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上大乘要诀妙经

作者:佚名
无上大乘要诀妙经

《无上大乘要诀妙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隋唐。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经文乃元始天尊授太上道君。称三界为火宅,众生不悟,故有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富人施舍财宝,虽功德无量,亦属小乘之法。唯有灵宝经为众经至尊,是无上大乘要诀至法。世人奉受或闻听此经,有种种功德,若毁谤不信此经,则有种种祸害。此书疑系灵宝派道士所作。

猜你喜欢的书

临川文钞

临川文钞

十六卷。宋王安石撰,明茅坤选评。坤(1512—1601),字顺甫,号鹿门。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至大名兵备副使。文学家、藏书家,曾选编《唐宋八大家文钞》一百四十四卷、《二苏文钞》四十八卷并加评语刊行于此。是本也坤所选编并加评语,红黑二色套印本,盖万历年间所刊。王安石文16卷,计上书1篇,札子、疏、状7篇,表、启36篇,书35篇,序12篇,记22篇,论、原、说、解、杂著25篇,碑状、墓志、表、祭文73篇。

小字录

小字录

一卷。宋陈思(生卒年不详)撰。陈思,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宋理宗时官成忠郎,国史实录院秘书省搜访。性情好古,旁收博证,用力甚勤。著有《宝刻丛编》,《海棠谱》,《书小史》,《书苑精华》,《两宋名贤小记》等。此书在陆龟蒙《小名录》的基础上,稍加推广,集史传所载小字,而辑成一编。明代沈宏正作《补录》并刊行之。鉴于陆龟蒙《小名录》编排丛杂无绪。所以,此书分条别类。先列历代帝王,自汉以后的诸臣则按朝代先后排列刊载。但亦有疏漏之处。如北周晋公宇文伊,小字萨保。见于本传,而此书漏略。有明沈弘正刊本。《四库全书》本。

雍正河南通志

雍正河南通志

河南地方志。清田文镜等修, 顾栋高等纂。八十卷。文镜,汉军正黄旗人。累官县丞、总督。栋高字复初、震沧,号左畬,江苏无锡人。康熙进士,官内阁中书,精通经史,著述甚富。明成化、嘉靖、清顺治、康熙五修其志。继康熙三十四年顾志之后,于雍正八年(1730)修成此志,是为六修。一百七十余万字。分圣制、舆图、沿革、星野、疆域、山川、城池、礼乐、兵制、河防、水利、 封建、 田赋、漕运、盐课、邮传、风俗、物产、职官、 公署、仓庾、学校、选举、祠祀、陵墓、 寺观、 古迹、帝后、名宦、人物、理学、儒林、文苑、 隐逸、列女、流寓、艺文、辨疑,凡四十二门。门下或列细目,共以百计。沿革门以下附有表、 图、灾异、形势、关津、桥梁、古今河道、河防、拾遗等专目。故后人讥其繁琐。但从内容上补前志缺遗甚多,如仿朱思本画方计里法,于通省、八府、七州绘制地图十九幅,其中山脉河流宁详勿略。顾志多漏开封、南阳州县,本志据各史地志核实备载。名宦、人物、宁慎毋滥。邮传、选举、盐课三志较顾志为详。增设礼乐、水利、漕运、理学、儒林、文苑等门。艺文志部分内容入职官志,故由十五卷缩为八卷。所增门目内容多有关国计民生。另有中岳嵩山图、王屋山图、周公营洛图、万寿宫图等十五幅,以归淮图于水利价值最大。卷五星野门所附祥异,详载有关河决、地震、旱灾具体情况。山川门按府州县三级分载山、岳、河、堤等数以百计。田赋门所记地亩、田赋、户口、人丁,可补正顾志之误。书末附录多成语典故,如河伯娶妇、上元灯影、仁和酒肆、汴宋六更等。可供研究河南历史、民俗参考。有雍正八年初刻本,光绪二十八年(1902)补刻本。张万钧《河南地方志浅论》 (载《史学月刊》1980、3)、 《河南地方志论丛》 (1985年吉林省图书馆学会铅印本)可供参考。

黄帝阴符经夹颂解注

黄帝阴符经夹颂解注

黄帝阴符经夹颂解注,原题「南昌修江混然子王道渊注」。王玠字道渊,元末明初全真派道士。原书三卷,《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收入,合为一卷。是书经文取四百余字本,分卷而不分章。其注皆先释经义,后附颂语,故日「夹颂解注」。卷首有作者自序及《解题》,内称:「万物皆有形日阴,万物皆有性命日符,万物皆有自然之道日经」。又日:「阴符二字,身心也,性情也,水火也,神气也,铅汞也,龙虎也,动静也。乃为修丹之根本,养道之渊宗」。其解「阴符经」之义颇为穿凿。注文反复讲述惨炼内丹之理论及方术。多引魏伯阳、施肩吾、张伯端之说以及丹经,间涉儒释之言。可谓以丹道释《阴符》之集大成者。

筠谷诗集

筠谷诗集

诗别集。明李辕(号筠谷)著。一卷。存诗仅二十余首,多为应酬之作。本集一般附载于其父李晔的《草阁诗集》之后,主要版本有《四库全书》本、《湖墅丛书》本、《武林往哲遗著》本。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

颂数六百,世亲菩萨造,唐玄奘译,一卷。俱舍,译曰藏。包藏之义。包藏根本阿毗达磨论要义,故谓之俱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