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清元始玄黄九光真经

作者:佚名
玉清元始玄黄九光真经

玉清元始玄黄九光真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此经首录四言经文三百余字,谓大梵天非无非有。真体自然,降神流世,为人精魂,阳魂护精,阴魂育血。世人若能抱一守真,可保真体不变,化俗成真,复归于大梵天。又称常诵此经,可使精血内凝,形神和合,邪魔隐避,「久而神炁相合。凝神为体,聚精为质」。篇末附元始天尊说《混元劫一普度万灵神咒》。

猜你喜欢的书

死恋

死恋

一直没有家室的画家奥利维埃·贝尔坦深深地爱着他的模特纪叶罗阿伯爵夫人,但是伯爵夫人对他的爱总是停留在精神层面,不越雷池一步。十多年过去了,伯爵夫人的女儿安耐特已长成了妙龄少女,画家不由自主地愿意同安耐特亲近。伯爵夫人认为安耐特对画家的吸引力几乎和自己相当。她对这一点也不生气,高兴他能在她们之间找补一些被她剥夺了的家庭温暖。她尽可能地把他束缚在她们两人之间,自己演母亲的角色,使他几乎相信自己是这个女孩子的父亲,使得将他俘获在这间屋子里的柔情添上一分新的色彩。但是画家对夫人的渴念长期以来已经有些怠懈了,现在见到了再造了她的青春(指安耐特),这渴念又重新炽烈起来。伯爵夫人终于发现画家爱上了安耐特,她开始有意地避免两个人见面。画家的心在煎熬着,在意识模糊的状态下他蹒跚的身躯和满头的白发滚入了车轮下面。最后,他握着伯爵夫人的手离开了这个伤心的世界。

敦煌变文集新书

敦煌变文集新书

变文总集。潘重规编著。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研究所敦煌学研究会敦煌学丛书第6种。1983、1984年印行。分上、下两册。本书是在《敦煌变文集》基础上重新进行勘校的新校本,首先在编排次序上有所不同。编者根据变文的发展过程和变文的形式与内容编排的,共分8卷。卷1押座文9篇,卷2讲经变文23篇,卷3—4讲佛教故事变文24篇,卷5—6讲历史故事变文19篇,卷7对话体变文9篇,卷8附录变文,《搜神记》、《孝子传》2篇,凡86篇,比《敦煌变文集》增录8篇。书末还附有《敦煌变文论文目录》、《敦煌变文新论》以及敦煌原卷的部分影本。本书针对《敦煌变文集》的录文,进行详细的勘校,凡订正处皆加“规案”,以示区别。其特点主要表现在校正《敦煌变文集》大量转录失真和书写体例上的错误,考辨一批俗字,显示出编者深厚的功力。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勘成果,以及误校、漏校之处仍多。总的说来该书仍不失为《敦煌变文集》的新校本。

儒医心镜

儒医心镜

《儒医心镜》一书,原抄本中未见撰者与抄写者,书中每篇后,有“田氏考之曰”之语,田氏当为整理补充与抄写之人,然其事迹无法考。从此书引用书目看,下至明代,又不避“常”、“玄”等明末及清代之讳,因此,成书年代疑为明朝中期以前。此书开篇以歌诀形式记述了二陈汤、四物汤及小柴胡汤的加减法,基本涵盖了此三张方剂在临床上常见的兼症及用药变化,言简意赅,便于记诵,有很强的实用性。其后记载了二十六种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病机、用药治法,其编写体例与宋代以来的内科重要方书大致相同。每篇先综合医经及前代诸医之论,叙述本病的分类、代表症状、辨证规律、治疗大法及预后,下列代表方剂及具体煎服法,然后再由田氏对此疾病的辨证治疗进行补充。

太平花

太平花

现代长篇小说。张恨水著。初载1931年9月1日至1933年3月26日上海《新闻报》副刊《快活林》。上海三友书社1933年6月初版。收作者《自序》1篇。作品以北京黎明报旅行记者李守自在江北地区的采访活动为线索,描写“九一八”事变前后中国动荡不宁的社会现实。前半部分主要反映军阀混战、同室操戈的动乱现实,后半部分主要描写“九一八”事变以后国难当头,各路军队尽弃前嫌,保家卫国,同仇敌忾的抗战生活。全书穿插着李守白与韩小梅和贞妹两位少女的爱情纠葛。作品中的太平花是江北安乐窝三宝的总称,一是稀世名花,二是江北地区的流行小调,三是美丽的乡姑韩小梅的别名。这里寄寓着中国人民希望和平、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作品通过“如有如无的太平花和那实实在在帝国主义者侵略的利器飞机的互相照映”,“象征着中国的情形”,其主旨是以太平花这一“国家之瑞征”来“反映国家之不太平”(《自序》)。

创造

创造

茅盾的第一篇短篇小说,1928年2月完成,最初发表于同年4月,《东方杂志》25卷8号,署名茅盾。先后收入大江书铺1929年7月出版的《野蔷薇》、天马书店1933年4月出版的《茅盾自选集》,及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3月出版的《茅盾文集》第7卷、1980年4月出版的《茅盾短篇小说集》。叙述父亲已死、且小有财产的青年君实要亲自“创造”一个半新半旧——继承中国五千年文化传统而又是解放了的女子——的理想夫人。但两年后,君实创造结束之日,也是他理想失败之时,夫人不辞而别。这是一篇通过谈妇女解放来谈中国社会解放的作品,证明了中庸之道的失败。说明被解放了的思想是束缚不住的,它将冲破一切阻拦,勇往直前。表明了革命虽失败,并且还会失败,但最后终于要胜利的信念。《创造》标志着写《幻灭》以后,茅盾第一次思想上的变化。在艺术上,茅盾构想用古典主义戏剧的“三一律”来试写小说:两个人物,在一个早晨,在一间房子里发生的矛盾。

法界安立图

法界安立图

凡六卷。明代仁潮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五○册。乃叙述世界建立之次第,分为七章,即:略明南洲、广步大地、遍观三界、大千劫量、游诸佛刹、研穷法界、法界总论等,共收一一五则,书成于神宗万历十二年(1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