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诫法轮妙经
作者:佚名
道教经典。约出于东晋、南朝。一卷。《正统道藏》收入此经,但将原经分为四种,分别收入不同部帙。S.1605+1906,Ch.77,P.4618、2426、2842背。其中前二件保存较完整,拼合后首部残缺,卷尾完好有标题,经文存三百四十五行。全经由序文和三章小经组成。经文谓上天太极宫有玄一三真人,第一真人鬰罗翘,授太极左仙公《开度法轮劝诫要诀》,使“知有宿命先身罪福致今之报”;第二真人光妙音,授仙公《三途五苦生死命根劝诫要诀》,使“知魂神苦痛所从而来”;第三真人真定光,授仙公《无量妙通转神入定劝诫要诀》,使“知勤奉师宝”。全经大抵袭取佛教三世轮转、因缘业报之说,晓喻世人,今生富贵安乐或魂神痛苦,皆由前世行善或作恶所致,今世行善或作恶又将报在来世。故当积善去恶,损身度人,检束身口心三业,勤奉师宝,以求来世富贵之报。《灵宝中盟经目》第十三种著录《太上洞玄灵宝玄一三真劝戒罪福法轮妙经》1卷,为六朝灵宝经。本经当为其中之一部分。劝人守戒。
章节列表
升序↑猜你喜欢的书
太上洞玄灵宝消禳火灾经
太上洞玄灵宝消禳火灾经,撰人及时代不详。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此经乃禳除火灾之文。内称炎燎灾变乃上天警告愚民,凡不敬天地三光,不忠不孝,欺压小民,暴积横取之为,皆有神明「奏行天罚,遣火部临之」。作恶者若能改过迁善,信奉经教,有灾之日诵此经咒,则可清除罪咎,令保安全。篇末列四言咒语及五言偈语一首。
医界镜
社会小说, 四卷二十二回。儒林医隐著,瓶山居士校阅。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一月同源祥书庄出版,次月发行。标“卫生小说”。小说以名医贝仲英和其子贝祖荫为线索,描述了众庸医骗人误人的发迹史,揭露了他们不学无术、沽名钓誉、坑蒙拐骗、草菅人命的恶迹劣行。
十五家词
清孙默辑。三十七卷。是书辑刻于游广陵日,凡历十四载,四刻而成。初名《三家词》,收王士禛《衍波词》、邹祇谟《丽农词》及彭孙遹《延露词》三种,康熙三年(1664)刻,杜濬为序。康熙六年(1667)增刻曹尔堪《南溪词》、王士禄《炊闻词》及尤侗《百末词》三种,名《六家词》,孙金砺序之。次年(1668)再增刻董以宁、陈维崧、董俞、陈世祥四家词集,为《十家词》,汪懋麟为序。康熙十六年(1677),复增吴伟业、梁清标、宋琬、黄永、陆求可五家,始成《十五家词》,邓汉仪为序。清顺、康之际词坛以扬州为盛。顺治十七年(1660)王士禛得选扬州推官,乃开扬州词坛,极一时之盛。创作有红桥唱和诸事,总结前代则有邹祇谟、王士禛《倚声初集》,群体自我总结则为孙默此编。十五家中,二王、二董、二陈、邹、彭诸家皆系扬州词人群中坚,孙默、杜濬、汪懋麟等亦属之。故斯编实为以扬州词人为主体而兼及外围之合集,与龚翔麟《浙西六家词》、王嘉禄《吴中七家词》具类似之意义。十五家之词风,与杜、孙、汪、邓四家刻序中议论,皆尊《花》、《草》,奉晚唐五代及北宋小令为正统,大体与云间派无异。唯其开始注意和认识南宋,长调兼法陆游、辛弃疾,实开阳羡词派风气之先。于朱彝尊早年论词倡“小令宜师北宋,慢词宜师南宋”,亦不无关系。此书后又有另本作《十六家词》,三十九卷。又有别名《留松阁词集》、《国朝名家诗馀》。有康熙留松阁刻本,末附《红桥倡和集》、《广陵倡和集》二种,有《四部备要》本。
冻苏秦衣锦还乡
简名《冻苏秦》、《张仪冻苏秦》、《苏秦还乡》、《衣锦还乡》。杂剧剧本。元明间无名氏作。四折一楔子,末本。《录鬼簿续编》《太和正音谱》见有著录,现今流传的版本只有一种,即《元曲选》丙集本。本剧演苏秦由穷困潦倒到发迹变泰的故事。共四折一楔子。 战国时期,苏秦、张仪本为结义兄弟。张仪先行求得功名,苏秦则因病回到家中。父母、 哥嫂、妻子对他都十分冷淡,这使他气愤地离家而去。苏秦前去投靠已为秦右丞相的的张仪,又一次受到冷遇。张仪让其住冰雪堂,冷酒、冷饭招待。苏秦伤心欲绝,张仪派下人陈用劝说,助以盘资,让他再求功名。苏秦游说各国,使六国连横抗秦,官封六国都元帅。苏秦衣锦还乡,陈用道出当初情由,他才认了原先冷待他的父母、哥嫂和妻子,和张仪也和好如初。
春日莲华
对每一位在茫茫修行路上摸索的末法众生而言,「生不逢时」的最大悲哀,莫过于善知识难遇。众生渴盼善知识的教诲,犹如初萌根苗渴盼和煦春日照拂一般的殷切。何其幸运,我们竟能在这个黑暗的时代寻访到我们的大善知识﹣﹣宣化上人。
金刚经科仪
金刚经科仪,一卷,附心经科仪,清谈建基录,首题金刚经科仪宝卷,又题销释金刚科仪,尾题销释金刚经科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