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无英真童合游内变玉经

作者:佚名
上清无英真童合游内变玉经

《上清无英真童合游内变玉经》,撰人不详。从内容看,应为东晋南朝上清派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经言存思「无英真童」之法。无英真童是人体内神君之一,《上清大洞真经》中有存思此神之法。本篇所述道法则更为详明,经文称无英真童在人身中,思之即来,来即同游,混合而变。存思之法,闭目向日月,静候无英前来,见红紫宝色中有百花纹,转如车轮,以鼻引之贯人丹田。令无英内游身中,久之则可见无英形状,成为上清仙真。

猜你喜欢的书

宛陵集[标点本]

宛陵集[标点本]

60卷,《附录》1卷,宋梅尧臣撰。其诗初为谢景初所辑,仅10卷。欧阳修得其遗稿增并之,亦止15卷。其增至59卷,未详何人所编。此本为明姜奇芳所刊,卷数与《通考》合,惟无外集。陈振孙谓《外集》多与《正集》复出,或后人删汰重复,故所录者止此耶。此集收赋19篇: 《红鹦鹉赋》、《述酿赋》、《灵鸟赋》、《鸤鸠赋》、《麈尾赋》、《针口鱼赋》、《凌宵花赋》、《灵鸟后赋》、《鱼琴赋》等。梅赋的特点是思想性较强,多为针对现实而作。该集有明正统己未宣城太守袁旭廷辅刊本、康熙丁卯梅氏刊本、康熙壬午震泽徐氏刊本、道光庚寅宣城令梁中孚刊本、宋绍兴十年宣城刊本、元刊本、清康熙中宋牧仲刊本、康熙己酉柯炌刻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等。

解愠编

解愠编

笑话集:明佚名撰。不分卷。作者原署“乐天大笑生纂集,逍遥道人校刊”,不知编校者真实姓名。文前有“粲然子”评语:“古今漫录,雅俗兼收,义存箴警,一笑舒忧。”可见该书内容与编者意图。书中收笑话一百余篇,其中多数从民间流传中记录下来,虽经编者润色而不失原貌。内容多讽刺贪官污吏、官衙黑暗,语言清新活泼,构思多有艺术性。有万历间刊本。路工《访书见闻录》可资参考。

笔梦叙

笔梦叙

笔记。清佚名撰。一卷。作者姓氏事迹均不详。约九千字。内容叙述清侍御钱岱一生富贵逸乐生活及最终风流云散的凄凉境况,旨在阐发人生如梦思想。文笔凝炼、叙事生动。有民国年上海文明书局《说库》本。

蜗牛舍说诗新话

蜗牛舍说诗新话

1卷,民国范罕撰,诗学理论著作《蜗牛舍说诗新语》,作于1923年,体现出时代的“通变”思想,既“通”在融贯中西的学术观念上,又“变”在独特新颖的自我见解中。不仅如此,范罕更做到“通中有变”,在充分认定诗人个体的主导情感位于首要位置的前提下灵活作诗。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范罕别于世俗的价值取向展露出他特立独行的个性,正是真我的完好传达,于诗作中则表现出葆真写心的自然清新之风。

近代史思辨录

近代史思辨录

中国近代史专著。陈旭麓著。1984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陈旭麓(1918—1988),中国近代史专家。湖南湘乡人。1943年毕业于贵阳大学历史社会学系,先后任教于贵州修文中学、湖南起陆中学、重庆赣江中学。1946年受聘于大厦大学。历任讲师、副教授,兼任圣约翰大学教授。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副主任、研究生处处长、副教务长,校党委委员,教授。本书近35万字,选录了作者34篇文章,可分为4组。第1组属涉及全局的综论,对中国近代史的年限问题、农民起义与人口问题、“夷”与“洋”关系问题、爱国与卖国的斗争问题、“中体西用”问题和《革命与改良》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第2组属个别事件的考索,分别论述了戊戌维新、清末革命党人的纪年、清末新军对辛亥革命的贡献、辛亥革命史的分期、“五四”前夜的政治思想逆流和论“五四”初期的新文化运动等问题;第3组为人物思想的分析,评析了龚自珍、冯桂芬、洪秀全、光绪、梁启超、谭嗣同、章太炎、孙中山、邹容、陈天华、宋教仁、杨度的思想特点及其贡献。第4组为文献书刊的论序,集中了作者为《中国近代史词典》、《传教士与近代中国》、《宋教仁集》、《瞿秋白年谱》等书所写的前言和序文,还收录了作者对《李秀成供》和《国民日日报》的质疑和评论。本书带着强烈的政论色彩和时空色彩,是一部水平较高且富有文彩的史学论著,深受社会欢迎。

起信论一心二门大意

起信论一心二门大意

一卷。梁释智恺撰。智恺,俗姓曹,住杨都寺,受业于法泰,后依真谛三藏。于天嘉四年(563)翻译摄论,次年翻译俱舍,并作疏注经,共达上百卷。《起信论》,全称《大乘起信论》,印度马鸣著。梁真谛译,智恺笔受。该论是以如来藏为中心理论,为发起大乘信根而作的一部大乘佛法概要论书。此论内容分为五分:一因缘分,二立义分,三解释分,四修行信心分,五劝修利益分。于因缘分中,列有八种因缘。于立义分中,指明大乘的实质,一是法,即众生心,心能摄一切法。二是义,有体大,相大,用大三义,为诸菩萨所乘,故称名大乘。于解释分中,分三段详加注解。于信心分中解说起信,提出信真如,信佛、信法、信僧四种信心,修施、修戒、修忍、修进、修止观五种修行。在劝修利益分中,叙说闻此大乘法的利益功德。在以上五分中,第一因缘分又为此论的序分,第二、三、四三分又为此论的正宗分,第五劝修利益分又为此论的流通分。或又以此论最初归敬颂为序分,最后回向颂为流通分,全论五分为正宗分。智恺作《起信论一心二门大意》,就是依《起信论》所阐发的中心思想,即“清净法界之一心,立真如生灭二门之大义”,对此作出疏解。有关 《大乘起信论》的注疏,除此而外,国内还有隋代昙延的《论疏》二卷(今存上卷),慧远的《义疏》二卷,法藏的《义记》五卷,《别记》一卷,宗密的《注疏》四卷,昙广的《略述》二卷(敦煌写本),《广释》若干卷,宋代子璇的《疏笔削记》二十卷,《科文》一卷,明代真界的《纂注》二卷,正远的《捷要》二卷,德清的《直解》二卷,《略疏》四卷,通润的《续疏》二卷,智旭的 《裂纲疏》六卷,清代续法的《疏笔削记会阅》十卷,民国梁启超的《考证》一卷等。由于《大乘起信论》早已传入朝鲜和日本,故朝鲜和日本也多出此论注疏。《起信论一心二门大意》对执持、研习大乘教法具有很高参考价值。现有北京刻经处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