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三十六部尊经
作者:佚名
作者不详。唐初此经可能已问世。全书所载三十六种经,分为《玉清境经》十二部,即《上清经》、《妙真经》、《太一经》、《妙林经》、《开化经》、《仙人经》、《黄林经》、《上真经》、《道教经》、《上炼经》、《上妙功德经》、《道德经》;《上清境经》十二部,即《洞玄经》、《元阳经》、《元辰经》、《大劫经》、《上开经》、《内音经》、《炼生经》、《灵秘经》、《消魔经》、《无量经》、《按魔经》、《上通经》;《太清境经》十二部,即《太清经》、《彻视经》、《集仙经》、《洞渊经》、《内秘经》、《真一经》、《集灵经》、《中精经》、《无量意经》、《集宫经》、《黄庭经》、《小劫经》。《无上内秘真藏经》卷四录此三十六部经名,并称玉清境十二部无毁无坏,无生无灭,湛然常住,遍众妙门;上清境十二部微妙清净,为诸天根本,万有之基;太清境十二部济生度死,为万法舟航。又称一切诸仙圣道都由此三十六部经而成道。此三十六部经每部不长,主旨在于宣讲正道正教,说明诸法本性皆空,法相无分别,既无自性,也无他性,修道当明正性,但施一心平等,虚心无心,定心正心,清心净心,通过修心自可见闻道。经中强调一切众生悉有道性,但为诸烦恼所蔽,不能显现,修道就在于使众生皆明真实道性,性命
猜你喜欢的书
漫长的告别
《漫长的告别》是美国推理小说作家雷蒙德·钱德勒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53年。在该小说中,主人公马洛遭遇了新的考验:马洛遇到了一个优雅有礼的酒鬼特里·伦诺克斯,和他在维克托酒吧一起喝酒的代价可真不小,再加上一张价值5000美元的“麦迪逊肖像”,马洛得为他的“过失杀人”和打破的自尊冲锋陷阵。遗憾的是,案情的水落石出最终成了友情的粉碎机,悲情又一次笼罩了马洛。
道德真经注
四卷。初唐李荣(生卒年不详)撰。李荣,初唐元天观道士,号任真子,为高宗、武后间人。撰有《道德真经注》四卷。仅存一至三十六章。旧题称: “元天观道士李荣注”。书分《道经》、《德经》二经。《道经》末章与《德经》原缺,后在敦煌卷子中发现此书下卷。因书前奏表称道士臣荣,所以都误认为李荣是息斋道人,进而认为此书为息斋道人所著。白云斋《道藏目录详注》在《道德真经义解》下误抄为息斋李荣注,实乃错误。然《道德真经注》与《道德真经义解》之间存在异端有四:其一,《道德真经义解》分《道经》、《德经》共八十一章;而此书仅分《道经》、《德经》并无章次。其二,《道德真经义解》之旨在于: “常无,欲以观其徼,常有,欲以观其微”。认为《道德经》上、下都可以达到一定的极限,掌握它可以得道、治国、修身;而此书之旨阐述:“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提倡圣人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治。其三,《道德真经义解》认为“非常道,非常名,常者不变谓也”,又认为“谷神不死,神藏于体,犹山之藏谷,故曰谷神”。此书认为:“非常道者,非是人间常俗之道,非常名者,非常俗荣华之虚名也”,又认为 “谷空也”。其四,《道德真经义解》多散句,而此书似骈文,如此等等。说明此二书实非一人之作。《新唐书·艺文志》、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及唐末强思齐 《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对《道德真经注》都有记载和引用,因此学者认定此书为李荣著而于息斋道人《道德真经义解》无涉。后世学者认为此书阐述详实,对《道德经》的理解、解释均有独到之处。为唐以后研究《道德经》者引以为参考。现存明 《道藏》本、明 《道藏举要》本。
一个母亲
现代中篇小说。沈从文著。初载1929年7月《新月》第2卷第5期,上海合成书局1933年9月初版,收《序》1篇。女主人公素出于少妇的任性,与幼年的朋友偷情并生下一个可爱的孩子。忠厚的丈夫对妻子的秘密浑然不觉,对贤妻娇儿倍加体贴、爱护。年轻的母亲在孩子身上倾注了全部的爱,也隐约地发现对孩子的生父怀有一种难忘的情感,生活中的许多场景也经常触发她引起对过去的回忆。这种复杂的情感和对丈夫的愧疚,不断地折磨着她的心灵。她既不愿独自承受无情的痛苦,又明白这种痛苦无法由丈夫分担,为了求得丈夫和家庭的安宁,不得不将它隐藏在心灵一角。伴随着年轻母亲无法排遣的心理矛盾,天真无邪的孩子一天一天地长大了。作品通过刻划这对“富有人性慈爱的母亲”和“温和伟大的丈夫”之间的感情纠葛,表现了人类理智和感情的冲突。
瓦釜集
诗集。刘半农著。1926年4月北新书局出版。收录作者1920年至1924年的民歌体诗共21首。前面有开场歌,后面附录“手攀扬柳望情哥”等19首情歌。《瓦釜集》是刘半农运用江阴方言整理的“四句头山歌”,也是“五四”诗坛整理、仿作民歌的第一次尝试。作者说写作《瓦釜集》的目的是要“把数千年来受尽侮辱与蔑视,打在地狱底里而没有呻吟机会的瓦釜的声音,表现出一部分来。”这种努力可以说是新诗坛上由文言到白话的改革的继续。《瓦釜集》里的民歌有短歌、劳工的歌、情歌、农歌、悲歌、渔歌、牧歌等等,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反映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的,比如第二首《劳工的歌》,第九首《渔歌》,第十一首《滑稽歌》,真切自然地唱出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苦难,表达了对劳苦大众淳朴乐观、吃苦耐劳的精神的由衷赞美。这些诗歌不仅仅是表现生活的黑暗痛苦,而且展示苦甜交织的劳动生活,是对现实更深入的发掘。另一类诗歌是表现下层百姓的爱情生活的。这些情歌活泼开朗、生动风趣,把劳动人民的爱情生活表现得情趣盎然。如第十九首:“河边浪阿姐你洗格啥衣裳?/你一泊一泊泊出情波万丈长。/我隔仔绿沉沉格杨柳听你一记一记捣,/一记一记一齐捣勒笃我心浪。”将农家青年的爱情写得如诗如画,真切动人。刘半农《瓦釜集》中的诗歌采用民歌的形式、纯粹的方言表现下层人民的生活,同时也运用象征、比喻、起兴、夸张与烘托等民歌常用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内容形式得到完美的统一。他的诗平易、流畅、风趣、动人。沈从文赞美说:“他的成就是空前……”,而周作人则风趣地评价道:“我只好连连点头说‘好个,好个!’”(《题半农<瓦釜集>》诗)。
佛法概论
本书虽名为“概论”,但与一般所流通的概述、通论类著作不同的是,它并非仅将一些常识性的概念作系统的编排,予以通俗的介绍,甚或在各类相关的著作中寻章择句,作些剪贴功夫而已。作者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在全面、系统介绍佛教基本问题的同时,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不少观点发人所未发,极其精辟,富有启发性。
受五戒八戒文
全一卷。又作授五戒八戒文。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一般于受戒之际朗诵本文。内容分为八戒文、五戒文两部分。(一)八戒文,分为五品:(1)稽首请证明品,(2)洗忏往业品,(3)得戒三归品,(4)问持说品,(5)回向发愿品。八戒之项目见于第四品。(二)五戒文,亦分五章:(1)发诚启请章,(2)悔过洗罪章,(3)转邪归敬章,(4)说相合(令)修章,(5)回向愿海章。五戒之项目见于第四章。或谓本戒文为唐代不空(705~774)之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