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午后曳航
《午后曳航》的小主人公黑田登8岁丧父,与经营洋货店的寡母房子相依为命。一年夏天33岁的房子带着13岁的阿登参观货轮,她与海员冢崎龙二邂逅,34岁的单身汉龙二简直像是做了一场梦。平时龙二认为自己有一种特殊的宿命,他曾有过这样一个离奇的梦:在海的远方的某个角落,有一个美貌的女人在等待着他,得到她的时候自己就会在荣誉中死去。所以他一见房子就钟情,房子也很快就投刭他的怀抱里。阿登在自己家里通过小孔窥见自己的母亲与龙二的关系,目睹龙二的肉体和动作的瞬间,觉得“像遇见奇迹般的瞬间”,于是他将热爱海转为崇拜龙二,把龙二当作海的象征。两天以后,龙二又出海去了。四个月后,在一个冬天的日子里,龙二从海上归来,再次上房子家,两人从此再也不分离了。龙二向房子求爱,两人订了婚。龙二决心开始熟悉陆上的生活,不再出海了。阿登认为龙二离开了海,就意味着背叛了美,对龙二十分冷淡。再加上平时他和小伙伴都认为“世界是由若干单纯的符号和决定所构成的”,“生殖是虚构的,因此社会也是虚构的。父亲、教师只是父亲、教师就是犯大罪。”当母亲和和龙二快将结婚的时候,他觉得龙二成为父亲就将是陆上最坏的东西。他对龙二彻底失望了。于是他和小伙伴们将龙二诱骗到一个面对大海的山坡上,让龙二一边讲海的故事,一边喝下他们放了过量安眠药的红茶。龙二永远安眠了。
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真经
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真经。撰人不详,出於南北朝复期。原本七卷,现存五卷五品。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非完本。《真诰》引用此书。吉冈义丰《六朝道教の种民思想》(《日本中国学会报》第16集)推测该经撰于宋齐之际。太上道君劝人服药、入定、守一、服符、诵经。
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
经名: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南朝。系摘录《金虎》、《神虎》二符改编而成。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
《上清大洞真经》第二十二种著录《上清神虎上符消魔智慧》,为六朝上清经。本经除“太微天帝君以传金阙帝君”之第一段外,其余与《洞真太上神虎玉经》同。述符箓形成与盟仪。
清史演义
近代白话章回小说。140回。陆士谔著。有上海大声图书局1913年至1915年初版铅印本、上海中央图书公司1923年石印本、上海民众书局1929年石印本等。卷首有作者《序》。该书从爱新觉罗氏的祖先写起,至宣统皇帝被推翻,中华民国建立为止,时间跨度达300余年。所写内容大体与史实相符。其写法也采取平铺直叙之法,基本上按照历史顺序加以叙述。主要内容是写清朝入关之前的创业情况,入关之后十代皇帝的重大内政外交措施。对于鸦片战争以后的历史叙述尤详,诸如林则徐禁烟、列强火烧圆明园、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法之战、中日甲午之战、戊戌变法、庚子事变、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都作了较为翔实的叙述。作者在《序》中说,此书“于秘闻国政虽未尚弃置,而于名将之战绩,世潮之变迁,尤三致意焉”。即作者没有在所谓“宫闱秘闻”上作文章,而把笔墨主要用于重大的战争与重大的历史事件,是其可取之处,也因此而成为普及历史知识的较好读物。但因清朝的历史较长,人物众多,事件纷繁复杂,而作者在剪裁方面又做得不够,因而文学性较差,只能当作通俗历史书来读。
淮阳集
元诗别集。1卷;附《淮阳诗余》1卷。张弘范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卷首有两序:至正十年(1350)许从宣序,庐陵邓光荐序。据许从宣序,张弘范曾孙、江南御史台监察御史张旭“访求先世遗文,得敬义堂所刻”,据之重刊。敬义堂本今不存,仅知其尚称旧谥“武烈”,当刊于至大四年(1311)之前。庐陵邓光荐是原南宋礼部侍郎,张弘范南征时被俘不降,因命其子张珪拜其为师。邓光荐序应是敬义堂原刊本旧序。今本《淮阳集》存诗120首,都是五、七言近体,《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诗“颇沿南宋末派,大抵爽朗可诵”,并指出其中某些诗“置之江湖集中不辨也”。《淮阳乐府》存词27阕,散曲4首(都是小令)。全书卷末,有明正德六年(1511)周钺所撰《淮阳集后序》。其词曲中既有[鹧鸪天]《围襄阳》那样剑拔弩张之作,又有[天净沙]《梅梢月》这种愁肠百结的低吟:“黄昏低映梅枝,照人两处相思。那的是愁肠断时。弯弯何似,浑如宫样眉儿。”总之,无论诗还是词,张弘范显然都受到南宋文坛的影响。本集主要以抄本流传,至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鹿传霖曾刊刻行于世,名为《张淮阳集》2卷。
庄子传
王新民著,该书以传记小说的形式,再现了庄子从就学、游学、婚姻、交友到不知所踪的一生。完整地体现了《庄子》一书的哲学韵味,将历史性、学术性、文学性有机地融为一体。书中对庄子内篇七章,以及外篇、杂篇中的寓言故事和人生哲理、道家思想都有详尽的诠释和细致的梳理,展现了 “一个向往大道的草根青年一步一步去寻道、得道、传道,历经人间百态的成长历程”。语言通俗易懂,哲思表达深入浅出,秉承了庄子浪漫主义散文的文风,生动活泼、汪洋恣肆。故事叙述巧妙生动、引人入胜,又融入了现代人对庄子哲学思想的理解,使《庄子》的精义更贴近现代人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