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说牛癀妙经
作者:佚名猜你喜欢的书
新世说
近代文言笔记集。8卷1058则。易宗夔著。1918年北京易宅铅印本。卷首有作者《自序》及本书《例言》。卷末有蔡元培《跋》。1982年上海书店据1918年本加以影印。作者《自序》称自幼喜读刘义庆《世说新语》,长而“广交海内贤豪,习闻掌故”。有感于清代轶事作品中“斟酌群言足谐雅俗之作”不多,而且辛亥革命前后的事迹“亦鲜完书”,所以仿《世说新语》的体例,从100多种书籍中收集资料,剪裁繁芜,加以修饰,分为36门,分别记述清初至民国初年一些人物的事迹。所写人物,“品必取其最高,语必取其最隽,行必取其最奇,重事实而屏虚谈,有臧贬而无恩怨”(《自序》)。“持论务趋平允”,对革命者的诋毁之词,“一为廓清之”;对歌功颂德、怪诞离奇、幽冥果报之说,概不采录。并以夹注形式附加人物小传,“注载姓名里居官爵事略”(《例言》)。蔡元培在《跋》中给予很高评价,认为“多与正史相发明”。这是一部较有价值的轶事小说集。
九云梦
朝鲜王朝肃宗年间,小说家金万重所著长篇古典小说。原文为朝鲜文,后译成汉文。手抄本。作者反对用汉文写小说,主张用本民族文字创作,才是真正的国文小说,这部小说就是这一主张的实践。有两种不同的记录:一是作者因反对肃宗废闵王妃而被流放到南海之后,在流放地写了这部小说;一是在被流放离开家的前一夜,为了安慰母亲在一夜之间写了这部小说。作品以中国唐代社会为背景,虚构了一个爱情故事:五台山莲花峰六观大师的大弟子性真和尚奉师命前往洞庭龙宫会见龙王,途中遇思凡的八仙女,定情而返,禅学之路因而受阻。大师大怒,将性真和八仙女打入地狱,可是阎罗王十分怜悯他们,将他们送还人间。性真投胎于淮南杨家,取名杨少游,聪颖过人,少年时状元及弟,后戍边时屡立战功,被封为燕王。他先后同八仙女转世的贵胄秦彩凤、洛阳名妓桂蟾月、江北名妓狄惊鸿、京城郑小姐及其侍女春云、周王的妹妹兰阳公主、吐蕃刺客沈枭烟、龙女白凌波结婚,享尽荣华富贵。后经高僧点化,顿时大彻大悟,与八位夫人一起恢复本来面目,同皈佛门“极乐世界”。这部小说的主题是人的一切富贵、功名、荣华,只不过是一场春梦。作品语言生动,文字优美,情节富于浪漫色彩,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较高的艺术性,对后世的小说创作有很大影响。特别是作品用朝鲜文创作,对国语文学的发展作出不可低估的贡献。大部分国文古典小说都未能摆脱传奇故事,而这部作品却探讨人生问题,而且这部小说将儒教的伦理思想和道教思想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国语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小说表现了作者对一夫多妻制的欣赏态度和封建贵族阶级“人生如梦”的没落思想以及佛教的虚无思想,是不足取的。
檀青引
诗。近代杨圻作。见《江山万里楼诗钞》。为七言古诗。作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时作者二十三岁。檀青,蒋姓乐师,善弹筝吹笛,咸丰间在清宫献艺,乐部推为第一。作者光绪二十一年道经扬州,遇檀青,闻其述当年宫中事,后二年,又遇之于青溪花舫,遂作此诗。借蒋檀青之口,叙述咸丰十年(1860)八月,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文宗逃往热河,蒋追随行在,明年文宗崩,蒋乃浪迹江淮间等事,抨击文宗耽于声色,荒废政事。全诗“哀感顽艳,确可以嗣响梅村,康南海题其集曰:‘绝代江山’,不为过也”,“易实甫评曰:‘……目击时艰,抚今悼昔,……婉而多讽,与香山有同志焉。’缘情绮靡,其余事矣”(钱仲联《梦苕庵诗话》)。
泾林续记
一卷。明周玄暐撰。周玄暐,字叔懋,一字缄吾,昆山(今江苏昆山)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丙戌(1586)进士,官至云南道御史,《昆山县志·周复俊传》后附有他的事迹。按周复俊为周玄暐祖父,曾著有《泾林杂记》一书,该书题《续记》,以示承先人之书而作。书为笔记体文,所记为明代弘治、正德以来朝野遗闻掌故。其中如严嵩父子弄权,忠直之臣杨继盛、沈炼等被严陷害等事,叙述详备,且倾向褒贬鲜明,具有一定史料价值。而对专宠严氏父子的皇帝,则多有回护开脱,罪责全推在严氏狡猾,善于揣摩迎合上意;又云严嵩所为,全出于其子严世蕃之谋,则只可作一家之言。书中记张居正事,多有诋毁:不仅发掘隐私,言张死于纵欲;且指斥其包藏祸心,染指神器。对张居正这样政绩比较显著的政治家做出如此评价,则出于作者的门户之见,不足为史证。该书有涵芬楼秘笈本,功顺堂丛书本。
成唯识论掌中枢要
凡四卷。唐代窥基撰。略称成唯识论枢要、唯识论枢要、唯识枢要。或单称枢要。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三册。系唯识三种注疏之一,与成唯识论演秘、成唯识论了义灯并称为唯识三疏,或唯识三个疏。本书初叙成唯识论之成立、传来、糅译等因缘,次释本论之题目及所被之根机,其次解释论文,于成唯识论述记所说之未详尽处,更详释之,特别对唯识三十颂科段、五种姓义、三类境等重要问题,均广泛解其论意。文中处处揭有‘如疏’或‘如唯识章说’之语,可知本书似完成于成唯识论述记及大乘法苑义林章之后,然述记中亦有‘如枢要说’或‘如别章’等语;故可推知本书及述记应于同时完成者。注释书有唐代智周之成唯识论枢要记二卷、憬兴之成唯识论枢要记二卷等。
大日经略摄念诵随行法
全一卷。唐代不空译。今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略称大日经略念诵法、五支念诵要行法、五支念诵法。阐说三昧耶、不动尊、如来钩、普通真言、金刚甲胄等五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