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赋
作者:佚名
金丹赋,原题「大道弟子马莅昭注」。此人似为唐末五代道教信徒。一卷,收人《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卷首有马莅昭序文,自称偶遇《金丹赋》,不知谁所著,为之注解,而成此篇。按本篇所注《金丹赋》,内容与《陶真人内丹赋》大致相同,但文句较《内丹赋》多出近一倍,文字亦颇有出入,盖系同书之不同版本。马氏注解较为明白,主要引证《金碧经》、《参同契》、《太易志》,《日月混元经》等丹书,以外丹法解赋。其丹法以朱砂、水银为主要药材,炼制须法则二仪,取象八卦。以坎离二卦,真阴真阳之气为丹本,夺天地阴阳运行造化之机,成神丹自然之道。又谓炼丹鼎器须法人脑宫之像,心为丹之枢纽,守三归一,专心无二,蕴妙而虚,则玄功生焉。此说又似为内丹。
猜你喜欢的书
经济文集
六卷。元李士瞻(1313—1368)撰。士瞻字彦闻。先世新野 (今属河南),徙居荆门。至正初中大都路进士。累官户部尚书。出督福建海漕,就拜行省左丞。入为中书参知政事、翰林学士。封楚国公。此集为其曾孙绅所编,始于为右司掾时,而迄于奉使闽中。集中往来书札七十余通,虽属酬答之作,却可据以考见当时朝政之姑息,兵事之乖方、藩臣之跋扈。如《上中书左丞相》(卷三)即对泉州亦思巴奚兵乱一事多有所补。《四库全书总目》评曰:“《元史》于顺帝时事最称疏略,存此一集,深足为考证之助。”不为过言。有明正统九年(1444)刊本(藏于南京图书馆)、《湖北先正遗书》 本等。
不谢方
方书。又名《世补斋不谢方》。1卷。清陆懋修(九芝)撰于同治五年(1866年)。陆氏取“病愈而不谢,病愈之速而更不谢”之意,谓书中诸方有使疾病速愈之效,故名《不谢方》。共收风寒温散方、风热凉散方、风寒挟食方、风寒挟痰方等温病、内、妇、儿科用方30首,每方概述应用要领。现存稿本、《世补斋医书》本等。
易经通注
九卷,清傅以渐、曹本荣等著。 此书是顺治十三年(1656年)十二月,傅以渐、曹本荣等奉诏而作。于十五年(1658年)完成。顺治诏书称:“自魏王弼、唐孔颖达有注与正义,宋程颐有传、朱熹有《本义》出,学者宗之。明永乐间,命儒臣合元以前诸儒之说,汇为《大全》,皆于《易》。首载顺治十三年十月十五日谕旨,次载顺治十五年十月傅以渐等进书表,则是书完成于1656年至1658年间。次为傅以渐序文,略谓明永乐年间,官修《周易大全》综合元代以前诸儒之说汇为一书,虽对易理多所发明,但其中异同互存
谁先到了重庆
4幕话剧。1943年2月联友出版社初版。收入1982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老舍剧作全集》第1卷。现收入《老舍文集》第10卷。剧本主人公吴凤鸣为帮助弟弟凤羽逃出北平沦陷区去重庆参加抗战,自己留在北平刺杀日本军官和汉奸,最后以身殉国。他在牺牲前说,“还是我先到了重庆”在这里,重庆已成为抗战的中心和精神的象征。一颗心先到重庆,就是为抗战献身。
国士无双
《国士无双:蒋廷黻回忆录》是蒋廷黻退休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口述自传的中文译本。 追随蒋廷黻的回忆,读者可领略湖南城乡清末到民国的人文变迁;感受作为非官派留学生在美半工半读的艰难,如体力劳作换取食宿的艰辛,上门推销图书却一无所获,在餐馆打工收到女友母亲小费的窘迫,等等;还能清晰看到蒋廷黻在哥伦比亚大学所接触到的学者及其观点,如何影响到蒋廷黻一生的学术思想和政治理念。 跟随蒋廷黻的国内外游历,读者还可以遍观30年代的苏联、英、法、纳粹德国等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状态,也可以了解民国时期独具魅力的北平、贫困却伟大的西安,以及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风貌,乃至战前东北的经济繁荣和内部矛盾等。 随着蒋廷黻的工作,读者可以了解南开和清华历史系的创建和完善,以及中华民国军政府最高行政机关行政院公务系统的繁琐和僵化。 人物方面,除有知遇之恩的蒋介石及诸多国民党高层官员外,书中还提到一起创办《独立评论》的友人胡适、丁文江等,其他如张伯苓,罗家伦、鲁迅、张学良、杨树达等,着墨不多,却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侧影。
湖上闲思录
《湖上闲思录》是由作者钱穆编写。该书是由作者在1948年徜佯于湖光胜景中闲思遐想的结晶,分别就人类精神和文化领域诸多或具体或抽象的相对命题。你若太过注意到自然界去,正如行人在大黑深夜的旷野里,老把眼睛张望到无边的深黑中去,将会使你恐怖,使你惶惑。但有些人又太过看重他个人的生命,当知个人的生命依然是一个自然,一样的虚实胜过真实,黑暗胜过光明,一样在无边深黑中。人类的心智,则偏要在虚空中觅真实,黑暗中寻光明,那只有在人类大群已往历史文化的累积里面去寻觅。如情与欲、理与气、善与恶等作了灵动,细腻而深刻的分析与阐发,从二元对立的视角思索了人类存在的基本问题。全书言浅意深,语重心长,既见出史家的沈潜与细密,又见出哲人的深邃和文学家的灵透与光彩、显示了作者多样的才华。