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仙观记
作者:杨智远
一卷。宋杨智远撰。传说西汉末年有位叫梅福的,曾修道炼丹,飞举成仙。后人称其为梅仙,并于其成仙处修建宫观以祭祀,其观名为梅仙观。杨智远撰此书就是编记梅福仙迹。此书收有《梅仙事实》一篇,详述梅福居官、修道、炼丹及飞举成仙之事,以及梅仙山残存梅福遗迹与宫观情形,此篇不著撰人名姓;据其记称“自汉至今凡二十二丙寅”,知其为唐人所作。其次收唐末诗人罗隐(833—909)所撰《梅先生碑》及萧山明、萧泰来碑题。又收宋代加封梅福尊号及修建仙坛观敕文六篇(即所谓“敕诰”);又次收录宋人有关梅福及梅仙观赞颂诗词题记共四十余篇。其内有苏辙、黄庭坚等名流之作。所收诸篇除《梅仙事实》不署名外,其余各篇都标作者姓名。其中有李义山诗一首,据清厉鹗《宋诗汇事》知其为宋代李义山所作,而非唐代李商隐(字义山)所为。据其书所收、萧山明碑题称咸淳六年(1270)六月朔,知此书成于宋度宗时。总观全书所收篇章,有名流之作,也有粗鄙之文。然其无论俗雅之作皆为唐宋之品亦属可贵,对后世研究仙家道流,不无可参考之处。现存明《道藏》本,清《四库提要》据浙江汪汝瑮家藏本,著录于道家类存目。
杨智远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经济类编
《经济类编》100卷。明人冯琦编撰。冯琦未编完即去世,由其弟冯瑷和弟子周家栋、吴光仪等稍加排纂,删定而成。《经济类编》全书分为23类。其性质、体例,大致与《册府元龟》相近。但《册府元龟》只录事迹,此书兼收文章;《册府元龟》仅据史传,此书则诸子百家,无所不包。虽兼容并收,内容略嫌庞杂,但征引材料丰富而又谨严。其体例、内容,均比一般明代类书为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此书曰:“史称琦明习典故,学有根柢,此亦可见一斑。惟此书既非琦手校,其间所录诸条,瑗等有所损而弗能益,故或详或略,不尽均齐;又离析合并,未必一一得琦本意,故分隶亦间有参错。然网罗繁富,大抵采自本书,究非明人类书辗转裨贩者比。惟编内所收皆义属正大。而道术类中有神妖诸琐说,物类中有宝鼎琴酒诸琐事。概以体例,颇属芜杂。是则尺璧不免于微瑕,大木不免于寸朽,分别观之可矣。”全书分为23类,即帝王、政治、储宫、宫掖、臣、谏诤、铨衡、财赋、礼仪、乐、文学、武功、边塞、刑罚、工虞、天、地、人伦、人品、人事、道术、物、杂言,可谓“采摭繁富,颇为赅洽”。[改]
益古演段
《益古演段》是元朝重要数学著作。元李冶(见《测圆海镜》)1259年撰。李冶去世后于至元十九年(1282)由李师征刊刻,砚坚序,今不传。明修《永乐大典》(1408),将其抄入。清乾隆间《四库》馆臣由《永乐大典》中将其辑出,加以校勘,收入《四库全书》。嘉庆二年(1798)李锐以《四库》本为底本,重新算校,由鲍廷博刻入《知不足斋丛书》。后来,同治十三年(1874)丁取忠《白芙堂算学丛书》本、光绪二十四年(1898)刘铎《古今算学丛书》本、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本,均是《知不足斋丛书》本的翻刻本或排印本。 李冶在本书自序中进一步阐发了他对数学重要性的看法,指出“术数虽居六艺之末,而施之人事则最为切务”。他自述本书的前身是《益古集》,据祖赜《四元玉鉴后序》,《益古集》的作者是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县)蒋周,生平不详,估计为北宋人。李冶认为《益古集》成就可与刘徽、李淳风相颉顽,而“其閟匿而不尽发”,数理不清晰,于是“再为移补条段,细繙图式,使粗知十百者便得入室啗其文”,遂成是书。
金丹要诀
古代外丹术书。明伍守阳撰。一卷。主要论述炼丹的理论和方法。它以“先天”与“后天”、神气与形体的相互关系,论证外丹须与内丹相结合。“内丹者,守雌抱一,以有为无,凝成一点纯阴之体。外丹者,七返九还,自无而有,结成一点纯阳之气。二丹合,而为神仙,为天仙,为大罗金仙。”全篇由《金丹大旨》、《先天契后天说》、《制凡银凡铅真诀》、《制凡砂凡汞下手真诀》、《筑基说》、《死砂接生砂真诀》、《补母说》等构成,主旨为论述内外丹相结合才能成仙。收入《道藏辑要》毕集六、《道藏精华录百种》第一○册。
诗式
诗论。唐释皎然撰。五卷。皎然有《昼上人集》已著录。此编第一卷总论诗歌原理及五格之第一格。二卷以下卷各一格,分论五格之后四格。作者分诗为五格,以评高下。以论诗歌风格为主,“高”、“逸”、“贞”、“忠”、“节”、“志”、“气”等十九字概括诗的境界或风格。它以探求诗歌的艺术标准为务,标举论诗宗旨,也品评具体作家作品,但精华部分在理论。他认为诗的最高标准是“真于情性,尚于作用,不顾词采,而风流自然”、“但见情性,不睹文字”、有“文外之旨”,他认为只有谢灵运的诗达到了这个标准,又用具体作品说明谢诗“能上蹑风骚,下超魏晋”。
墨子闲诂
注释书。清孙诒让撰。15卷。汉晋以降,墨学地位日下, 《墨子》一书,无人研究整理,传诵既少,注释亦稀,阙文错简,无可校正,衍夺误,沿袭不改,古言古字,更不可晓,墨学几成绝学。至清代,学者毕沅等始为之校注。清末,孙诒让用明吴宽写本、顾千里校道藏本作校本,别为写定、又纂集毕沅、苏时学、王念孙、王引之、俞樾、戴望、洪颐煊等清人校注,并附己见,撰成此编,为研究墨学成就最高之作。卷首有俞樾序、诒让自序。自序称许慎注《淮南子》,书题名《鸿烈闲诂》,“ 者,发其疑牾;诂者,正其训释。今于字义多尊许学,故遂用题署。”俞序称此书“乃集此说之大成”,“盖有《墨子》以来,未有此书也。”书前有《目录》1卷,列卷篇之目,述历代志书及书目所录篇目之异。书尾有《附录》1卷,附《墨子篇目考》、《墨子佚文》、《墨子旧叙》3篇。又有《墨子后语》2卷,附列《墨子传略》、《墨子年表》、《墨子学传授考》、《墨子绪闻》、《墨学通论》、《墨家诸子钩沉》等6篇,为重要研究资料。今有《诸子集成》本。
维摩经疏记钞
维摩经疏记钞,卷四、五,唐道暹私记,内题维摩经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