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眼科心法要诀
眼科著作。即《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2卷。清吴谦等编纂。成书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此书即清吴谦《医宗金鉴》卷七十七至七十八。内容除总论眼科诊法外,将眼科疾病分为内障二十四症,外障四十八症,编成七言歌诀,附以注释,内容简明实用。此书首述眼的生理、病因、病机。次论多种急慢性内、外障眼病的形状、病因及治疗。编写内容大部分取材于《眼科龙木论》补遗部分增人“能近怯远”等10余种眼病的证治内容。后附眼科外治方药。该书以歌诀形式阐述,简明扼要,便于记诵,为初学者重要参考读物。现存《医宗金鉴》本及善成堂所刊单行本等。建国后有排印本和白话解本。
大金德运图说
一卷。金尚书省臣汇集当时议论德运的案牍文件。据《金史》载,金初色尚白,章宗泰和二年 (1202)十一月,更定德运为土,腊月辰诏告天下。至宣宗贞琇二年 (1214)正月,宣宗命有司复议本朝德运。此书所载即其事。书前为尚书省判,次为省札,列集议官二十二人。其议论有与史书相悖者。如书中谏议大夫张行信力主金德之议,而《金史·张行信传》载贞琇四年 (1216)行信谓金朝当定为土德。《四库全书总目》云:“是编所议,识见皆为偏陋,本不足录。然此事史文简略,不能具其始末。存此一帙,尚可以补掌故之遗。”有《四库全书》本 (辑自 《永乐大典》)。
台湾海防并开山日记
本书不分卷,罗大春撰。大春字景山,贵州施秉人。清咸、同间,由行伍历福宁镇总兵,升授福建陆路提督。同治十三年日兵侵台,以巡视台湾大臣沈葆桢奏调,移驻台湾北路,从事后山「开山抚番」工作。所撰日记,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藏有刊本,题为「罗景山台湾海防并开山日记」,未着其他。今既著作者之名,乃略「罗景山」三字。记事始于当年三月,以讫次年八月。初以练兵募勇,延未赴调;直至六月二十日始由泉州东渡,七月十三日自府城抵达苏澳。在后山北路一年零数日,从苏港开路至花莲港,备历艰辛。终以因病开缺,回籍调理。所记以北路「开抚」为经,并纬以对日交涉、筹防以及南路、中路「开抚」之进展;盖尝据沈葆桢抄发疏草及与闽、台其他官员通讯所得,详志其见闻。尤以其中载有沈葆桢「通筹全台大局」一疏为前刊第二九种「福建台湾奏折」(据「沈文肃公致书」所辑)所未见,最为难得之史料。以是评估本书之史料价值,固不限于台湾北路一隅「开山抚番」事。
师子奋迅菩萨所问经
一卷,失译。华积楼阁陀罗尼经之旧译也。师子奋迅菩萨,新译作师子游戏菩萨。
注大乘入楞伽经
佛典注疏。唐宝臣撰。十卷。是唐实叉难陀译《大乘入楞伽经》的注释书。据作者自序称,此书集前此诸译本之注疏解本经。注文先释经题,次释经文。释文将十八品科为三分:初品“罗婆那王劝请品”为序分;问答品至偈颂品凡十七品为正宗分;经文最后一颂为流通分。疏文从“如是我闻”起,随文释义,注文广引经论。此书见载于宋《毗卢藏》、《圆觉藏》及日本《卐字续藏》和《大正藏》。
弥勒下生成佛经
全一卷。弥勒六部经之一。唐代义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与鸠摩罗什译出之弥勒下生成佛经(又作弥勒下生经、弥勒受决经)皆为竺法护所译弥勒下生经之同本异译。又与罗什译本相较,本经具有单独经之体裁,且以偈文?为本经主要部分,然有关大迦叶之事迹则全无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