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诫法轮妙经
作者:佚名
道教经典。约出于东晋、南朝。一卷。《正统道藏》收入此经,但将原经分为四种,分别收入不同部帙。S.1605+1906,Ch.77,P.4618、2426、2842背。其中前二件保存较完整,拼合后首部残缺,卷尾完好有标题,经文存三百四十五行。全经由序文和三章小经组成。经文谓上天太极宫有玄一三真人,第一真人鬰罗翘,授太极左仙公《开度法轮劝诫要诀》,使“知有宿命先身罪福致今之报”;第二真人光妙音,授仙公《三途五苦生死命根劝诫要诀》,使“知魂神苦痛所从而来”;第三真人真定光,授仙公《无量妙通转神入定劝诫要诀》,使“知勤奉师宝”。全经大抵袭取佛教三世轮转、因缘业报之说,晓喻世人,今生富贵安乐或魂神痛苦,皆由前世行善或作恶所致,今世行善或作恶又将报在来世。故当积善去恶,损身度人,检束身口心三业,勤奉师宝,以求来世富贵之报。《灵宝中盟经目》第十三种著录《太上洞玄灵宝玄一三真劝戒罪福法轮妙经》1卷,为六朝灵宝经。本经当为其中之一部分。劝人守戒。
章节列表
升序↑猜你喜欢的书
陶学士集
二十卷。明陶安 (1315—1371)撰。陶安,字主散,安徽当涂人。元至正四年 (1344)举乡试,授明道书院山长。朱元璋置翰林院,首召陶安为学士,并亲制门帖 “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赐之。洪武元年 (1368)命为知制诰,兼修国史,官至江西行省参知政事。著有《辞达集》、《知新近稿》、《黄岗寓稿》、《鹤沙小记》、《江行杂咏》等。后合为《陶学士集》二十卷。此书分体编次,收所作词、赋共为十卷;其文亦为十卷,而送人之序引居其半。人人以得其赠言为荣,故求之者多,可见其文名之盛;同时安还以儒臣司著作,于郊社、宋朝典礼,皆有奏议。如明初分祭南北郊,及四代各一庙之制,皆定于安,刑律亦安所裁定。然集中均不载此类之文,殆以朝廷公牍,同署者并非一人,故不复列入私集。世人言祝寿之序,自归有光始入集。考此集已有二篇,则此种作法非自归有光始也。陶安声价亚于宋濂,然学术深醇,其词皆平正典实,有先正遗风。一代开国之初,应运而生者,其气象固终不侔。是集收入 《四库全书》。
湘西
沈从文著。商务印书馆1938年初版,收入散文8篇。本书一名《沅江流域识小录》,与《湘行散记》风格大致相似,但更偏重于风俗人情的记载,而且此书是作者1938年取道湘西去云南时在沅陵住了约4个月,因有感于时局和社会人事的变异而写的,故而对故乡人民的感情和希望更见殷切,诚如《题记》所述:“当我拿笔写到这个地方种种时,心情实在很激动,很痛苦。觉得故乡山川风物如此美好,一般人民如此勤俭耐劳,并富于热忱与艺术爱美心,地下所蕴藏又如此丰富,实寄无限希望于未来。”首篇《常德的船》即别出心裁,以船喻人,船人一体,写出了地处湘西交通咽喉地带的那些各具个性的船只与船民,介绍了种种古风犹存且奇崛多姿的人生现象,观之令人耳目一新。《沅陵的人》记述沅陵地方带有神秘性的环境中各色人等,抒发对于湘西民族纯朴强健特征的赞扬、对于愚蒙迷信人生悲剧的哀叹。《白河流域几个码头》、《泸溪·浦市·箱子岩》、《沅水上游几个县分》等文,介绍与描述了湘西独特的物产、景观、风俗、民情,亦肯定民众生活与自然契合的纯朴强健之处,又昭示必须设法加以改造,以免与自然一同衰亡。《辰谿的煤》披露了一个矿工家庭的悲剧,指出这种家庭在当地是很普遍的,人们“永远用血和泪在同样情形中打发日子,地狱俨然就是为他们而设的”。《凤凰》中描述该地多有因封建迷信摧残而致心理变态的妇女,或放蛊,或行巫,或落洞,不是发疯、就是惨死,令人耳不欲闻、目不忍睹。至于所谓“苗民问题”,也完全是外来统治者滥施暴力苛征所导致。作者回溯历史、记叙往今,均与现实人生紧密相关;揭露军阀官绅的腐败糜烂,同情百姓的悲苦遭际,又寄托了变革现实的真切希望。但是,他常于描绘自然胜景、赞叹奇妙人事时追寻一种崇尚原始、返朴归真的理想,则与现实矛盾相悖,显得空泛无力。叙事多用笔记体,将风景、地理、民俗与传说、神话、现实有机地融合,构成一幅幅充满魅力的人生图画,其“文字魔术师”的功力,由此可见一斑。
秘传奇门拨雾经
清抄本。撰人不详。内容包含:三十吉格,另附吉凶格,三元例,阴阳顺逆,阴遁九局歌,起奇门定例,阳遁直符,定命辰吉凶,遁甲八卦篇,门宫合卦,九星制伏,超神接气,烟波钓叟歌,摘专征赋,星门主课,小直符吉凶,诸格总论,三奇吉凶断,六义吉凶断,十干相加吉凶,真人闭六戊法,奇门占验法等。
道窍谈
内丹学著作。清代李涵虚撰,一卷。卷首有陈撄宁、张日章序,述李涵虚生平及本书来由。全书中详论西派丹法要妙,包括箴诸友书、开关问答、后天集解,筑基炼己、养己炼己、后天次序、内外二药、药物相类、三品互养、炼功五关、产药层次、药物层次、丹砂二种、神气性命、先天直指、神气精论、精气神论、性命顺逆、玄关一窍、玄关再说、两孔穴法、玄牝根基、中字直指、药物直陈、铅汞的辨、鼎器直说、乾坤离坎、采炼妙用、河车细旨、真心论、心神直说、神息妙用、神息再论、气息妙用、神意妙用、神意再论、共争不朽论、功成名遂身退论、仙佛同修论等四十章,为李涵虚的重要著作。载 《道藏精华》第2集。
汉武洞冥记
志怪小说集。简称《洞冥记》。东汉郭宪撰。疑是六朝人伪托,一说梁元帝萧绎作。4卷。《隋书·经籍志》杂传类著录为《汉武洞冥记》1卷,题郭氏撰。《旧唐书·经籍志》著录为郭宪《洞冥记》4卷。《新唐书·艺文志》道家类作郭宪《汉武帝别国洞冥记》4卷。《直斋书录解题》始入小说家类,4卷外,尚有《拾遗》1卷。现存本多为4卷本,收60条。记神仙道术及远方怪异之事,内容荒诞无稽,以宣扬道教,方术为目的。但其字句妍华,后代文人乐于采摭征引。书中所记材料也有一定价值。有《汉魏从书》、《龙威秘书》本、《说郛》本等。
春秋经解
十二卷。崔子方(生卒不详)撰。崔子方字彦直,又字伯直,号西畴居士,涪陵(今属四川)人,宋代着名经学家。《永乐大典》引《仪真志》之崔子方与苏轼、黄庭坚游,尝为知滁州曾子开作《茶仙亭记》,并刻石于醉翁亭侧,黄庭坚称其为“六合佳士”。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称他于哲宗时三上疏乞置《春秋》博士,不报,乃隐居真州六合县,杜门着书者三十余年。崔氏着述,除此书外,还有《春秋本例》、《春秋例要》。通观崔氏之学,要在明“日月之例。”其《春秋本例序》云:“《春秋》之法,以为天下有中外侯国,有大小位,有尊卑。情有疏戚,不可得而齐也。是故详中夏而略外域,详大国而略小国,详内而略外,详君而略臣,此《春秋》之义,而日月之例所以生也。着日以为详,着时以为略,又以详略之中而着月焉,此例之常也。”此书之宗旨,据其《后序》称,乃因戚《左氏》不着日月之例,且考圣人之例亦大疏略;而《公》、《穀》虽“知日月之例,然亦不知崩葬卒薨与弑君之无例”,所以“其辞至于乘乱而不可信。”因而此书重在阐发《春秋》一书的“日月之例”。其《自序》云:“圣人欲以绳当世之是非,着来世惩劝,故辞之难明者着例以观之。例不可尽,故有日月之例,有变例。慎思精考,若网在纲。”由于崔氏执着于“日月之例”这个虚妄的大前提,故虽亦能发“诸家所未发”,自成一家,但其“过泥”、“偏驳”乃至荒诞之处自所难免。现存有宋刻本,《四库》本是从《永乐大典》辑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