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丹至药篇
作者:赝图赝图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金陵春梦之四:血肉长城
长篇历史小说。唐人著。五十年代初开始在香港《新晚报》连载,修改后由香港致城出版社分卷出版。上海文化出版社1956年陆续翻印发行。这是一部以蒋介石一生为题材的长篇多卷现代历史小说,共二百多万字,分为八集:《郑三发子》、《十年内战》、《八年抗战》、《血肉长城》、《和谈前后》、《台湾风云》、《三大战役》、《大江东去》。作品从蒋介石出生、发迹写起,一直到南京政府垮台,逃退台湾。作者说,它既不是小说,也不是历史;只是把蒋介石其人其事,象说书那样加以描绘而已。内容凭据史实和传闻,采用传统的章回小说形式,许多人物形象鲜明逼真,对蒋介石的刻画更是力透纸背,文笔通俗生动。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作者续写了《草山残梦》,共八卷,三百余万字,描写蒋介石到台湾后直至老死的全过程。第四集《血肉长城》以民众视角切入,描绘抗战中普通军民的浴血抗争,包括台儿庄大捷、长沙会战的惨烈,以及敌后游击战的艰苦卓绝,讴歌中华儿女用血肉筑成的“精神长城”,凸显民族危亡下的集体牺牲。
菱
因了夜晚在湖上的秘密的约会,官保满怀着幸福的恐怖与焦灼,他并没有想到他还没有吃晚饭,便躲着他爸爸的眼睛,溜到祖父的房间里去了。他可以在那里从容地准备着他赴会前所应该准备的一切:装菱角的篮子,钩子,划船用的桨片和补洗得好好的衣服。这些东西都是他预先安置在那里的。慈祥的,偏爱的祖父替他遮掩了一切,因此他装扮得非常顺遂而且迅速,丝毫没有给他的爸爸和小妹察觉,穿过菜园,溜到广场中去了。
李姬传
侯方域著。见《壮悔堂文集》,收于《历代文选》下册。这是写明末秦淮名歌妓李香的一篇小传。侯方域在南京结识李香,直到他避祸离开南京,两人交接有五年之久。这篇小传以写作者与李香相接、相处的一段关系为其主体。李香与养母贞丽都有一副侠义心肠,她们平时与南京一些复社领导人与文人学士结交,母女俩对阉党余孽马士英、阮大铖疾恶如仇。李香对侯方域有特殊的钟爱与眷恋,她“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对阮大铖买通王将军来笼络侯生,有着鲜明的见解:“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后侯生下第,李香在桃叶渡为他置酒饯行,弹唱琵琶词以送行,与侯生之间情意绵绵,信誓旦旦。侯生去后,马士英的亲戚田仰,身为巡抚,以金三百锾,邀李姬一见,遭到李的拒绝,表现她明辨是非,深明大义与坚贞不屈的操守。作者在文章中把自己放在第三人称的地位,多侧面地写出李香的风情、心肠、见识、义行,使人对之不胜钦敬。本文为后来孔尚任写《桃花扇》传奇的蓝本。
虎牢关三战吕布
元杂剧剧本。简名《三战吕布》。郑光祖撰。末本。剧写袁绍等18路诸侯在虎牢关与吕布相持,不能取胜。曹操催粮路过平原县,劝刘备,关羽和张飞兄弟3人前去助战。刘、关、张3人来到军前。因职微受到孙坚的轻视。张飞因讥笑孙坚,孙要杀张飞,恰曹操催粮回营,劝孙坚释放张飞,带刘、关、张3人一同去战吕布。孙坚战败,衣甲头盔被吕布夺去献功,半路被张飞夺回。孙坚回营,谎称战胜吕布,张飞拿了盔甲拆穿其谎言。刘、关、张3人合力杀败吕布,袁绍为他们庆功,加封3人和曹操的官职。此剧以张飞的勇猛、豪爽和孙坚的怯懦、卑劣相对映,具有一定的喜剧色彩。剧情本于《三国志平话》,不见于小说《三国演义》。据记载,元人武汉臣亦作有同名杂剧,但一般认为今存本为郑光祖撰。现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抄校本,《孤本元明杂剧》据以校印,后收入《元曲选外编》(中华书局1959年版)。
手镜录
清初新城(今桓台)王士祯(1634—1711)撰。作者次子王启汸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任唐山知县。以唐山为小县,土瘠民贫,为使其洁己爱民,遂书《手镜录》一册付之。前有自序,凡五十条。原为手写本,至道光十九年(1839年),钱塘金守楷始正式刻印成书。旧列史书职官类。
法苑珠林
佛教类书。道世撰,100卷。自宋以后开始入藏。宋、元、明、清各藏皆录为100卷。但嘉兴藏为120卷。道世,中国唐代僧人。俗姓韩,字玄恽。原藉伊阙(今河南洛阳),迁居京兆(今西安市)。12岁时,在青龙寺出家,“律宗研核,书籍钻寻”。曾受朝庭徵召,准备参与玄奘译经,后又召入西明寺,与道宣律师同伍,因之受人尊敬,称“人莫我及,道望芬然”。主要著作还有《善恶业报》、《信福论》、《大小乘禅门观》、《受戒仪礼》等10部153卷。他“以为古今绵代,制作多人,虽雅趣佳辞,无足于传记。由是搴文囿之菁华,嗅大义之瞻蔔,以类编录,号《法苑珠林》总100篇,勒成10帙”。以《动量篇》始,《传记篇》尾。每篇记述1个主题,篇下又分小部,总计668部。内容涉及了佛教教义、信仰、经论、戒律、神异、感通、人物、寺塔、供养、僧侣、居士、呗赞,和儒道的君臣、修身、忠孝、交友、富贵、贫贱、诤讼、谋略,以及祭祠、占相、渔猎、园果、杂耍等方面内容。篇末附有《感应录》,以证其说。全书夹叙夹议,引用书籍达400余种,其中佛教外典籍140余种。所引书名都详加标示,非耳闻目睹的事情,也要注明何人所说,表示言之有据,决非虚构。该书使许多已佚的著作,都在里面保存了若干条,故史料价值极高。又由于其分门别类,便于找寻,为学者重视和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