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五十八愿文
作者:佚名猜你喜欢的书
侮辱
永远不要侮辱他人!这是乔治•西默农诸多警言中的一个。他并没有直接表述过这个想法,但这个想法在他的所有作品中都有显现。 在《关于阿奈的记忆》中,读者将认识一个缺失男性魄力和能力的被压抑角色,这个人知道自己在所有方面都无能,在与人交往中被蔑视,在工作中被蒙骗利用。他唯一自救的方式只能是在杀了人之后,向精神病专家倾诉。 在《麦格雷的担心》中,两桩谋杀案发生后,所有疑点都指向对精神病学情有独钟、生长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贵族之家的年轻医生。但是麦格雷凭借敏锐的职业本能为他洗刷清白,并且弄清是谁无法忍受被害人的蔑视,锁定了凶手。 唯有本恶之人会故意欺侮他人。其他人只是在无视后果的情况下,下意识地为之。在《黑球》中,乡村俱乐部的会员们可不是为了要贬低男主人公,才拒绝他入会。西默农自己在十年的美利坚生活中也体会到了这一点。
儿童的自发成长
《儿童的自发成长》又名《高级蒙台梭利教育法》,可以说是《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的继篇。蒙台梭利博士不仅是位教育家,还是位心理学家,她为孩子们创造了适合他们生活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他们可以有不同的行为动机。她只是教给孩子们一些做事的技巧,然后就让他们自由选择想要做的事情,而且只要他们喜欢,就可以全身心地去做这件事,不受任何其他干扰,只有那种可能会对他们造成伤害或伤害到别人的事情是不允许做的。几个月之后,这些孩子的行为举止发生了不可思议的改变,甚至连蒙台梭利博士本人都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
韵补正
清初顾炎武撰。成于康熙五年(1666)。不分卷。顾氏在撰写《唐韵正》之后,遂作此书以正宋吴棫《韵补》之得失。 《韵补》内容可分为二:1是收录古人用韵而今韵不收的韵字;一是论206韵的古音关系。此书对二者均予是正。首先,逐字考辨吴书所收之字。依内容异同分别若干门类:一,所收与古音相合的;二,不合古音的;三,虽不合古音而又见于《诗》、《易》方音用韵的(此为存疑条);四,四声递转,吴氏本不必收录的;五,“入声转用”的(此见于去声阴声韵中)。进而逐韵考订吴氏所论206韵古音相通关系。其与吴书意见相同的,则列而不论;意见不同的,则列而正之。其中有吴氏认为与此通而顾氏认为当与彼通的,如江韵;有一韵当析其半而吴氏未析的,如庚韵;有古韵部当立与否的,如尤侯幽。但真以下14韵,吴氏分真、先二部,顾氏虽不分,却无异议。此书对吴书的功过是非,都能尽其所知给予指出订正,态度公允,条理清晰,考订详谨。此书有连筠簃丛书本。《音韵学丛书》、《丛书集成初编》都收有此书。
三洞珠囊
道教类书。《云笈七签》载:北周建德中(572—577),敕置通道观,令道士王延“校三洞经图,缄藏于观内。延作《珠囊》七卷”。已佚。今《道藏》所收《三洞珠囊》10卷,题唐代道士王悬河编修。《宋史·艺文志》、《通志略》皆著录为30卷。该书辑录“三洞”之精要,故名。主要内容是古代仙真和南北朝以前方士、道士的事迹,仙真位籍和劫运,修炼方术和斋仪戒律等。突出老子为帝师、化胡和张道陵布道教化说。分类选录,不加论说,征引道书甚众,保存若干已散失的经文。为研究六朝以来道教资料之一。
财主底儿女们
长篇小说。路翎著。全书分成一、二两部,分别于1945年和1948年出版。作品以“一·二八”事变后十年间中国社会的剧烈动乱为背景,描写苏州一个大地主大资本家蒋捷三的家庭及其儿女们的复杂命运,反映了封建地主与资产阶级的腐朽与没落,又通过蒋家儿女的命运,对动乱时代中部分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作了一些探索。第一部主要写蒋家儿女为争夺家产的一场恶斗,表现了封建大家庭的崩溃及其向资产阶级蜕变的复杂过程;第二部主要写蒋家小儿子蒋纯祖在抗战初期的曲折经历,并穿插着蒋家其他儿女在抗战中的悲剧命运。小说的主要成就,是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复杂个性的剥削阶级子弟形象。其中蒋家大儿子蒋蔚祖是地主阶级的没落子孙,懦弱卑琐,终在变态的情感纠葛中自杀。其妻金素痕是剥削阶级走向灭亡时必然产生的精明强干而又放荡堕落的典型,她施展种种诡计,夺得蒋家大部分家产,并逼死了丈夫,最后自己也陷入精神崩溃。蒋家二儿子蒋少祖,年轻时摆脱家庭束缚,热衷于社会活动,但未能从思想上脱离剥削阶级,逐步变成反动政客的帮闲文士。蒋家三儿子蒋纯祖亲身经历过战乱与逃难,参加过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演剧队,还到乡下当过小学教员,但由于一味追求个性解放,一步步走入个人主义的死胡同,在个人感情生活中也反复无常,终于消沉颓唐而病逝。作者吸取欧洲文学名著及“五四”新文学的创作经验,写作了这部近九十万字的长篇。构思宏大,展示社会生活面较广,尤能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心理,包括变态心理,均颇有特色。但由于对笔下的一些堕落者缺乏应有的批判,影响了作品的现实主义深度。
佛说法灭尽经
又名《法灭尽经》。印度佛教经典。失译人名,附宋录。一卷。首存尾残。经文叙述佛在拘夷那竭,将入涅槃,预言佛法灭尽时的情况。谓其时五逆浊世,魔道兴盛,魔作沙门,坏乱佛教。奴为比丘,婢为比丘尼,淫佚浊乱,男女不分。真正勤修佛法者反遭诋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