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大炼内旨行持机要
作者:佚名
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唐宋间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玉诀类。此书言「壶中造化」之法,即灵宝道士炼度己身罪魂,使超升上天之法术。其法先礼拜诵经,然后引炁直人丹田,聚九炁之光而结一婴儿,状同己身。婴儿上升脑部泥丸宫,化为宝珠(又称黍米珠)。其次存思三十三天万圣千真浮空而来,皆人宝珠之中。元始天尊放眉间白毫相光,下照酆都九幽诸狱,使诸狱化为净土。然后存思十万飞天神王迳人诸狱(即两肾以下幽明之所),赦宥诸罪魂。然后存思赤龙(舌头)拨动华池神水(口水),咽入水府天河,诸罪魂入浴河内,暖然如春。最后存想脊骨为升天大法桥,有金童玉女引导诸亡魂升桥上至朱陵火府。诸亡魂经过火炼,由火龙载飞,直至玉清境,朝拜元始,致身宝光中。至此,修行者「冥心寂然,物我兼忘」。此灵宝炼度之法为内丹修炼法。
章节列表
升序↑猜你喜欢的书
止息盛怒
大多数读者只知道泰戈尔是一位诺奖诗人,却不知道他小说写得也很好,是印度近代中短篇小说的创始人。打开这本书,你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泰戈尔,一个用诗意写小说的瑰宝作家。本书精选的21个短篇,内容涉及印度的种姓阶层、婚姻制度、社会习俗、女性地位、家庭伦理等,即使年代久远,依然有着很强的人文关怀,充满哲思、优美的笔触使这些故事的现实回响尤为深远。作品中既有对平等、尊严、自由、爱情的追求,也有对生死、人性的探索,这些主题在他的诗意之下显得格外悲悯动人。有的被改编成电影,名留宝莱坞;有的在坊间传颂,成为传世名篇。
灵宝众真丹诀
灵宝众真丹诀,撰人与时代不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玉诀类。书中载外丹法八种:即还魂丹法、紫金丹砂法、金碧丹砂变金粟子法、羽化河车法、金华黄芽法、几公白法、九转炼铅法、神化金丹法。每一法皆列举用药、炼制程式及服法、功效。所用药物多为铅、汞、雄黄、矾石等矿物药,亦有兼用草木药者。
草山残梦之七:五·二四事件
长篇历史小说。唐人著。写于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从蒋介石逃离大陆写起,直至蒋客死台湾,描写了蒋家父子及蒋氏家族在台湾复杂环境中的种种活动及心理状态。《草山残梦第七集 五·二四事件》围绕 “五・二四” 事件展开,详细描述了该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一事件通常是台湾社会矛盾激化的一个体现,涉及到民众对国民党统治的不满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冲突和动荡,反映了当时台湾社会的不稳定和国民党统治面临的危机。
韩愈诗选
唐诗别集选注本。今人陈迩冬选注。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以魏仲举《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集》坊本为底本,参以别种版本。全书精选韩诗九十五首。以古体诗为主,兼选近体;风格以雄健浑厚为主,兼选其他;素有定评或于某一方面能反映韩诗特点者亦多选人。注释部分杂采众家之言,间出以己意,用力最勤,颇见功力。既有对诗人所处时代背景、生平行迹、思想生活状况之提要介绍,亦有对韩诗名作艺术特点之简要分析。诗注部分慎择旧评,取其精华。多以韩诗、韩文注释韩诗,于比较中见诗意,且多所发明。如《汴泗交流赠张仆射》与《雉带箭》二诗之比较,《嗟哉董生行》一诗与《送董邵南序》一文之比较等。选注者注意对疑点、难点之疏解。如对《岳阳楼别窦司直》中“趣有获新尚”句,注释为“即‘趣尚有新获’。趣,音义同‘趋’”;《嗟哉董生行》中“或山于樵,或水于渔”句释为“或樵于山,或渔于水”之错综句法,等等。本书注者不盲从古人旧注,且常发前人所未见。如《赴江陵途中寄赠三学士》中“下陈畿甸内,根本理宜优”句,以韩愈“上疏专论宫市之弊”释之,异于前人说法。
正经
《正经》,初名《巾经纂》。作者宋宗元,字鲁儒,号悫庭(一号光少,又号梅花铁石主人),清代元和(今江苏苏州)人。生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卒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享年七十岁。《正经》涉及了从初步仕途应具备的社会人生积累,到图谋进取时的筹划设计,从辨奸识恶的眼力到日常事务中的气度,从为政技巧、理乱用兵、识人用人,到言辞应对、理财断案、平忿息怨,从诡智奇谋的周密考量、到防范奸小的暗算猜忌,作者以丰富的史料从容叙说,强调个人身心修养以统揽处世方略。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刊定记会编
10卷,唐宗密述疏,宋子璇录记,清行策会编。行策(1628~1682),字截流,清代高僧,中国净土宗第十祖。俗姓蒋,江苏宜兴人,相传为憨山大师后身。年二十三出家,五年间胁不至席,参悟禅要。后研习天台教义,修法华三昧。康熙二年(1663),结庵于杭州法华山西溪河渚间,专修净业。康熙九年(1670),住虞山普仁院,倡导七日精进念佛,复兴莲社,学者翕然风从。现存著作有《金刚经疏记会编》十卷、《净土警语》十五篇、《宝镜三昧本义》、《起一心精进念佛七期规式》,今依《嘉兴藏》、《卍续藏》所收版本点校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