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清胎元内养真经
作者:佚名
玉清胎元内养真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问。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此经原题:「玉清宝神元台真君下传」。经文乃元始上帝对太上老君进述。内称:下土之人外为酒色所贼,内为思虑所萦,因而精虚气衰,残其本寿,沦为下鬼。上帝授道君胎元之道,其道「以外玄牝合内玄牝,以外真神补内真气,聚集天之珍宝,养我胎之元精,使神生于胎,气恋于神。心君潜御,气息调匀,万神敬礼,群魔束形」。修行此道,当先学定心。「心定气住,气住神全,神全形固」。谓上品之人渗之则寿命无量,中品之人修之可延年住世,下品之人修之亦可远情欲、淡名利。篇末称太上老君受命与紫光天母共以此道普度有情,并附颂文一首。
猜你喜欢的书
康熙几暇格物编
清朝康熙皇帝在万几之暇所作的一本笔记,内容主要是对天文、地理、古生物、动物、植物、医药、哲学等科学文化现象的调查、实验。其中有不少独到的见解,如“白龙堆”条中对沙丘形状、走向是由当地的风向决定的;“御稻米”条中采用单穗选择获得优良稻种的方法;等等。
高斋漫录
笔记。宋曾慥著。此书所记皆 北宋之事,“上自朝廷典章,下及士大夫事迹, 以至文评诗话、诙谐嘲笑之属,随所见闻,咸登 记录”(《四库全书总目》)。其中一些有关朝廷 典章制度的记载,可补史志所未备,有较高史 学价值。又书中记王安石、苏轼事迹颇多,故于 文学史研究亦可资参考。本书陈振孙《直斋书 录解题》卷一一著录为二卷,但原书已佚,仅 《学海类编》等书中收有残篇。清修《四库全 书》又从《永乐大典》中辑出若干条,其篇幅较 《学海》本多十之三四,又将《大典》无而《学海》 有者并入,合为一卷。故今存传本为二种:《学 海类编》、《古今说海》、《历代小史》等为一种, 卷帙较少;《四库全书》、《墨海金壶》、《守山阁 丛书》、《丛书集成初编》为一种,篇数较多。
传奇汇考标目
戏曲目录专著。清无名氏撰。凡2卷。著录元明及清初100多位戏曲家的作品名目,作家名下只记字号籍里,少数作品后附有简略提要。书中保存不少作家及曲目珍贵资料,但有些记载亦颇觉可疑。据所录作品,约成书于康熙末年。原书附于《传奇汇考》前,但著录多与之不符,并非《传奇汇考》的目录。今存两种抄本:一为附录本,所载基本为传奇;一为宝敦楼旧藏抄本,今称“别本”或“增订本”。此本所录与前者差异较大,不但数目多出不少,而且记载特杂,既有传奇,亦有少量杂剧及诸宫调,蔡寄甫、邵茗生曾过录有增订本,文化部艺术局藏。通行的是《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
中德通商条约
德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自“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五口通商后,德国也想从中国捞取种种特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德国趁机向清政府提出比照英、法订立条约的要求。1861年(咸丰十一年)9月2日,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崇纶、三口通商大臣崇厚与德使阿里丕艾在天津签订此约。共42款。附“专条”、“三汉谢城附列条款”。主要内容为: (1)两国互派使臣驻扎彼国京城。(2)准德在中国各通商口岸设领事馆。并准德人在各口岸通商、赁房、买屋、租地及建造教堂、医院、坟茔等。(3)持照德国人准往内地游历,保护德国传教士。(4)规定商船交纳税钞及通商各项条例。(5)互交逃犯。(6)两国人民相涉案件,由中国官员会同领事审断;中国人欺扰德人而犯法者,由中国官员按中国法律治罪;德国人欺扰中国人而犯法者,由领事按本国律例治罪。德国属民之互控案件,由德官员查办。如德国属民与外国属民相涉案件,与中国无关。(7)中国今后所有施于别国之利益,德国“无不一体均沾实惠”。“三汉谢城附列条款”规定“律伯克、石磊门、昂布尔三汉谢城议事厅亦准自派领事官前往通商口岸,办理本城事务”。借此条约,德国从中国攫取到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与德国人深入中国内地活动等特权。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普利道场性相通论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普利道场性相通论,九卷,清咫观述,又云鷄园水陆通论,出楼阁丛书。见新编续藏。
圣大总持王经
一卷,赵宋施护译。佛为阿难说四咒。能知七生、十四生、二十一生及倍倍生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