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丹内篇

作者:佚名
阴丹内篇

阴丹内篇,撰人不详。似出于宋元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清部。此篇不足七百字,言阴丹秘诀,其丹法以采阴炼阳为纲要。所用药物为紫廷红铅、玉蜂琼浆、丹壶炎光,三物以斤两计之,文武火锻之。「以铅聚汞,以汞聚神,以神守形。以气引药,以药引年,以年炼形。」全篇辞旨隐晦。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禅与日本文化

禅与日本文化

日本著名禅宗学者铃木大拙在美、英各大学开设“禅与日本文化”课程的教程。原系1938年用英文写成的单行本,后由日本人北川桃雄整理翻译,收入《铃木大拙全集》第11卷。中文版本即依照日文本1981年版译出,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于1989年第一次出版发行,并被编入《新知文库》丛书。全书9万余字,分为7个部分:禅学入门;禅与艺术;禅与武士道,禅与剑道;禅与儒学;禅与茶道,禅与俳句。这本书原为外国人而作,重在介绍宣扬,较少研究的性质。作者站在禅的立场上,通过对中、印、欧三大文明系统的比较,对“是否可以说禅就是构成日本特质的唯一要素?是否可以说禅的精神就是日本、中国、乃至东方的精神?”等问题,做了十分肯定的回答。本书并未涉及禅与日本文化的全面关系,而是从日本文化生活的几个典型方面入手。作者总结出日本艺术“体现一种特有的非对称性和深朴、简练”,显然是受禅宗“中一即多,多即一”这种观念的影响;而在一般人眼中穷兵黩武、嗜杀成性的武士道、剑道,则是根植于禅的“万物皆空,生死无二”,是为斩除人对生死的执着,斩除人自身的贪欲、瞋恚、愚痴;作为日本人文化生活的一种特殊样式的茶道、与禅的相通之处就在于对事物的纯化;而在日本诗歌的代表形式之一——徘句艺术中,起决定作用的恰是“禅不靠任何理性或概念的东西而只靠直觉去体悟生命的神秘以及与实在本源相关的佛理。”本书作者铃木大拙长期致力于向西方介绍佛教和禅宗,使欧美思想界第一次真正认识到东方思想的精髓,因此被誉为“世界第一禅者”和“东方的圣人”。其著作中的许多论证多出自于某种纯主观的体验,而且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日本文化的优越感。这些都有待读者以自己的“智性”在鉴赏获益之余,作出应有的判断。

文化模式

文化模式

美国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1887~1948)著。出版于1932年。作者在本书中把个体心理学的概念,运用于团体分析之中,把文化设想为一个综合的整体来研究。作者认为,人类的文化是人格的无限扩展。各种文化,伟大的或渺小的,原始的或现代的,都是人类潜能这个巨大弧圈上的某些特征,因此,各种文化是无法比较和进行价值判断的。作者着重对3种文化类型进行了研究。第一种是新墨西哥州的祖尼印第安人,这种文化类型崇尚温和,埋没个性,对一切都采取温和、节制的态度,注重礼仪,因而被称为日神型。与之相对的是温哥华岛上的夸库特耳人,他们崇尚暴力,偏爱个人竞争和对抗,喜欢自我夸耀,被称为酒神型。还有一种是美拉尼西亚的多布人,无法无天,背信弃义,反复无常,被称为妄想狂型。作者反对用一种文化模式来判定个体的行为,认为精神病患者主要是个体与所处的文化环境不相符,如唐诘诃德战风车,如果承认了文化的连续性,这个问题就可解释。文化的另一特点就是其相对性,这不仅是一种更现实的社会观念,也是文化宽容的新基石。

康熙延安府志

康熙延安府志

康熙《延安府志》反映范围包括现在延安、榆林两市全境和铜川市宜君县。清顺治十七年(1661)牛天宿任延安知府时倡修《延安府志》,继任者王廷弼、陈天植续修,康熙三十八年(1699),吴存礼任知府后,对府志稿终审定稿后始刻印,康熙四十三年离任前印毕。从始修到印成志书,先后经6任知府,历44年。雍正七年至乾隆二年徐洹瀛任知府期间,手写增补了少数内容。本志在写作体例上以志分卷,共10册,全志分10个专志,即舆地、建置、田赋、兵防、秩祀、官秩、选举、人物、纪载、艺文,每志1卷,共10卷;各专志视内容多寡分目,全志共56目。志目之下,按19州县,卫所、道、营堡依次分别记述。本次校点对原志文进行了校点,对原来的通篇文章依据逻辑关系进行了分段,对模糊不清或空缺的字参考其他资料尽量进行了补正,对原志中的生僻字、生僻典故、重要的人物、地名、历史事件等做了注释。

桂故

桂故

广西地方志。明张凤鸣撰。八卷。凤鸣有《桂胜》已著录。张氏世居粤西,熟知山水,留心桂事,故于万历十三年(1585)纂成桂故、桂胜十二卷,其后八卷即为是编。约一万三千字。卷首有序。凡郡国、官名、先政、先献、游寓、杂志六门。郡国以史志考历代沿革,辨今之桂林非古之桂林。官记历代官制设置。先政载张九龄、李商隐、范成大等百余人传。先宪记曹邺、张茂良等十余人传。流寓附外方载黄庭坚、了真等十余人传。杂志记述与少数民族有关的人和事,其中《平蛮碑》、《平交趾记》等,有较高史料价值。记事多采金石文,词简有要,博而有据,结构严谨,取材繁简得当。 《四库全书总目》称其在明代舆地记中,可与《武功志》、 《朝阳志》 “鼎立而三也”。有万历刻本, 《四库全书》本, 《古学汇刊》本。

天仙金丹心法

天仙金丹心法

古代内丹术书。又称《八祖金丹心法》,简称《金丹心法》。卷首有清柳守元题词,书盖出于明末清初。托名吕洞宾、韩湘子等八仙著。原书十六卷,分立志、端品、悔过、迁善、筑基、炼己、安炉、采药、起火、熄火、结胎、养婴、积行、行功、面壁、飞升等十六篇。主张性命双修,培养后天三品(精、气、神)以复先天。据中国道教协会闵智亭、李养正考证,此书乃为嘉庆年间全真道士柳守元托名古八仙所著,其版本有二,一为光绪《重刊道藏辑要》壁集,一为松飞破译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出版。书中八仙为:三山笛史韩湘、蓬莱道人张果、紫微垣山(酿花墨客)蓝养素、醒眼道人(富贵解人)曹器杰、铁杖老人李元中、盍缕道人何淑清、秕秕道人钟离权、回道人吕岩。另外,除了八仙之外,书中还搬出了张道陵、葛洪、许逊、苏郎、刘海蟾、丘处机、白玉蟾、张伯端等等一大堆的关公战秦琼式的作序。然此书大旨应是全真道北宗的清修法,关涉全程而详细精切,读者自能鉴识。

方等三昧行法

方等三昧行法

全一卷。智顗所说,门人灌顶笔受。为行方等三昧之仪轨作法。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又称大方等行法、方等三昧仪、方等忏仪、方等行法等。方等三昧与法华三昧同属摩诃止观四种三昧中之半行半坐三昧,乃基于大方等陀罗尼经之行法,为诵持陀罗尼,忏悔行道,期以延年增寿,得现世利益之单纯行法。另国清百录亦收有方等忏法,为此行法之别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