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灵宝首入净明四规明鉴经
作者:佚名
太上灵宝首入净明四规明鉴经,此篇盖为宋元净明道诸经之一,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经文分四章,略言修持忠孝净明之道:〈玄本章〉称上士学道以忠孝为本,行忠孝者可以列于仙班。 〈修身章〉谓上士学道修炼,不必弃家入山,舍去荣华,只须「以心达心,以性达性」,则心性圆融而自然长生。 〈建功章〉谓下士以符水药饵救治疾病,以为有功,而非功也。唯忠孝净明之道可使天下太平,君上安而民自阜,其功不可胜计。 〈成终章〉谓仙学始乎孝,至道而学成。「净明之习,忠孝以为习,积忠孝之道,备矣。何谓净?不染物;何谓明?不触物。不染不触,忠孝自得」。全书语句辞旨,多与元初净明道祖师刘玉之语录相同,盖为刘玉或弟子所作。
章节列表
升序↑猜你喜欢的书
命运的内核
《命运的内核》是格雷厄姆·格林备受推崇的最高杰作。是格林对命运的探讨,穷尽了一个人在命运中会经历的一切考验:爱情、婚姻、家庭、事业、责任、怜悯、信仰。1948年获詹姆斯·泰特·布莱克纪念奖。2012年被评为詹姆斯·泰特·布莱克奖有史以来五大杰作。入选1998年兰登书屋现代文库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2005年《时代》杂志1923年以来百大英语小说,2015年BBC历史百大英国小说。二战期间,英属西非殖民地善良正直的警察副专员斯考比,为送妻子去南非度假,被迫向一名叙利亚奸商借债。在妻子离去之后,出于怜悯,他和从海难中生还的女子发展出一段恋情。在商人威胁利诱,以及责任和信仰等情感的折磨下,最终导致斯考比一步步走向了不可挽回的结局。
青霞集
明代诗文别集。沈炼(字纯甫)著。是集曾多次刊刻,初刻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题名《青霞文集》,凡6卷。隆万间,又重新刊刻《青霞文集》,凡9卷,附《褒忠录》1卷。此刻本前有其子沈襄《纪原》,说明此集编辑情况。《四库全书总目》议论此集时曾说:“襄言方炼被祸时,籍其家,毁其著述,又榜禁毋许藏匿副本。是编盖襄所口诵而心记者。然人子即能读父书,不应字句无讹至11卷之伙,此必别有藏本,不欲实言之耳。”卷首有嘉靖四十二年(1563)茅坤序,卷一至卷三为文,卷四为赋,卷五至卷七为诗,卷八为论草,卷九为兵说,卷一○、卷一一为尺牍。卷末附“年谱”等五卷。其文章劲健有气,诗亦郁勃磊落,肖其为人。
古乐府
乐府诗选集。元左克明编选。克明,豫章(今江西南昌)人,生平不详。其书自序题至正丙戌(1346),则当是元顺帝时代人。此书共十卷。专录唐以前古乐府诗,分为八类:古歌谣、鼓吹曲、横吹曲、相和曲、清商曲、舞曲、琴曲、杂曲。自序云:“首以古歌谣辞者,贵其发乎自然也。终以杂曲者,著其渐流于新声也。”此书编著时当参考了《乐府诗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据元童万元刻本《乐府诗集》李孝光序,称其书岁久将弗传,至正六年(1340),济南彭叔仪始得元本校刻,因谓《乐府诗集》校刻,“仅在克明成书前六年,其版又在济南,距江西颇远,则编此集时当未必见郭书,非相蹈袭”。但《乐府诗集》实有宋刻本,流传已久,左氏此书各类歌辞小序及各曲调题解,大抵采用郭氏之题解而加以简化。尤其是杂曲歌辞一卷,各曲调先后次序,基本上同于《乐府诗集》,因袭之迹,极为明显。但《乐府诗集》卷帙繁多,不便浏览,此书屏弃死气沉沉之郊庙燕射歌辞不录,于其他古乐府亦不全录,如《子夜歌》晋宋齐辞,《乐府诗集》有四十二首,该书仅录二十首。“所重在于古题古辞,而变体拟作,则去取颇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因此颇为后人重视。但其对《乐府诗集》的考订加以简化,有失妥之处。如郭书鼓吹曲辞题解引《宋书·乐志》之说,以为短箫铙歌至魏晋世始名鼓吹,然后引《晋中兴书》加以驳斥;此书略去《宋书》之文,而照录郭书驳论,变成无的放矢。更有误解郭书考订语者。郭书于吴声歌曲末尾录《黄竹子歌》、《江陵女歌》,引唐李康成语曰:“二歌皆今时吴歌也。”“今时”乃指唐代,左氏亦编入《古乐府》。故从研究角度言,此书颇多疵漏。有明嘉靖汪尚磨刻本。清初又有吴门刊本,不佳。
襄阳守城录
宋赵万年撰。开禧二年,金军二十万围襄阳,赵淳新知府事,以万馀人御之。自十一月至次年二月,大战者十二,水陆攻劫者三十有四。措置多方,出奇制胜,金军竟解去。万年时为幕僚,详录其事。后附战具诸法颇详。惟文多残阙,不尽可辨,为足惜耳。
春秋事义全考
十六卷。明姜宝撰。姜宝认为,《春秋》义在褒善贬恶,其中如所谓尊君父、讨乱贼、敦典庸礼、内安外攘的“经世之法”,也只于其叙事中见之。《春秋》“盖多直书而义见,即有笔削,其褒贬亦多于直书中概见焉,初未尝因一字以求一义。”“谬以为学是经者,不当于一句一字求圣人之褒贬,第观其所书之实,以求是非善恶之至。当考之《诗》所由亡,由成周政治之衰而成《春秋》之所由作;考之《左》之所以史,考之《公》、《穀》所以经;又考之经于以别传之真伪,于心求圣人所谓‘知我’、‘罪我’者在因笔削以寓褒贬,嫌于天子之赏善而罚恶,为圣人所不敢当,故自于其义为‘窃取’,而非胡氏所谓‘托二百四十二年南面之权’,圣人自以其褒贬敢于代天子赏善而罚恶也。如是以求,庶可以得圣人之心于是是非非、善善恶恶之中,即是是非非、善善恶恶以求圣人之所以传王法,之所以不易义。”此书因《胡传》“事详且核”,故多主之,然亦多参以己意。襄公昭公以下,《胡传》多阙,姜氏亦为之补葺。姜氏推重赵汸《春秋属辞》、季本《春秋私考》、周睦《春秋辨疑》、王樵《春秋经世》诸书,多采其说。此书之作始于隆庆初,成于万历十三年(1585)。《四库》系抄本收录。
新菩萨经
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可分为三种不同异本。三种异本结构大体相同,均为劝念佛、预示灾祸、劝写经、说明本经由来等,惟繁简不同。出于河西地区,时代当在晚唐。经中谓今年大熟之时,天降大灾,有十种横死,劝人日念阿弥陀佛一千遍,并传抄本经。不少写卷均有年代题记,大抵为敦煌被吐蕃统治时期,但多用贞元年号。本经历代经录均无著录,历代大藏经亦均不收,仅存于敦煌遗书中。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