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洞真安灶经
作者:佚名猜你喜欢的书
山房集
宋代诗文别集。9卷。周南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载作者有著作40卷。因年久大多散佚。《四库全书》据《永乐大典》所录,重新编排为前集8卷、后稿1卷。其文章充满爱国热情,对投降卖国路线尤为痛恨,如《秦桧降爵易谥敕》一文,对秦桧的卖国行径,给以义正辞严的揭露,字里行间,充满堂堂正气。诗歌佳作不多,但《蚕妇怨》一篇,表现对民间疾苦的同情:“去年蹉却沤麻时,寒女卒岁号无衣。今年无叶蚕眼迟,五月簇茧方缲丝。丝成那望衣儿女,且织霜缣了官赋。不愁织尽抒轴空,只恐精粗不中度。寒女寒女无重叹,且将败缕缝新绽。愿得明年蚕叶平,剜肉医疮为汝办。”可视为唐代新乐府运动诗歌的遗响。
韩非子研究
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评介韩非学术渊源, 与老子、孔子、荀子、慎到、尹文的关系;下编评介学说,从非法古论、法术论、赏罚论、非仁义论、耕战论、亡国论、个人对国家论、人生道德观八个方面,重点揭示他的法制思想对秦王朝兴盛的贡献以及对后世国家法制建设的影响。从这本书开始,韩非子研究开始有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落叶
中篇小说,郭沫若著,最初载于1925年9月25日至11月10日上海出版的《东方杂志》22卷18期至21期,1926年4月由上海创造社出版部出版,列入“落叶丛书”第一种。这是一部书信体中篇小说,描写的是留日学生洪师武和日本姑娘菊子的爱情悲剧。前面有作者的小序,作品的主体部分是菊子写给洪师武的41封情书。这41封信所写的事情是,菊子为中国留日学生洪师武的献身精神所感动,对洪师武产生了爱情,以书信披肝沥胆写挚情,并为了爱不惜和父亲、家庭断绝了关系。而洪虽然也真挚地爱着菊子,但由于医生的误诊他患有梅毒病,于是毅然拒绝了菊子的爱情。后来,洪知道自己所患的不是梅毒病,决意去南洋寻找菊子,但没有找到。洪回到上海,在将要辞世时,把菊子的41封情书交给了“我”。作品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日本姑娘菊子的动人形象,是很重要的艺术成就,是中国现代中长篇小说的拓荒作之一。作品鲜明的反封建精神,感人的艺术形象,独特的艺术风格,深深地感染着当时的读者。
江苏省通志稿民政志
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民政志。历代史志无民政一门,宋徐氏天麟两汉会要始立民政一门,清龙氏文彬明会要因之,近代新疆志亦立民政一门。民为邦本,自宜专列,凡户口、徭役、自治、警察、保甲、团练、赈恤、救济、禁诫,如禁缠足、禁溺女、禁罂粟之类,皆备录之。乡镇有表,并以附焉。
溪山馀话
一卷,明陆深撰。陆深,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进士,官至詹事府詹事。本书载录明朝朝章典度及人物事迹。其中不少内容如经筵进讲、漕运、官民田、漕运、南曲、北曲的记载,都是很宝贵的,价值较高。本书有《宝颜堂秘笈》本,今据《丛书集成初编》所选该本标点整理。
诗经通义
十二卷。朱鹤龄(1606-1683)撰。朱鹤龄,字长儒,号愚庵,江苏吴江人。明末清初学者,文学家。明末诸生。入清后隐居不仕,专心着述。其为人耿介,极重操守,时人将其与顾炎武、黄宗羲、李颙等合称“海内四大布衣”。鹤龄颖敏好学,初专力词赋,擅长笺疏之学,所撰《杜工部集辑注》、《李义山诗集笺注》一时甚有影响。所作诗文,宗杜甫、李商隐,感事伤时、沉郁顿挫,内容颇丰。后从顾致力经学,造诣颇深。鹤龄着述宏富,有《愚庵诗文集》、《读左日钞》、《禹贡长笺》、《春秋集说》、《易传义略》、《尚书埤传》及是书,并传于世。是书专主《小序》,而力驳废序之非,持论近于汉、唐。所采诸家,于汉用毛亨、郑玄,唐用孔颖达,宋用欧阳修、苏辙、吕祖谦、严粲,清用陈启源。其释音,明用陈第,清用顾炎武。其凡例九条及考定郑玄《诗谱》,皆有条理。立说严谨,皆有根据。然鹤龄学问深博,往往嗜博好奇,引经繁富,伤于芜杂。有海源阁杨氏旧藏钞本《诗经通论》,可能朱氏所录是书副本,其小注二本多有不同。是书有雍正六年刊本,康熙乙巳(1665)刊本及《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