种斋醮祈禳法事。另有祈禳通用诸章官式十六条,用于祈请神灵保蚕、保胎、逐盗、保六畜、除官讼、除颠邪、保远行、解冤愆等等。下卷收入玉清大赦,青玄大赦、玉皇上帝徽号宝赦等三种启奏文,用于修斋度亡,祈请神灵赦免死者罪愆。
似水流年
张恨水少年时就十分喜欢南唐后主李煜的那首《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于是取了“恨水” 二字作为笔名,意在勉励自己珍惜光阴,不要叫时光像流水一样白白东逝。“恨水”原是为了惜时。而《似水流年》的主人公名字恰恰就是黄惜时,该文描写安徽青年学生黄惜时到北平上大学,火车上遇女青年白行素,一见钟情。到北平后黄又结识交际花米锦华,黄竟抛弃女友与米同居,挥霍其父半生积蓄……黄的父亲到北平索款,黄在米面前竟不认其父,后被米识破,离黄而去。黄流落街头,贫病交加,愧恨难当,发愤做了徒步旅行家。
唐风集
三卷。唐杜荀鹤 (846—904)撰。荀鹤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棣 (安徽石台)人。相传是杜牧出妾之子,出身寒微。唐昭宗大顺二年(891) 中进士第。天复三年 (903)春,田頵欲举兵叛杨行密,使其向梁王朱温具述密议。朱温颇厚遇,表奏杜荀鹤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荀鹤一生酷爱作诗,此书共三卷分体编排,约三百多首近体诗,律诗占绝大部分。书前有顾云序;书后有毛晋跋。其诗专攻近体,尤长律体,全用白描手法,语言自然流畅,被称为“杜荀鹤体”。他的律诗无论在思想上或艺术上都宗法杜甫,多写唐末军阀混战造成的社会矛盾和人民大众的惨痛生活,这一点,堪称杜甫的同调。五律和七律也有杜甫诗精整熟练的特点。他的诗歌风格,以浅近通俗的语言写律诗,在律诗的声律对偶束缚中驱遣大众化语言,运用得熟练自如。其七律代表作《山中寡妇》、
大乘二十二问
亦称《大乘二十二问本》。佛教著述。唐昙旷撰。一卷。敦煌遗书藏本。尾题:“丁卯年(787)三月九日写毕,比丘法灯书。”罗列有关大小乘教理、教义、教史方面的问题共二十二个,诸如涅槃、三身、佛性、真如、空有、十地菩萨、三乘异同、部派分裂等等,然后以“谨对”答之。乃是昙旷为回答吐蕃赞普关于佛法之垂询而撰。解释深入浅出,是研究昙旷思想及吐蕃占领时期敦煌佛教状况的珍贵资料。第二十二问论部派分裂虽主要取材于《异部宗轮论》等著作,但也提供不少新材料,如部派的划分与律藏的关系、各部派的流布等,是研究后期部派的重要资料。研究者或认为《大乘二十二问》的出现与在桑耶寺举行的吐蕃僧诤有着内在的联系。本书中国历代大藏经未收。历代大藏经未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但录文有疏漏。1992年有巴宙校勘、录文、研究与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