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元真诀语驱疫秘经

作者:佚名
七元真诀语驱疫秘经

七元真诀语驱疫秘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末或隋唐。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乃太帝君告七元真入。内载《七元真炁紫府神章》(符箓四十八枚),又称「真券灵文」。据称书写佩带此符。可驱除魔秽,延年益算。

猜你喜欢的书

忠介烬余集

忠介烬余集

诗文集。明周顺昌撰。三卷。顺昌字景文,号蓼洲,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万历进士。曾官福州推官、吏部文选司郎中。任推官时曾逮税监高寀之爪牙问罪,后因斥责魏忠贤被捕。吴中因此民变。入京后下狱,受酷刑死。崇祯初追谥忠介。顺昌被捕时,著作颇多,仓猝间为友人投火灭迹。后其子茂兰遇片纸只字必抄录之,至其孙靖,复从戚友家搜录成集。故名“烬余”。是集一万八千余字。含纪事公移一卷,尺牍一卷,杂文及诗一卷。顺昌为官,敢惩治贪官污吏,因而得罪权贵,被迫害致死。其文亦反映其为官清廉,有敢与强权争斗气概。虽当时并不以文章见长,然其隐忧国事,忠愤激发之气,时时流露于槠墨间,为时人所赞。有《四库全书》本,《乾坤正气集》本,作《周忠介公烬余集》。

莲峰集

莲峰集

诗文别集。一作《莲峰家集》、《莲峰先生家集》。十卷,其中诗二卷。宋史尧弼撰。其集卷首冠以省斋、任清全二序。省斋序作于南宋孝宗乾道二年丙戌(1166)谓编尧弼“平日所著文,凡三十卷,刊出与众共之”。然据任序,尧弼之文“至多,皆散落不存”,是乾道本所收已不足。任序作于宁宗嘉定六年癸酉(1213),谓乾道原刻至此时已漫漶,“莲峰兄长之嫡孙师道取而再刻之,加以南轩(张栻)少时一跋并诸公所跋附其后”。其集,《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均未著录,流传不广。《文渊阁书目》卷九著录,谓一部六册。《箓竹堂书目》卷三同。《国史经籍志》著录,谓三十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同。清高宗乾隆(1736—1795)间修《四库全书》时,其集已不见,乃自《永乐大典》辑出,编为十卷:卷一至卷二,收各体诗一百三十六首;卷三至卷一○,收各体文八十五篇。任序所称之张栻及其他跋文皆不见。今人栾贵明《四库辑本别集拾遗》复自《永乐大典》残卷辑得诗一首,文三篇。今行世者有影印《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

理学字义通释

理学字义通释

清末民初著名学者刘师培(1884—1919)的经学与训诂学力作,以小学(传统文字学)考据为根基,贯通宋明理学与清代朴学,旨在通过“理”与“学”的字义溯源,重构传统义理的思想体系。在《理学字义通释》中,他遵照先列字义、再排比旧说的规矩,以语义训释追本溯源,先后考察了理、性、情、志、意、欲、仁、惠、恕、命、心、思、德、义、恭、敬、才、道、静等 19 种理学概念范畴。通过析字解字的方式来阐发义理,从学术思想层面反思中国的学术根柢,试图寻得中西学问的会通突破。 然而,该书虽名为 “通释”,但对于理学范畴体系的覆盖性相对较弱。不过,它依然是研究刘师培学术思想以及中国近代理学、文字学发展的重要资料,对于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学术在近代的演变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楞伽经玄义

楞伽经玄义

楞伽经玄义,佛典注疏。明智旭撰。一卷。是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楞伽经》的注释书。释经开“五重玄义”:释名、显体、明宗、辨用、教相。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圣曜母陀罗尼经

圣曜母陀罗尼经

一卷,赵宋法天译。金刚手菩萨请说咒拥护众生,不为诸恶星宿所害,佛为说圣曜母陀罗尼。梵&Amacronrya-graham&amacront&rdotblwk&amacron-dh&amacronra&ndotblwi。佛在阿拿迦页帝大城,金刚手菩萨启请说咒,拥护众生,不为诸恶星宿所害。

宾头卢突罗阇为优陀延王说法经

宾头卢突罗阇为优陀延王说法经

一卷,宋求那跋陀罗译。宾头卢原为优陀延王(又云优填王)臣,既出家证阿罗汉果,还国为国王说种种之譬喻,明五欲之可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