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洞真慈善孝子报恩成道经

作者:佚名
元始洞真慈善孝子报恩成道经

元始洞真慈善孝子报恩成道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唐初。系隋唐孝道派经书。现存两种文本:一、《元始洞真慈善孝子报恩成道经》,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二、《洞玄灵宝八仙王教诫经》,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今以前件为底本,徒件为参校本。

猜你喜欢的书

玄天上帝说报父母恩重经

玄天上帝说报父母恩重经

经名:玄天上帝说报父母恩重经。撰人不详。二经同卷。底本出处:《正统遣藏》洞神部本文类。玄天上帝说父母恩。后有玄帝报恩圣号,提到真武大帝八十二化,又有赵宜真跋。赵宜真元末明初人,该经当出自明。

李璟李煜词校注

李璟李煜词校注

本书以沈刻王校南词本(《晨风阁丛书》本)为底本,以影写吕刻本、侯刻本、粟香室覆侯本、《全唐诗》本,以及有关二主词的各专集、各选本、词话、笔记互相比勘。注释方面,歧义处加以别择,疑难处加以疏解。就全词的创作意图、艺术手法,进行精到的说明。不少词作并附录相关的背景材料,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作品。

摩利支飞刀对箭

摩利支飞刀对箭

元杂剧剧本。简名《飞刀对箭》。撰者姓名未详。剧演高丽国大将盖苏文,官封摩利支,背负飞刀5把,英武无比,领兵犯大唐边界。唐军师徐懋功遣总管张士贵募军绛州以迎敌。有农夫薛仁贵,不乐耕作,惟喜武艺;说服父母妻子,毅然从军。张士贵令仁贵当场拉弓,以试其艺。仁贵力大,将作为镇库之宝的雕弓拽折;张士贵欲斩之,被徐懋功救下。适盖苏文挑战,仁贵出马,以连珠箭破了盖苏文的飞刀,大获全胜。张士贵欲归功于己,又被徐懋功识破,将其打为庶民,永不叙用。徐懋功又遣人将仁贵亲属接至京师,使其全家团圆。最后以薛仁贵官封天下兵马大元帅,父母妻子俱受封赏作结。此剧据《新唐书·薛仁贵传》敷演而成;与阙名杂剧《贤达女龙门隐秀》同演一事,可参见该条。现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抄校本,《孤本元明杂剧》据以校印。

辨言

辨言

笔记。南宋员兴宗撰。1卷。兴宗字显道,隆州仁寿(今属四川)人。官至国史编修,实录院检讨。以历代经解传注之言有出入于道者,惧其不纯,因约众万之指,示精一之义,随意而订正之,撰为是编。其间采《左传》、《史记》、荀子、刘向、扬雄等所言,以及宋代诸儒之说,凡于理未安者,皆条举而系以辨,故曰“辨言”。其论多中理要,有特识者甚多。有《艺海珠尘》、《丛书集成初编》本。

观音慈林集

观音慈林集

凡三卷。清代弘赞编于康熙七年(1668)。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九册。本书汇集有关观世音信仰之经典,及有关信仰者之事迹、感应等而成。卷上为诸经篇,包括悲华经、观世音大势至菩萨授记经、大乘庄严宝王经、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等十经;卷中、卷下为感应篇,抄录印度及我国自晋至清初之僧俗关于观世音信仰之事迹与感应,计一五四件,并一一记其出处。本书乃研究观世音信仰史之重要参考书。

定应大师布袋和尚传

定应大师布袋和尚传

简称《布袋和尚传》。佛教传记。元昙噩撰。一卷。是五代僧契此的传记。契此,浙江奉化人,居杭州岳林寺,号“长汀子”、“布袋和尚”。传记中叙述了关于布袋和尚的种种神话传说和后世奉其为大肚弥勒佛的历史过程。书前有《题》、《布袋老僧小序》及《序》三文。书后有明代僧人广如的《布袋和尚后序》。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